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之前的光》第一章|掌鑰之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房間寂靜無聲,只聽見鋼筆劃過紙張的沙沙聲。

壁爐裡的柴火正燃著,暖黃的火光映在厚重的羊毛地毯上,搖曳不定。這間大約20坪的空間雖然不大,卻井然有序。書櫃上的書本依照高度與主題分類,囊括了各種領域,從商業金融到婦產科、從牲畜照顧到花園設計,一本本的就如衛兵一般站的整整齊齊;除了一整面牆的書櫃、一個衣櫃、一張桌子、一張硬背的椅子,要說整間房間唯一的點綴大概就是面朝著中央花園的窗戶,角落邊的單人床,就如他漿白的襯衫一般,一點皺褶都沒有,枕頭、棉被整整齊齊的八個角,距離床緣不多不少剛好10公分,除了這些簡單的家具,沒有任何屬於「他」的痕跡—因為這裡是主家的宅邸,而非他的家。他,不過是「暫時使用」而已。

鋼筆斜擱在右上角的鎮紙旁,那是銀製手工製成的小獅子,一直伴隨他四十餘載。筆帽正好對齊桌緣,與斜斜放著的信封形成完美的90度直角。一般人覺得苦不堪言的正姿端坐,對他來說則是難得的放鬆。他那挺直的背脊彷彿軍中訓練仍未結束,坐姿不偏不倚,臀部距離椅背5公分,雙肘距離桌緣10公分。即使年歲已高,鼻樑上的金框眼鏡依舊如當年般端正,領巾筆挺的插在左側的口袋,袖扣齊整。他的名字,外人鮮少知曉,在宅邸裡,他是「老管家」,在信中,他簽名只用兩個字母縮寫:「R.S.」。

壁爐裡一段柴薪的爆裂聲,讓他目光稍有轉移,卻剛好看到一張泛黃的黑白照片擺在桌邊。照片中是一位年輕男子,穿著筆挺漿過的站在巨大的歐式石牆前,那是瑞士的塞羅蒙特管家學院(Cerremont Institute of Service and Order),他母校的正門。照片上的年輕人正是他——也曾年輕、也曾意氣飛揚。那時候的他在離開學校時,對於未來總是充滿著許多的想像。

他提起筆,就如過去40幾年每天晚上所做的事情-繼續記下當天的事與思緒

《個人備忘錄 - R.S. 私密日記》
25 七月 / 週六
天氣:陰有雨,南風 2 級,溫 24°C
今晚的火比較旺,我讓費利克斯多添了一些柴,年紀愈大,對濕氣特別敏感。這幢宅邸的牆壁雖厚,卻總讓我在夜裡聽見雨水輕輕敲打玻璃的聲音,彷彿是一種提醒——歲月總在悄悄流逝,不曾停歇。
距離我正式卸任還有 17 天。信已寄出,新任接班人將於下週抵達,來自母校,年方 24,名列本屆首席,榮獲「雙鑰勳章(Duo Clavis Honor)」,此人應非泛泛之輩。
想起當年,我也是如此年輕,也是在同樣的夏日,踏進這宅邸……被一位蒼老的前輩以同樣平靜的語調告知:「你的成就不在於獲得多少掌聲,而是你能持守多少秘密。」

那是他第一次真正理解何謂「管家的榮譽」。

他回憶起學校的徽章:兩把銀色古典鑰匙交錯,一把向上、一把向下,象徵掌理主家財務與守護秘密。底部是一道門,表示畢業生是打開與關上主家豪門門扉的守門人,橢圓盾形的四周則是荊棘藤蔓—象徵管家之路的艱辛隱忍。校訓刻在下方的緞帶上,用拉丁文寫著:

"Servire. Tacere. Vincere."—服侍、沉默、制勝。

每一個畢業生,都是全球超頂級富豪家庭的管家,而他們的存在不是讓人知道,而是要讓人不知道。在校期間,每個月一次的考核總讓學弟妹們如履薄冰。每年都有人因為品行或操守被退學,即便家世顯赫也無例外。而那些能撐到第四年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將校訓體現在自己生活當中的。

火光搖曳,他手上的一枚銀質戒指閃閃發光,雕有校徽與他的畢業編號,戒指內側刻著他自己的名字縮寫「R.S」—這枚戒指在學校創立的兩百年間,也不過只有30枚戒指被送出去,這不僅是榮譽更是一個沉重的責任。

