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理財:脫貧、健康與 AI 投資新機遇 - 2025 年 7 月 26 號 00524 週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本週課程概述

James 老師在本週課程中,深入探討了如何跳脫現有的「貧窮醬缸文化」與資本主義下的「勞工奴役」思維,強調透過財富自由實現真正的「人生自由」。他引導學員認識到健康是財富的基石,並細緻講解了在不同市場情境下,如何透過聰明的資產配置來確保安全與成長。此外,老師也分享了對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深遠洞察,指出當前正處於一個如同網路萌芽期般的黃金投資時代。

raw-image

本週課程重點

脫離貧窮醬缸與精神束縛

James 老師指出,亞洲文化中普遍存在的「吃苦當吃補」及「內卷」現象,導致人們在資本主義體制下陷入現代奴役,即便辛勤工作也難以翻身。他強調,資本主義的本質是掠奪與資訊不對稱,造成嚴重的不平等,而 CLEC 的理財教育旨在縮減這種知識落差,喚醒人類對資本主義的覺醒,使人不再受金錢所困,擺脫「奴隸」身份,成為資本主義的「主人」。老師進一步闡述,真正的自由不僅是財務自由(資產達年開銷的 50 倍),更重要的是無視社會眼光與周遭評判,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才能實現真正的「人生自由」。他以自身經驗為例,表示自己能快樂退休,正是因為無視他人看法,為自己打分數。

健康與財富的雙重保障

James 老師在本週課程中特別強調健康的重要性,指出無論擁有多少財富,沒有健康一切都將歸零。他以多位親友罹患肺癌的案例,呼籲學員重視早期篩檢,尤其建議台灣 40-45 歲以上的朋友,應至少自費進行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LDCT),費用約新台幣 5000-6000 元(美金 200 元)。老師說明,肺癌是目前台灣死亡率最高的癌王且初期無症狀,但潛伏期長,早期發現並切除能有效提高存活率。他進一步澄清,LDCT 主要用於肺部篩檢,輻射劑量相對較低(約 10-20 張 X 光),而全身性的正子掃描 (PET Scan) 則用於確認癌症擴散,輻射劑量較大,不應作為常規健康檢查。

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的實踐

James 老師重申,投資應基於個人安全狀況而非預測市場績效。他闡述了槓桿型 ETF(如 QLD)在資產配置中的作用,其目標是在長期(例如 20 年)使總資產達到原型基金(如 QQQ)的兩倍以上,而非追求兩倍的年化報酬率。老師解釋,若無適當的資產配置和現金儲備,單純持有槓桿型 ETF 在市場下跌時可能會「失效」,導致長期無法回本。他強調「聰明再平衡」的重要性,即使在槓桿基金價值尚未回到原始高點時,只要該年有所上漲,仍應賣出漲幅的三分之一,將資金轉為現金,以確保在市場下跌時有足夠現金進行補倉,避免現金耗盡。老師也提到,退休後沒有質押的資產配置,應盡量避免使用槓桿基金,以穩健獲利為首要目標。

人工智慧的未來與投資潛力

James 老師描繪了人工智慧 (AI) 對未來社會與經濟的顛覆性影響,將其比喻為 1980 年代網際網路(TCP/IP 基礎建設)的早期階段,預期未來 20 年內可能帶來百倍增長。他以 Open AI 的「代理人模式」(agent) 為例,說明 AI 將能自動執行訂票、購物、規劃行程等複雜任務,這些 AI 代理公司將取代現有許多服務,創造巨大商機。老師指出,目前比特幣、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數位金融與高科技領域仍處於草創階段,如同網路發展初期,潛力巨大,預示著當前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黃金年代」。

學員問答精選

1. 學員: Roth 轉換與退休後的槓桿型 ETF 配置

一位學員分享其將 401K 轉入投資帳戶的經驗,並詢問在退休後是否應將 TQQQ 轉回 QQQ,以及 Roth 轉換的時機與策略。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強調退休後 Brokerage Account 應達百萬美元以上以利質押。他建議學員應盡早進行 Roth 轉換,特別是在邊際稅率相對不高(例如 30%-33%)時分批轉換,因為退休後若有其他收入(如退休金),稅率可能更高。槓桿型基金應留在 Roth 帳戶中,而 Traditional 帳戶則可保留現金,且轉換時可考慮借錢繳稅而非動用自有資產。

