Lucid Group (LCID) 從沙漠中的奢華幻影,到Uber的共享賽道──Lucid能跑多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2025/8/6 發布 2025 Q2 財報更新於下方

Uber 與電動車製造商 Lucid 和自動駕駛汽車技術新創公司 Nuro 結盟

 Note: YTD (Year-to-Date) stock price trend. Data for reference only.

Note: YTD (Year-to-Date) stock price trend. Data for reference only.



若有在留意 LCID 的人,7/17 這天晚上打開美股應該會以為自己眼花,至少我自己真的以為 yahoo!finance 顯示錯誤(https://finance.yahoo.com/),就整理新聞紀錄一下吧。

自 6/17 發文 Lucid Group (LCID) 技術領先難敵燒錢黑洞,豪華電動車的生死抉擇?以來剛好一個月,Lucid(LCID)迎來一波強烈行情跳升,關鍵推手就是 Uber 聯手 Nuro 發表的「高階 robotaxi」(自動駕駛共享車)合作計畫。Uber 將注資 Lucid 3 億美元,並承諾未來六年內購買並部署至少 20,000 輛裝載 Nuro L4 自駕系統的 Gravity SUV,預計 2026 年底在美國某大城市上線試營運。這個消息讓 LCID 股價隨即飆漲 36–50%,盤中一度來到約 3.3 美元,YTD 跌幅迅速收斂。

Lucid interim CEO Marc Winterhoff 表示,這是對公司「電動車底盤+電池技術」的重大認可,合作不僅帶進資金,也強化未來進軍自駕共享市場的可能性。此外,公司同步宣布進行 1-for-10 反拆股,有助於提升股價結構、吸引機構資金。

總結來說,這次與 Uber 的合作不僅為 Lucid 注入資本和信心,也為 Gravity 車款打開了共享出行情境,未來若能順利推展,將是 Lucid 長期轉機的一大里程碑。



更新我們的投資日記

1. 買入(加分)理由:

  • 投資帶來的資本補血、且具品牌與技術加持;
  • Gravity 跨入 robotaxi 領域,有潛力快速放量。

2. 投資目標與持有策略:

  • 短線觀察:部署進度、試營運進展、Tesla/Waymo 的回應;
  • 中長期判斷:資金消耗與自駕、共享營收實現速度。

3. 關鍵觀察指標

  • Uber 與 Nuro 的實驗城市運行數據;
  • 政府法規是否能支持 L4 商業運營;
  • Lucid Q3、Q4 的交車數與毛利率改善能力。

4. 風險與注意事項

  • 自駕技術落地速度存在不確定性;
  • 反拆股短期利多,長線股價仍需基本面支撐;
  • 若無法有效控制燒錢與增資稀釋,仍有財務風險。

5. 補充筆記:

就如同這個部落格的名稱一樣,錢包著地的日記,今日失而復得。



更新:2025/8/6 發布 2025 Q2 財報

raw-image



以下是 ChatGPTLucid Group (LCID) 2025 年第二季財報的深度解析,說明其盤後股價大跌的原因與後續投資觀察重點:

📉 一、財報重點整理

  • 營收 2.594 億美元,相較分析師預估約 2.80–2.83 億美元,出現 8–9% 低於預期 的情形。
  • GAAP 稀釋後每股虧損 -0.28 美元(非 GAAP 虧損 -0.24 美元),皆較市場預期的 -0.21/-0.22 更差。
  • 交車數達 3,309 台,年增 38%,創單季新高;2025 上半年合計交車 6,418 台,年成長近 50%。
  • 2025 年生產指引下修,最新預估全年產量為 18,000–20,000 輛,低於先前的上限 20,000 台。
  • 現金流與資產充裕:截至季末,流動性約為 48.6 億美元,具充分緩衝能力。

📊 二、該跌幅出現的原因

  • 營收與 EPS 均不及預期,儘管交車量增加,但並未轉化為市場期望的營收與盈利能力,因此投資人失望。
  • 生產指引下修,讓外界擔憂明年成長放緩與執行風險。
  • 宏觀供應鏈壓力與關稅影響仍具變數,毛利與成本控管仍然受到挑戰。
  • 雖然Uber合作與Gravity上線持續看好,但短期基本面未能立即反映在財務表現上。

🔍 三、策略觀察與後續關注指標

raw-image



✅ 四、結論判讀

Lucid 雖在交車量與品牌曝光上逐步累積動能,但市場目前缺乏「營收與盈餘同步起飛」的確認,因此股價出現剛性修正。Uber合作、品牌大使推出,以及透過實車推廣的 Gravity SUV,仍是中長期轉機的構成部分。但若無法在下半年見到成本快速改善與合同收入落地,短期內仍可能承受壓力。