他又望向牆角的一張靠椅,那是主家前任老夫人贈予的。當年夫人還健在,他才剛來沒幾年,小少爺便時常與他作對,偷換他的茶葉,將銀器藏起來,或是在晚餐時故意用左手拿刀。老夫人總是溫和地說:「他是試圖找到你的界線,你必須守住它。」

也就是那段時間,他學會了一名管家,不是要與孩子為敵,而是靜靜地讓他們發現,你是他們無論如何都推不倒的山,而關懷孩子不是他的責任,而是他必須引導小少爺父母學會的功課-無論工作多繁忙,都必須要讓這個家族的美好品格被傳承下去。

幾年後,小少爺逐漸長大,開始會主動遞上外套,甚至在他某次生病時,偷偷為他準備藥湯。他從未說破,只在日記中寫下:「人心最可貴的,不是當時的反叛,而是未說出口的轉變。」

窗外的驟雨聲變大了,隱藏在遠處烏雲裡的閃電,給整個天空帶來了更多沉悶的氣息,碩大的雨滴拍打在窗上的巨響讓他回過神來。

桌上的信封還未拆封,燙金的蠟封上,是母校的雙鑰徽章。他拿起桌上的銀製拆信刀,優美而圓潤的曲線,順著信封的封緘處劃開,他知道,信裡不會有多餘寒暄,正如剛入校時的第一句話:「嘴,只說該說的話。」而信內的訊息也簡單明瞭—「接班人將於下週抵達。」

他把信收回信紙夾中,打開另一個抽屜,取出一本皮革黑手冊。那是每一位畢業生都必須手抄的校長講述文。他翻到最後一頁,寫著:

「我們最高的榮譽不是掌聲,而是我們不被任何人記得。」

老管家緩緩闔上日記本,抬頭望向壁爐上方一個發條式的石英鐘。他輕聲說:

「原來...已經40年了嗎。」

他站起身,動作緩慢卻不顯老態,反倒像是一種儀式,一種歷經數十年依舊不變的自我約束。他來到窗邊,拉開一點窗簾,外頭的雨已經淹過了庭園東側的石板路。他記得那排石板是二十年前他親自請人更換的,原本破碎不堪的舊石板是第一代老爺親自挑選的英國花崗岩,但因年代久遠裂痕叢生,在一次小少爺滑倒之後,他立刻著手換掉。

他清楚知道,那片花崗岩對主家是有紀念價值的,因此在破損的時候,他遲遲沒有先更換。這是他身為管家最常面對的矛盾之一:什麼時候該捍衛傳統,什麼時候該主動修正。多數時候,他不會直接提建議,而是讓主人自己意識到。他的責任不是決定事情,而是安排所有細節,讓正確的決定自然發生。

他走回書桌,拉開左側抽屜,那是一層層疊起的筆記本,皆以年份標示,從1985年一直到2025年,每一本筆記本都紀錄著他的日常事務與觀察。他抽出一本泛黃的筆記本——那是1996年,小少爺剛出生的那一年。

筆記的一頁上寫著:

「少爺今日出生,全宅皆歡慶,前院布滿百合與鳶尾。老爺於宴席後飲酒稍多,夫人神情疲憊,卻堅持親自為孩子擦洗。嬰兒體重7.1磅,哭聲宏亮。為避免保母誤差,今晚親自交代每日哺乳時程與保溫儀器調整溫度。」

他將手指輕觸那段文字,彷彿能聽見過去那嬰兒的哭聲。當時的他比現在還年輕20多歲,卻已經擔起宅邸內外所有大小事務,從宴客排程到地下酒窖的溫濕控制,從花園春秋植物替換,到主家長輩的每年健康報告。他總說自己不是管家,是「無聲的齒輪」。

然而,真正讓他記得小少爺的,卻不是這些紀錄,而是許多年後的一個夜晚。

那年小少爺剛升上國中,正值叛逆。主家夫妻常年奔波,只有節日才會返家,那天是少爺的生日,然而由於天候因素老爺與夫人未能及時回程。很明顯少爺的情緒非常低落。

小少爺初入國中,年方十二,正值少年驟長與心性不穩之時。彼時主家夫妻皆常駐海外,少則數週,多則數月,雖每逢節慶必返,然平日交流,多倚書信與管道安排。少爺素來性情內斂,日常守禮,唯晨課後多自處房內,偶有課本翻頁聲至深夜,我便知其心有所阻。

