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後的焦慮感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前幾天我又在蝦皮滑了一個多小時,
最後還是忍不住下單買了那個早就放在購物車裡的東西。
結帳完那一刻有點開心,然後不到兩分鐘,焦慮就開始爬上來。
「這個月還剩多少錢?」「是不是又超支了?」「我為什麼這麼沒自制力?」


這個劇本對我來說太熟悉了:

每次花錢,尤其是為了讓自己開心的那種小東西,我都會有一種「我不配」的感覺。

好像只要我不夠穩定、有點焦慮、有些混亂,就不應該有快樂。

我賺得還是太少,導致我買個東西要非常細算幾百元、這個月哪部分開銷要減少。


但更深一層的是,我開始覺得:不管怎麼賺,錢永遠都不夠。

只要花掉一筆,我就會馬上開始算:「那下個月我剩多少錢?」「月底前會不會爆?」

而那種「總是快不夠用」的感覺,其實比沒錢更讓人累。

你知道你不是沒賺錢,但就是鬆不下來。

你知道你買的不過是需要更換的東西,但就是有種亂花的感覺。


我後來才慢慢發現,我焦慮的根本不是那筆錢,而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我害怕我無法掌控,所以才用「計算」來假裝有掌控。

但我也發現,越是這樣斤斤計較,我的能量就越卡在「不夠」的狀態裡,

反而讓我做決定都縮手縮腳,賺錢也卡卡的。


像是:我想投資自己的時候會一直猶豫,我想休息一下又會覺得內疚,

這些都不是因為錢真的那麼緊,而是我沒辦法相信自己可以再創造。

對,追根究柢,我就是嫌棄我賺的還不夠我可以不用比價直接買下去。


這讓我想起以前我剛接觸交易的時候,

我也是每天算得很細,每一筆盈虧都會內心風暴一下。

但我觀察那些真的做得不錯的人,他們的特點不是永遠賺錢,

而是他們對虧損比較有彈性。

因為他們「相信自己賺得回來」,所以不會在每一筆錢上都抓太緊。

這句話當時震撼我很久:

你越相信你能創造(開源),越不會因為一點損耗而焦慮


所以後來我也開始練習一件事: 每次當我花錢後開始焦慮,

我就會想一下:「我現在的焦慮,是覺得自己控制不了嗎?還是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

這些想法想久了,你會慢慢知道,金錢焦慮背後,其實藏著很多自我價值的匱乏。


你不是真的沒錢,而是你沒安全感。

你不是不會賺,而是你不相信自己的潛力。


然後我也開始跟錢重新建立關係:我不再只用它來「算」,

而是學著「感謝」它、照顧它、善待它。

像是記帳的時候,不再只是紀錄,

而是每週會看一次:「我這週花的錢,有哪一筆是真的讓我快樂的?」


你會發現,那些讓你內心穩定的花費,常常不是最大的金額,

而是那些讓你覺得「有在照顧自己」的東西。


我也開始建立一些「情緒緩衝的儀式」:

如果我今天很焦慮,我不馬上下單,而是先去洗個澡、聞著香香的沐浴乳沉澱一下。

如果我今天真的想買一樣東西,我會讓它放在購物車三天,

如果三天後我還想買,我才買。買之前可能還會再三比價(習慣了哈哈哈)


這些不是為了限制我自己,

而是幫助我把「錢」從情緒勒索的工具,變成我生活的一部份。

慢慢地,我不再用「這個月還剩多少」來決定我值不值得開心。

而是開始問:「我這個月有沒有讓自己安心?有沒有好好使用我創造的資源?」


如果你也常常在網購後感到內疚、常常覺得錢永遠不夠,試試看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1. 我買這個,是為了什麼?必要的嗎?
  2. 我現在的焦慮,是因為真的沒錢?還是覺得自己沒能力?
  3. 我有沒有把「焦慮」誤會成「理性」?

然後記住:財務自由的第一步,不是賺很多錢,

而是你能不能在花錢的時候,感覺到自己是安全的。


安全感不是帳戶裡的數字,是你對自己的信任


📝這裡是我寫給自己的人生筆記,

也分享給跟我一樣,想變得更有能力的你。

如果你今天有被這篇文章打到心、笑出來,

或想起某個人或自己的故事,甚至悟到了?!🤣

請 留言💬、按愛心❤️、收藏起來📮,

讓我知道我的人生筆記也有額外造福他人的價值。


🔗 想聊更多?來直播間找我:

📍YouTube|每晚 9 點交易直播

實況揭露我如何邊操盤、邊梳理情緒與突破低潮,

真實不藏,從交易現場學會如何挺過市場波動


📍抖音|每天中午 口播分享分析

這裡不講交易,口播奇文沒說出口的情緒盲點、

內心小劇場與人際難題


💡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但能一起慢慢變厲害,就夠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翻頁以後
0會員
14內容數
有時,我們需要的,只是一段觸動心靈的文字。 這裡是我一些想過、活過、曾困住、轉彎又醒來的瞬間。 如果你翻頁,也許會讀到一句,讓你願意繼續往前。
翻頁以後的其他內容
2025/08/18
有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明明已經夠努力了,但生活還是卡卡的?」 後來我才意識到一件事——我根本沒有在練習「覺察自己」。 我拼命往前衝,日子過得像在趕車,做了很多事, 但幾乎沒停下來想:「我現在在想什麼?我做這件事,是為了什麼?」 直到我開始進入交易這個圈子,才真正被迫開始學習
2025/08/18
有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明明已經夠努力了,但生活還是卡卡的?」 後來我才意識到一件事——我根本沒有在練習「覺察自己」。 我拼命往前衝,日子過得像在趕車,做了很多事, 但幾乎沒停下來想:「我現在在想什麼?我做這件事,是為了什麼?」 直到我開始進入交易這個圈子,才真正被迫開始學習
2025/08/11
許多人經歷低潮卻選擇隱忍,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情緒的抒發與自我照顧的重要性,並提供實用技巧,例如每月一次放縱、寫下情緒、設定情緒停損點、降低習慣標準等,鼓勵讀者接納脆弱的自己,並學會溫柔對待自己。
Thumbnail
2025/08/11
許多人經歷低潮卻選擇隱忍,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情緒的抒發與自我照顧的重要性,並提供實用技巧,例如每月一次放縱、寫下情緒、設定情緒停損點、降低習慣標準等,鼓勵讀者接納脆弱的自己,並學會溫柔對待自己。
Thumbnail
2025/08/04
這篇文章探討原生家庭中父母以「為你好」為名的控制,以及如何掙脫這種控制,找到自我。作者分享自身經歷,說明這種控制如何造成自我否定,以及如何學習在愛父母的同時,保留做自己的自由。文章也呼籲讀者給自己機會,溫柔地堅持自我,表達界線,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Thumbnail
2025/08/04
這篇文章探討原生家庭中父母以「為你好」為名的控制,以及如何掙脫這種控制,找到自我。作者分享自身經歷,說明這種控制如何造成自我否定,以及如何學習在愛父母的同時,保留做自己的自由。文章也呼籲讀者給自己機會,溫柔地堅持自我,表達界線,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