2. 瑞: 如何在高壓職場中保持心靈平靜

學員瑞分享自己因長期被動投資指數基金而獲得時間自由,工作表現也因此提升,但隨之而來的是職位晉升帶來更高的工作壓力和焦慮,導致下班後疲憊並影響家庭關係,詢問老師過去在高壓環境下如何調適心態。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指出,職位越高應該越輕鬆,若感到壓力大是管理能力不足的表現。他建議學會「丟猴子」,即將會議上分配的任務轉交給下屬完成,自己僅負責檢查與指導。對於上級的壓力或難聽言論,老師建議「當耳邊風」,因為老闆的問題與自己無關,應專注於培養下屬的能力,讓團隊變強,自己才能「躺著幹」。面對家人也應放輕鬆,不要將職場的高效率處理模式帶入家庭。

3. 連挖: 醫療篩檢資訊釐清與資產配置績效的迷思

學員連挖提問關於低劑量 CT 掃描是否能同時檢查肝臟、胰臟等部位,並請老師澄清 PET Scan 的用途。接著他提問,不同 Beta 值(如 0.8)的資產配置(如 80/20、60/40)是否會有相同的績效,以及現金在資產配置中的多重作用。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說明,低劑量 CT 主要針對肺部,若需全面癌症篩檢應進行正子掃描 (PET Scan),但 PET Scan 輻射量高,僅建議惡性腫瘤開刀後的追蹤使用,一般健康者不應貿然進行。關於資產配置,老師強調 Beta 值是管理風險而非決定績效,績效取決於市場狀況。他指出,現金不僅是生活費和補倉用途,也是質押借款的重要支撐,並重申至少應保留 15 年開銷的現金。

4. 學員: 槓桿型 ETF 的長期持有爭議

一位學員提到閱讀周教授的書,書中不建議長期持有槓桿型 ETF,因為其報酬是日報酬的兩倍,長期會有淨值侵蝕。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解釋,槓桿型 ETF 的目的在於讓「最終資產」達到原型基金的兩倍以上,而非追求兩倍的「年化報酬」。他指出,周教授之所以不建議,是因為他的課程或書籍沒有教導資產配置。若沒有正確的資產配置和現金儲備,槓桿型 ETF 在市場下跌時確實可能失效。老師強調,槓桿型 ETF 需要搭配資產配置才能安全長期持有,這是不能公開在廣泛媒體上宣講的「秘密」。

5. JF: 市場高點套現與移動平均線策略

學員 JF 詢問,在市場創新高時是否有必要或何時應該套現為現金,以及他研究了一種基於 200 天移動平均線 (MA200) 的槓桿基金買賣策略,即跌破 MA200 賣出,漲回 MA200 買入,聲稱能顯著提高報酬率,詢問老師的看法。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表示,現在市場漲幅僅 10% 左右,遠未達到考慮套現的標準(需偏離年化報酬 50% 以上),應堅持到年底再平衡,不應預測市場。對於 MA200 策略,老師直言「沒用」,認為這類短線操作(如跌破賣出、漲回買入)最終只會是「白做工」。他指出,市場可能瞬間反彈,導致錯過買回時機,且這種策略的複雜性高,在長期市場中意義不大,遠不如逢低加碼補倉穩妥,並強調人性在市場波動中難以考驗。

6. 海外中: 資本主義下的工作意義與 QQQ 的未來展望

學員海外中詢問,在老師認為「員工是資本家奴隸」的資本主義時代,如何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快樂,而不是感覺只是在為資本家做奴隸。同時也問到,James 老師為何將 QQQ 的年化報酬率預估從 14% 提高到 18% 或 25%,是否因看好 AI 發展?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分享自己很早就開始投資成為資本家,並強調工作的意義不在於賺錢,而在於「服務群眾」,在工作中找到使命感。他以自己過去在工作上追求產品穩定、救人生命(如陳晉興醫師)為例,說明工作是為服務大眾,當你是資本家又能做慈善事業時,工作就會快樂。關於 QQQ 報酬率預估,老師指出過去五年 QQQ 年化報酬率已達 25%,即便經歷 2022 年大跌和今年初關稅戰,這個數字仍具參考價值,因此 18% 甚至 25% 是合理預期。他看好 AI 發展,認為現在的 AI 猶如 1980 年代網際網路的基礎建設期,AI Agent 將顛覆生活各方面,帶來超越想像的增長,預估 20 年漲百倍皆有可能,是投資的「黃金年代」。