七月某週,校內一次模擬考成績未如預期,然其面上未顯。唯當日深夜,書房舊機械模型之殘片遍地,女僕聲稱其自行傾倒無事,我未加責問,僅於次晨子時,命人整修相同機組,另親書小箋,留於其房門之外。信中僅言:「若你能修復這架機器,當知破壞容易,修補需心;言語亦然。」

次日清晨,早餐席間,少爺略低頭,向昨晚送茶之女僕輕聲致歉。語意簡短,然神情誠懇,我未多言,僅吩咐廚房於晚餐中增添其所愛之蘑菇燉飯一品,悄然而已。

幾日後,我於書房書桌一角,留下一冊《費曼物理講義》與一支先生舊日所用鋼筆,筆已灌墨,書未題字。少爺翻閱許久,午后主動來詢:「費曼先生真的靠自己發現那些公式的嗎?」我僅答:「他只是願意問那些看似簡單、但多數人羞於啟齒的問題。」他點了點頭,回房伏案至晚,無人催促。

再過一週,夫人自日內瓦歸府,見少爺讀書自律、起居有序,悄聲問我:「他最近似乎更沉得住氣了,這段時間辛苦您了。」我答:「少爺一直穩重,只是偶爾會忘了自己已不再是小孩。」

管家之責,非為主家訓子,亦不應越俎代庖。所能者,不過是於風暴初起時調整風向,於隱患未萌時略施轉圜,使府中不生波瀾,使主家成員自然成長,無需覺察有人替其拾起跌落之處。願我身影不著痕跡,舉止如風過堂,然一切仍歸秩序,猶如從未偏離。

如今,這位曾經捉弄他、對抗他的小男孩,已經是新任家主。每年年初,他仍會親自遞上一封手寫信,詢問老管家的健康與宅邸的狀況。雖然他不再事事依賴,卻也未曾將他排除於家族事務之外。

有一年,小少爺甚至私下說:

「R.S.,有一天你退休了,我會讓孩子們知道你是如何讓這個家不倒下的。」

老管家當時僅點頭,未答話。但心中卻比任何一次主人嘉獎還來得溫熱。

他將那本筆記放回抽屜,眼神停留在一本厚重的書冊上,那是學校畢業後頒發給每位畢業生的「校長演講全集」手抄本,前後總共三萬字,全是學生在畢業前一年以鋼筆手寫而成,任何一字潦草或錯字,都必須整冊重寫。

他翻開書頁,記憶悄然回到塞羅蒙特山上的那座古堡學院。那裡四季如冬,校規如軍紀。他記得有一次,一位學員清晨偷食巧克力,被當場發現,結果是全班連三日於凌晨五點起身,赤手清洗長廊地板。其原因,校長只淡淡地說:「若連自身的渴望都無法克制,將來如何為他人守住秘密?」

那時他心中不解,甚至覺得過於苛刻。直到多年後,主家小姐遭遇偷拍事件。他才真正明白「守住秘密」的意涵,不僅是沉默,更是預防與應變的藝術。

那年,小姐初入大學,正是風華絕代、備受矚目的年紀,年輕人宛如飛蛾撲火,追求的手段層出不窮。一次私人行程被狗仔跟拍,照片幾乎送交週刊。他在得知消息的當晚即召集律師與危機小組,調換全部駐地保全,轉移相關航班與駕駛路線,並同時釋出一條假消息,引導媒體注意力轉向另一個假行程。翌日傍晚,所有照片與文件在未登出前已遭回收與銷毀。小姐全然不知,只在晚餐時輕聲對他說:「今天記者怎麼突然都不見了?」

他只是微微一笑,並未作答。只是於夜間日記中寫道:「每一把鑰匙,都是為了讓門在該關上的時候悄然關上。」

小姐與他之間的關係,向來細水長流。不同於小少爺起初對他的抗拒,小姐從小便親近而懂事。她常在花園中讀書,偶爾問起他書架上某本拉丁詩集的句意,也曾悄悄在他生日那天,送上一枚她親手摺的銀紙玫瑰,藏在茶罐中。他當時裝作不知,只在翌日於她的座椅墊上悄悄鋪了一張繡有她名字縮寫的手帕。那年她才十三歲,卻已展現出家族女性獨有的敏銳與尊重。

而他也默默安排她接觸幾位曾為公使或文學學者的老友,以茶敘之名開啟見識之路。小姐未曾察覺這一切安排,但多年後她主動請纓代表家族參與一項國際文教基金會,讓他於日記中寫下:「她已能自行步入應行之道,我無需再引。」

