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台灣人

含有「我是台灣人」共 2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分享在釜山旅遊的經驗,以及與韓國人、香港人互動的觀察,包括語言使用、文化差異和政治敏感話題等。
Thumbnail
5/5釜山
今天是印度教新年,也是全島的「靜默日」。不僅店舖、餐廳全數關閉,就連機場也停止起降。在旅館與住隔壁的加泰隆尼亞情侶檔攀談,三人開始大聊西班牙局勢、台海關係與台灣的歷史。情侶檔兩人的全遠端線上事業更是給我超多啟發,而這一切的源頭,也跟台灣有關?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中國遊客在虛擬聯合國旅遊中,因不文明行為而遭拒絕入境的事件,藉此諷刺部分中國遊客的不良行為與相關爭議。
Thumbnail
昨晚又收到家人的訊息。 「我們很擔心你,怕你發生危險,不要公開表態,好嗎?」 看了很難過,猶豫了許久不知道怎麼回。 為什麼?在一個民主國家,我們正當行使憲法給予人民權利時,我們卻要害怕?卻要噤聲? 害怕。 怕誰?怕什麼? 怕發聲的代價太高?怕我們根本無力改變什麼?
Thumbnail
近來國內大罷免活動急遽升溫,目前不適任的國民黨立委被提案罷免並進入第二階段連署的人數至少已達三十五名之多。而因中配「亞亞」被移民署取消居留權,以及賴清德總統最新發表的堅定國安議題對策,而使得社群平台上的台派網友間掀起一波「我是台灣人,我反共」的浪潮。 對於向來堅持台灣主體性的筆者來說,這是相當難能
1989年《悲情城市》橫空出世,挑戰禁忌! 在解嚴初期,談論 228 和白色恐怖仍屬政治禁忌,侯孝賢導演憑藉這部電影將歷史的暗影搬上大銀幕,甚至在國際間獲得認可。
Thumbnail
4/5悲情城市
本文藉由觀影《悲情城市》與《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引發對臺灣歷史、社會、以及和平的反思,並追憶自身與二二八事件、家族記憶的連結。
Thumbnail
今天本來要廢在飯店的,但查了天氣發現今天是大晴,明天起開始下雨,尤其是九州地區都是100%的下雨。 我穿好衣服就搭上熊本A線電車往熊本車站,小跑步趕搭上往小倉的新幹線,再轉jr往門司港站,再換船到下關。 昨天不是才來過?對,昨天算是有工作在身,匆忙在下關與門司港隨意走走,很多地方都沒仔細看。回飯
Thumbnail
「外籍新娘」這個詞對於 90 年代的台灣人來說並不陌生。當時,許多台灣男子會遠赴中國或東南亞國家迎娶當地女性,而這一稱呼也成為社會對她們的普遍標籤。2003 年,部分台灣人認為這個詞有歧視之意,於是舉辦一場「請叫我 ,讓新移民女性說自己」的徵文活動。最終,多數女性希望被稱呼為「新移民女性」。
Thumbnail
在弘前車站的廁所中,一捲被人寫上「SB」的衛生紙引發了傾古的思考。這不僅讓我思考使用公共設施的行為,還引發了對國際形象和文化禮儀的思考。在旅遊過程中,我們不僅代表自己,更代表著我們的國家。透過一個小小的廁所事件,展現了對於文化尊重及自我修養的重要性。希望讀者能從中引發關於旅行中行為與國人形象的反思。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