7. 學員: 擺脫金錢焦慮與退休生活規劃

一位學員分享自己過去對金錢焦慮、害怕「坐吃山空」,但在聽了 James 老師的課後徹底轉變觀念,目前已投資 700 萬人民幣於 513100 並保留 300 萬於短債。他詢問自己的策略(每年提取 20 萬生活費,每隔幾年一次性從資產中提取補充現金)是否正確,以及目前是否已達到退休條件。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肯定學員的策略,建議可每五年補充一次現金至足夠的儲備。他強調,資產配置不決定績效,市場狀況才是關鍵,只要能維持穩定的現金流、實現「錢包用不完」的目標,即使不使用槓桿也已可退休。老師鼓勵學員在適當年齡考慮生育子女,認為養育子女比養房子更重要,是對生命的一種延續。

8. Ch: 替已成年子女進行資產配置與台美槓桿型 ETF 比較

學員 Ch 詢問是否應為已成年(大學生及 20 幾歲)子女的 500 多萬台幣資產進行 433 資產配置,或者僅投資原型基金即可。他也比較了台灣槓桿型 ETF (如 00670L) 與美國 QLD 的績效差異。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建議應為已成年的子女保留部分現金(例如 80/20 的配置,20% 為現金),因為他們即將獨立,需要緊急備用金,避免在市場下跌時被迫賣股。初期不建議他們使用槓桿基金,待他們習慣投資且有穩定現金流後,再逐步調整配置。關於台美槓桿型 ETF 的績效差異,老師解釋這主要受到台幣匯率和貨幣避險的影響,強調比較時應使用相同的幣值,並指出 00670L 相對於 00662 的漲幅確實是兩倍左右。

9. 學員: 壽險保單解約決策

一位學員替姊姊詢問,姊姊持有多張壽險保單,有些已繳費 10 年,但若解約幾乎拿不回錢,她是否應該全部解約。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堅決建議「全部停扣,全部拿回來」,無論能拿回多少殘值。他指出,只要投資期間足夠長(例如 40 年),即使拿回的錢很少(例如 10%),經過長期的指數基金投資,也能獲得顯著增長(例如 40 年 750 倍),因此長期來看,這筆錢將會賺回來。

10. 彭念: 早期財務自由與紀律投資的喜悅分享

學員彭念分享自己自 2021 年 9 月接觸老師課程後,立即將所有公司年金轉換並投入 QQQ,並在今年 9 月滿 50 歲時,因資產已達到年開銷的 50 倍而決定年底退休。他表達了對老師的感恩,並分享了資產快速增長的喜悅。他特別提到在今年 4 月市場下跌時,透過數字分析而非情緒判斷,意識到自己並未虧損,反而還有獲利,因此沒有必要賣出公司股票或 QQQ。他鼓勵大家不要憑感覺做事,而是用 Excel 記錄資產狀況,並強調 disciplined 投資的重要性。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肯定了學員的紀律投資和樂觀態度,指出市場「非常慷慨」,即使 18% 的年化報酬率可能都是低估,未來三年翻倍也可能成為常態,因為市場永遠上漲。他再次強調「人生是生來快樂的,不是生來工作的」,工作只是工具,快樂才是人權,鼓勵學員享受生活,並在留言區回應其他學員的類似問題,重申不要受他人影響,活出真正的自由。

留言區精選回覆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 (LDCT) 的適用對象與頻率?

James 老師回覆,LDCT 約等於 10-20 張 X 光輻射,建議 45 歲以上應進行篩檢。健康者約 2-3 年做一次,若有毛玻璃結節則需每年追蹤,聽從醫師指示。正子掃描輻射量大,僅限確診癌症並開刀後追蹤擴散使用,非健康檢查常態。

如何克服不工作的內疚感?