在他心中,小少爺是風,是太陽,是家族未來要承受風雨的枝幹,而小姐,則如水,是溫柔而堅定的支流,會在必要時,化為堤防。他守護這兩位孩子,不是以長輩姿態,而是以園丁之責,修枝、引蔓、不使其早逝於風霜,也不讓其枯於溫室。

他想起某年冬末,小少爺曾因學業低谷心情鬱結,不發一語地將書房的機械模型砸得粉碎。他未曾責罵,亦未即刻勸解,只在夜深人靜時,命人於其房前擱下一盒相同模型與一封簡短字箋:「若你能修復這架機器,當知破壞容易,修補需心;言語亦然。」

翌日清晨,小少爺低著頭,對昨晚送茶女僕致歉。他未曾多言,只吩咐廚房為少爺加一道最愛的蘑菇燉飯而已。幾日後,他在書房一角,留下《費曼物理講義》與一支舊鋼筆。少爺翻閱多時,終於午後主動問他:「費曼真的靠自己發現那些公式的嗎?」

他只回:「他不怕問那些多數人羞於啟齒的簡單問題。」少爺沉吟良久,回房後便不再拆毀模型,而是默默修復、學習。

這些轉變,不曾昭告,也不求回報。他從未期待這些年輕人記得他,正如校訓所言:「我們最高的榮譽,不是掌聲,而是我們不被任何人記得。」

但他記得。

記得那雙曾經對抗的眼,如今有了溫度;那曾經倔強的脊背,終於挺直卻不刺人;那一對兄妹,終於如同兩道齒輪,穩定而柔順地運轉在這座百年宅邸之中。

他合上書本,眼中閃過一絲罕見的疲意,卻不顯沉重。此刻的他,像是一位完成長途遠行的旅人,在最後一段山路上,已可眺望燈火中的歸途。

而如今,鐘聲剛過十點,銀灰色的轎車緩緩駛入宅邸前方的長車道。老管家並未多言,只取下壁爐旁的手杖,步出房門。

主宅的門由另一位年資尚淺的副管家開啟,那位年輕人一腳踏進門檻的瞬間,目光如鷹般環視整個玄關,停留在牆上一處原本掛著畫框卻空白的位置——那是他們學校最後一堂課的測驗:進入陌生環境,第一眼能否找出潛在破綻。

他眼中閃過一絲了然,並未多言,只微微頷首。那不是狂妄,而是經過訓練後保留下來的一抹自信與鋒芒。他的領巾打得略緊,鞋面剛過打蠟的程度,這些細節,老管家皆看在眼裡。

「時辰剛好,」老管家道,聲音不高,但語氣沉穩如鐘,「進屋前,請先擦去鞋跟殘泥。」

年輕人停下動作,低頭看了一眼,果然,鞋後一小塊黃泥尚未乾透。他沉默地退後一步,拿起門邊備用的乾布與毛刷,細心處理好後才再度跨入門內。動作不疾不徐,沒有一絲惱怒或不耐。