對你而言,建議依 投資心法,以 控風險穩定進場追蹤基本面轉折訊號 的方式評估後續操作時機與部位調整。




另外 Lucid Motors(LCID)雖然面臨財務與營運上的重大挑戰,但它在網路上仍維持高討論度,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解釋:

✅ 1. 品牌形象與「夢想概念」

  • 高端電動車代表:Lucid Air 曾被拿來與 Tesla Model S、Porsche Taycan 相提並論,擁有豪華設計、極致續航力(EPA 認證超過 500 英里),打造了「夢幻車」的品牌印象。
  • 前 Tesla 工程師創辦:執行長 Peter Rawlinson 是前 Tesla Model S 的首席工程師,這讓 Lucid 帶有濃厚的「挑戰 Tesla」色彩。
  • 這些因素讓很多人把 LCID 當成是「潛在的 Tesla 2.0」,形成長期追蹤的興趣與討論熱度。

✅ 2. 散戶情緒與社群效應

  • Reddit / Stocktwits / X(Twitter)/ YouTube 等平台,常有 LCID 的長期支持者,甚至迷因投資者。
  • 與 AMC、GME 類似,部分投資人不完全基於財報,而是情懷、信仰、反主流心態或陰謀論(如認為油車利益集團打壓電車新創)。

✅ 3. 中東主權基金支持

  • 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是 LCID 的大股東,不僅提供資金,也促成 Lucid 在中東設廠計畫。
  • 這種「政府背書」感讓部分投資人產生「背後有金主,不會倒」的錯覺或信心。

✅ 4. 時不時的新聞刺激

  • 與 UBER 合作消息沙國新投資承諾未來 SUV Gravity 發表預告等新聞,會短期激起市場關注與 FOMO(害怕錯過)。
  • 每當股價跌深,就會有抄底或「死貓跳」預期的技術分析討論聲量出現。

✅ 5. 低價股+高波動性

  • LCID 現在股價在 $2–3 區間,屬於低價高波動股票,對於喜歡短線交易或試圖「反彈翻倍」的投資人來說具吸引力。
  • 像這類股票會成為網路社群中的熱門題材,因為能用小資金博取高報酬(但高風險)。

🔍 結論:熱度 ≠ 價值

儘管 LCID 在散戶圈內話題性高,但目前來看:

  • 基本面仍非常脆弱(虧損擴大、交車量無法放量、資金燒光速度快)
  • 轉機仍高度依賴外部注資與 SUV 新車成功上市
  • 散戶參與多,但更多是情緒與期待驅動,而非投資紀律與數據分析

