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馬祖博物館家族」,大坵大王的起源如下:
相傳大坵大王神像是由中國大陸漂至大坵海岸石縫中,在西元1971年托夢給大坵居民張金木,希望建廟安置,經村民募捐集資才興建完成。之後由於大坵已無百姓居住,加以交通不便,所以幾乎已無人前往膜拜,廟貌荒蕪陳舊。2003年12月,大坵大王顯靈,附上水部尚書公府的乩身,指示大坵鄉親多年來都拜錯了神,誤將白馬大王尊為主神,其實他才是地頭神,因此希望重塑金身,並正名大坵大王廟,經大坵北竿鄉親會重塑金身,才改廟號為「大坵大王廟」,於2004年2月完成安座。大坵島早期曾有3、40戶居民,但現今已全部遷徙至南竿鄉或北竿鄉,不過每年元宵節許多原住戶還是會乘船將供品運往大坵島上之大坵大王廟舉辦擺暝祭典,是連江縣除了四鄉五島之外,唯一有舉辦擺暝祭典之小島。

大坵大王神像(林鴻瑞攝,2025/07/25)

大坵大王夫人神像(林鴻瑞攝,2025/07/25)

白馬大王、大坵大王(林鴻瑞攝,2025/07/25)

白馬大王、大坵大王(林鴻瑞攝,2025/07/25)

香火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