老管家點了點頭,轉身前往內廳。

是的,訓練出來的眼神與節奏都在。他還年輕,或許還未懂得「無聲齒輪」的真正分量,但至少,他帶著準確的開場姿態走入了這棟宅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rthur說書不廢話
5會員
82內容數
歡迎來到《Arthur說書不廢話》—把知識變行動的沙龍。 拆書、筆記、創作、生存。說書不說廢話,小說不寫廢文。一起把書變成武器,把想像變成生存之道。
Arthur說書不廢話的其他內容
2025/07/23
——從《慢速工作力》思考我們對寫作更新頻率的焦慮 身為方格子的創作者,我時常會遇到一種矛盾: 「我是不是應該每天都要發文,才算是認真經營?」 「如果我今天沒有更新,是不是就會掉粉、被遺忘?」 這樣的焦慮你也有嗎?
2025/07/23
——從《慢速工作力》思考我們對寫作更新頻率的焦慮 身為方格子的創作者,我時常會遇到一種矛盾: 「我是不是應該每天都要發文,才算是認真經營?」 「如果我今天沒有更新,是不是就會掉粉、被遺忘?」 這樣的焦慮你也有嗎?
2025/07/11
哈利・卡本特潛意識開發入門書,教你如何與潛意識溝通,改變壞習慣,開發潛能。書中提供許多實作方法,例如睡前避免煩惱、正向想像、自我暗示等,幫助讀者重新編程潛意識,活出理想人生。
Thumbnail
2025/07/11
哈利・卡本特潛意識開發入門書,教你如何與潛意識溝通,改變壞習慣,開發潛能。書中提供許多實作方法,例如睡前避免煩惱、正向想像、自我暗示等,幫助讀者重新編程潛意識,活出理想人生。
Thumbnail
2025/06/29
🟠 前言: 當你看到新聞標題「央行升息!房市降溫!」,你心裡是不是浮現:「爽啦,房價要跌了!」 賣家則可能心裡抖一抖:「完了,房價賣不掉了?」 先別急著下結論,央行政策對房地產的影響,沒有你想的那麼直球,但絕對有後座力。懂得看門道的人,會知道該不該跟著恐慌,還是反而是逢低撿便宜的時機。
Thumbnail
2025/06/29
🟠 前言: 當你看到新聞標題「央行升息!房市降溫!」,你心裡是不是浮現:「爽啦,房價要跌了!」 賣家則可能心裡抖一抖:「完了,房價賣不掉了?」 先別急著下結論,央行政策對房地產的影響,沒有你想的那麼直球,但絕對有後座力。懂得看門道的人,會知道該不該跟著恐慌,還是反而是逢低撿便宜的時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誰說房間的地板上,......就一要擺一張床呢?
Thumbnail
誰說房間的地板上,......就一要擺一張床呢?
Thumbnail
傑喜歡坐在睡房的窗邊閱讀,時而觀察窗外萬家燈火忽明忽滅,如城市的脈搏。
Thumbnail
傑喜歡坐在睡房的窗邊閱讀,時而觀察窗外萬家燈火忽明忽滅,如城市的脈搏。
Thumbnail
《窗簾》 在我小小房間裏 裝著一道灰色的簾 捲上去時候便是晴朗 到了晚上 簾子像瀑布般由上而下 只有微小的縫 把窗外的月光爬進來 沒有月光時候 我有書為樂 沒有看書時候 有了微風作伴 簾子輕輕擺動 於是呢 我有了浪花 隨心隨意競逐在文字 寧靜而無人的夜
Thumbnail
《窗簾》 在我小小房間裏 裝著一道灰色的簾 捲上去時候便是晴朗 到了晚上 簾子像瀑布般由上而下 只有微小的縫 把窗外的月光爬進來 沒有月光時候 我有書為樂 沒有看書時候 有了微風作伴 簾子輕輕擺動 於是呢 我有了浪花 隨心隨意競逐在文字 寧靜而無人的夜
Thumbnail
《來小書廚房住一晚 책들의 부엌》 ✍️作者:金智慧 原文作者:김지혜 譯者: 尹嘉玄 繪者: Banzisu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23/07/05 📝我承認完全是被封面和書名吸引而選讀的,而且果然也是療癒系的小說,不過作者描寫事物、環境
Thumbnail
《來小書廚房住一晚 책들의 부엌》 ✍️作者:金智慧 原文作者:김지혜 譯者: 尹嘉玄 繪者: Banzisu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23/07/05 📝我承認完全是被封面和書名吸引而選讀的,而且果然也是療癒系的小說,不過作者描寫事物、環境
Thumbnail
早上来院子里的书房,屋里温暖如春,测试电暖成功,因为昨晚最低温度已经低于冰点,甚至预报有雪。现在可以期待冬天在这屋里赏雪。
Thumbnail
早上来院子里的书房,屋里温暖如春,测试电暖成功,因为昨晚最低温度已经低于冰点,甚至预报有雪。现在可以期待冬天在这屋里赏雪。
Thumbnail
深宵,六個男人圍坐在營火旁,營火的上頭架了個鐵鍋,裡頭正煮著雜燴。 寂靜的周圍,那伸手不見五指的黑,令人不禁寒毛直豎,因此,六人緊靠營火,感受火光上一絲的溫暖。 其中一名個頭略微矮小,臉上戴著一副鋁製的圓框眼鏡,先行發話說道:「看來即將入秋了,風中帶有一點涼意呢。」
Thumbnail
深宵,六個男人圍坐在營火旁,營火的上頭架了個鐵鍋,裡頭正煮著雜燴。 寂靜的周圍,那伸手不見五指的黑,令人不禁寒毛直豎,因此,六人緊靠營火,感受火光上一絲的溫暖。 其中一名個頭略微矮小,臉上戴著一副鋁製的圓框眼鏡,先行發話說道:「看來即將入秋了,風中帶有一點涼意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