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先生交往之前,家公已過世,我很遺憾沒機會認識家公。
我是台灣人,原本對馬來西亞幾乎一無所知,初來乍到,很希望多瞭解這片季風交會的土地。先生拿了一堆星馬史、馬來西亞政治、海外華人等等相關書籍讓我閱讀,它們協助我逐步認識赤道之國,原來全是家公的藏書。
家公雅好文藝,據說對大馬中文作家如數家珍,即便是不見經傳的作者,他亦略知一二。家公的摯友透露,他年少時曾於登嘉樓教書,因公公需要幫手,要求他返鄉打理家裏的生意,只好忍痛放棄教職,事隔多年他仍無法釋懷。尤其日後經商忙碌,家公的生活距離藝文活動越來越遠。然而,經商帶來還算寬裕的收入,讓家公得以大量買書,買書看書成為他最大的嗜好。先生小時候全家去吉隆坡玩,家公帶他逛書店,妹妹跟著家婆逛街,時間到於某地會合,在茨廠街吃點東西才回家。家庭旅行全耗在書店,或是前往書店的路上,即便外人看來單調無聊,但家公樂此不疲。
家公篤信社會主義,獨鐘中國共產黨,即便中國曾發生十年文革、六四天安門事件等等不幸,他依然堅持中國共產黨必有外人不瞭解的苦衷。他留下大量社會主義、中共黨史之類的書籍,可惜先生和我同樣興趣缺缺,它們蒙塵了。我未必認同家公的政治觀點,但這樣的堅持卻使得他在櫃台看書的身影,立體且鮮明。
家公珍愛書籍,捨不得在書上寫下隻字片語。不過,遙想家公選購、閱讀的心情,我似乎也一點一滴認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