所以,如果你是中長期價值投資者,應該更看重資本結構、商業模式擴展能力與現金流,而非單一新聞或討論熱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錢包著地日記
3會員
22內容數
紀錄「美股投資挫敗後冷靜復盤」的筆記,用輕鬆詼諧的方式反省投資策略 **文章產出架構還沒確定,所以每篇可能有所不同 **台股投資標的偏向穩健成長型所以不會出現在這
錢包著地日記的其他內容
2025/07/24
Redwire(RDW)是一家新興太空供應鏈企業,專攻衛星元件、太空站製造技術與 3D 列印等利基領域。客戶多為 NASA、Space Force 與軍工巨頭,業務高度綁定政府支出。雖短期仍虧損,但手握高價值合約與太空製造長線利基,具備轉機潛力。
2025/07/24
Redwire(RDW)是一家新興太空供應鏈企業,專攻衛星元件、太空站製造技術與 3D 列印等利基領域。客戶多為 NASA、Space Force 與軍工巨頭,業務高度綁定政府支出。雖短期仍虧損,但手握高價值合約與太空製造長線利基,具備轉機潛力。
2025/07/17
Castellum Inc.(CTM)為成長中的國防 IT 服務供應商,專攻美國軍方與政府合約。近年透過併購快速擴張,建立穩定的經常性收入結構。雖短期仍在虧損,但自由現金流持續改善、合約量增加,有望在 2025 年邁入盈虧平衡,是潛在轉機股。
2025/07/17
Castellum Inc.(CTM)為成長中的國防 IT 服務供應商,專攻美國軍方與政府合約。近年透過併購快速擴張,建立穩定的經常性收入結構。雖短期仍在虧損,但自由現金流持續改善、合約量增加,有望在 2025 年邁入盈虧平衡,是潛在轉機股。
2025/07/10
OPTT 已完成從波浪能開發者向國防與海事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的戰略轉型。收入高速成長、毛利率大幅改善,並積極控制成本以實現 2025 年轉虧為盈。若川普成功推動海事政策,OPTT 有望成為政策受惠股,具備高風險高報酬潛力。
2025/07/10
OPTT 已完成從波浪能開發者向國防與海事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的戰略轉型。收入高速成長、毛利率大幅改善,並積極控制成本以實現 2025 年轉虧為盈。若川普成功推動海事政策,OPTT 有望成為政策受惠股,具備高風險高報酬潛力。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整體串流媒體、廣告、雲端等數字服務的收入表現維持增長,特斯拉儲能業務年增翻倍,成為業務成長動能,抵銷汽車收入小幅下滑但季度小幅回升的週期表現,Google雲端業務的營運獲利表現保持高增長,市場維持多頭震盪整理、巨型股仍有多頭突破壓力,影響指數,中小型股相對表現。
Thumbnail
整體串流媒體、廣告、雲端等數字服務的收入表現維持增長,特斯拉儲能業務年增翻倍,成為業務成長動能,抵銷汽車收入小幅下滑但季度小幅回升的週期表現,Google雲端業務的營運獲利表現保持高增長,市場維持多頭震盪整理、巨型股仍有多頭突破壓力,影響指數,中小型股相對表現。
Thumbnail
美國消費市場在非消費季維持穩健,特斯拉新增招募支撐對AI機器人、自動駕駛與儲能業務題材發展,市場維持相對強勢、落後補漲,股、債、黃金與比特幣同步表現。
Thumbnail
美國消費市場在非消費季維持穩健,特斯拉新增招募支撐對AI機器人、自動駕駛與儲能業務題材發展,市場維持相對強勢、落後補漲,股、債、黃金與比特幣同步表現。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近年掀起話題,以輝達(Nvidia)為首的 AI 概念股漲勢驚人,而專家看好,雲端企業軟體巨頭 Salesforce 和叫車巨頭 Uber 是兩大尚未漲多的 AI 潛力股。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近年掀起話題,以輝達(Nvidia)為首的 AI 概念股漲勢驚人,而專家看好,雲端企業軟體巨頭 Salesforce 和叫車巨頭 Uber 是兩大尚未漲多的 AI 潛力股。
Thumbnail
福斯大舉投入新一代電動車與汽車軟體,Waymo開放舊金山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市場仍將關注今年AI車用與自動駕駛,昨日市場輪動震盪並以科技股主要表現,債券維持表現,整體維持中性偏強,靜待市場表態格局。
Thumbnail
福斯大舉投入新一代電動車與汽車軟體,Waymo開放舊金山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市場仍將關注今年AI車用與自動駕駛,昨日市場輪動震盪並以科技股主要表現,債券維持表現,整體維持中性偏強,靜待市場表態格局。
Thumbnail
產業新聞:4 則 杭州成中國首個開放自駕車上路的城市!5/1 已率先上路 美國科技巨頭轉向墨西哥生產人工智慧設備 日本擬加嚴半導體管制,北京警告將嚴重影響經貿 G7成員國達成協議 2035終結燃煤發電 📝文章:在你背後的主管,會是你不在場時最好的代言人嗎?
Thumbnail
產業新聞:4 則 杭州成中國首個開放自駕車上路的城市!5/1 已率先上路 美國科技巨頭轉向墨西哥生產人工智慧設備 日本擬加嚴半導體管制,北京警告將嚴重影響經貿 G7成員國達成協議 2035終結燃煤發電 📝文章:在你背後的主管,會是你不在場時最好的代言人嗎?
Thumbnail
每個產業都一樣,就是想像期階段都可以把"本益比估值拉高" 這個過去智慧型手機 電動車 航運 鋼鐵 AI等等都表演過了 很多AI產業過去10年本益比最多就是15倍上下波動而已 例如我們有賺到高潮的廣運跟廣明還有磐儀,而2023年就拉高到30~40倍 但基本面只要沒跟上,狗(股價)跑太快
Thumbnail
每個產業都一樣,就是想像期階段都可以把"本益比估值拉高" 這個過去智慧型手機 電動車 航運 鋼鐵 AI等等都表演過了 很多AI產業過去10年本益比最多就是15倍上下波動而已 例如我們有賺到高潮的廣運跟廣明還有磐儀,而2023年就拉高到30~40倍 但基本面只要沒跟上,狗(股價)跑太快
Thumbnail
去年5/19 精英宣布斥資1.8億買股 這個時間點是在智慧城市展 之後到了股價高潮點6/30~7/10之間開始出現他的智慧能源利多,就這樣修正到去年第四季120周支撐點才反彈 目前又是一樣的節奏,只是金額高一點是40億,時間點這次在智慧城市展之前,宣布的開始計算他買的平均成本跟現在沒差多
Thumbnail
去年5/19 精英宣布斥資1.8億買股 這個時間點是在智慧城市展 之後到了股價高潮點6/30~7/10之間開始出現他的智慧能源利多,就這樣修正到去年第四季120周支撐點才反彈 目前又是一樣的節奏,只是金額高一點是40億,時間點這次在智慧城市展之前,宣布的開始計算他買的平均成本跟現在沒差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