James 老師回覆,人生是為快樂而生,不是為工作而生。不工作而快樂才是正常狀態,工作反而是不正常的。工作只是服務眾人的方式,當你財富自由時,應享受人權,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為不工作感到內疚。

Roth 轉換的稅務考量?

James 老師回覆,每年轉 10 萬美元到 Roth 帳戶,約需繳 3 萬多美元稅金。雖然會增加當期稅負,但長期來看可避免未來更高稅率,尤其若收入達到 40 萬美元以上可能面臨額外 3.8% 的歐巴馬稅。

壽險保單是否應解約?

James 老師回覆,不論繳費多久或殘值多少,都建議全部停扣並拿回資金。他強調,投資年限若有 40 年以上,即使拿回很少的錢,經過指數基金的長期複利(例如 40 年 18% 年化報酬可能漲 750 倍),都能大幅增值。

20 萬美元現金如何投資?

James 老師回應,投資方式需考量個人情況,包括年齡、是否有子女、配偶支持、是否單親、是否有房產及年開銷等。若已有足夠緊急備用金且該 20 萬美元未來 15-20 年不需動用,則可考慮直接投入 QQQ 或 00662。


免責聲明: 本週報所包含的任何資訊僅供 個人學習與參考 之用, 不應被視為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專業意見或決策依據。投資涉及固有風險,可能導致本金損失。任何依賴本週報內容進行的投資或其他行為,其 最終風險與責任完全由使用者自行承擔。CLEC 投資理財頻道及其相關人員對於因使用或依賴本週報內容所導致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 概不負責強烈建議您務必觀看完整的課程影片、參閱講義,並進行獨立的思考與判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非官方) CLEC 投資理財頻道週報
8會員
13內容數
本週報節錄 James 老師課程要點與提問摘要,供學員複習參考與交流使用。歡迎留言討論課程內容,若有錯誤,請透過私訊協助指正,將會儘速更新。
2025/07/20
本週課程核心強調克服人性,實踐長期被動投資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QQQ)。James老師深入剖析「洞穴理論」,指出多數人因短視及對房產的錯誤認知,錯失長期財富增長機會。課程特別強調,操作槓桿型ETF(如TQQQ)必須嚴格執行「聰明再平衡」,以穩健累積財富並避免高額回撤風險。
Thumbnail
2025/07/20
本週課程核心強調克服人性,實踐長期被動投資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QQQ)。James老師深入剖析「洞穴理論」,指出多數人因短視及對房產的錯誤認知,錯失長期財富增長機會。課程特別強調,操作槓桿型ETF(如TQQQ)必須嚴格執行「聰明再平衡」,以穩健累積財富並避免高額回撤風險。
Thumbnail
2025/07/13
本週重點剖析長線投資精髓:買進不賣,將市場震盪與現金流視為資產增壓器,建構反脆弱組合。警惕槓桿基金部位過高風險,強調堅韌、忍耐與信仰的投資心法,旨在實現財務與心靈的雙重平靜。
Thumbnail
2025/07/13
本週重點剖析長線投資精髓:買進不賣,將市場震盪與現金流視為資產增壓器,建構反脆弱組合。警惕槓桿基金部位過高風險,強調堅韌、忍耐與信仰的投資心法,旨在實現財務與心靈的雙重平靜。
Thumbnail
2025/07/06
本週課程聚焦於指數投資的長期致富策略,強調無視市場波動、堅持忍耐信仰的核心思維。課程深入剖析短線交易的高額虧損陷阱(如台灣當沖慘賠),並揭示富人透過股權質押借貸消費以實現免稅的財富管理智慧。最終目標為實現不為金錢所困的真富有,強調穩健的資產配置與現金流管理,並利於財富的世代傳承。
Thumbnail
2025/07/06
本週課程聚焦於指數投資的長期致富策略,強調無視市場波動、堅持忍耐信仰的核心思維。課程深入剖析短線交易的高額虧損陷阱(如台灣當沖慘賠),並揭示富人透過股權質押借貸消費以實現免稅的財富管理智慧。最終目標為實現不為金錢所困的真富有,強調穩健的資產配置與現金流管理,並利於財富的世代傳承。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