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眷舍遺跡 體驗眷村文化
1949年因國共內戰失利,國民政府播遷來臺,並伴隨百萬國軍及眷屬遷徙至台灣。面對激增的居住人口,形成「粥少僧多」的窘境。政府為解決國軍及眷屬的居住問題,遂將日據時期的軍舍整修,或直接於空地自建,以應對突發的居住需求。
隨著時代更迭與老舊眷村改建政策的推行,電視劇中那種鄰里通透、左鄰右舍串門子、互相支援醬油與調味料的景象,已難再見。
所幸,地方政府積極保留部分眷村建築,設置為文化園區,使後人得以親身走訪,瞭解眷村歷史的來龍去脈。屏東市勝利路上的「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即是一例,其分布於交通要道兩旁,不論民眾從哪個方向進入此區域,皆可明顯感受眷村建築風格與週遭現代化高樓之間的強烈對比。
日式官舍沿用 承接近代歷史
談及「勝利星村」的歷史沿革,根據園區導覽資料顯示,最早可追溯至日據時期。1927年,日本陸軍飛行第八聯隊進駐屏東,並合併原警察飛行班,1936年擴編為第三飛行團。為安置軍方人員,遂在附近興建大量官舍,戰後由國軍接收並增建為眷村。也因此,園區內建築融合了日據時期與國民政府時期的建築風格。
建築物排列與民眾對眷村的印象一致:戶與戶之間距離接近,使眷戶孩童能自在串門子,居民間出門即能寒暄問候,三餐時香氣四溢,更可嚐遍大江南北的家鄉味。正因這些生活細節,塑造出眷村獨有的文化情誼。
匯聚將官門第 彰顯屏東眷村特色
勝利星村除了展現出各地眷村皆有的風格外,更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眷村文化保留園區」。區內曾有多位將領居住,因此導覽人員特別強調「勝利星村」中的「星」字,象徵「承接將軍之居地、啟培明日之星」。
當漫步至中山路與成功路交會口附近,迎面而來的是融合日式與西式風格的「和洋折衷式住宅」──「孫立人將軍行館」。該建築內部盡可能保留原貌,並展出孫立人將軍相關文獻與影像,讓遊客更深入瞭解這位歷史人物的生平與貢獻。
歷史風情結合文創 再造眷村文化生機
現今地方政府更結合在地資源,將眷村文化與文創藝術產業融合,發展出多元業態:如餐飲、服飾、織品、文創工作室、表演藝術、文學書坊及風格花藝等。此外,也持續修護眷村建築,透過文化創意再生、藝術結盟等方式,使眷村文化深植人心。
民眾在感受眷村氛圍的同時,也能體認到政府為照顧國軍與眷屬所做的努力,並理解軍眷生活的艱辛。透過眷村文化的保存與活化,不僅傳承全民國防精神,也有助於提升國人對軍人的尊敬與支持,共同為國家安全貢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