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urce: informationisbeautiful.net
1. 我們根據什麼來劃分左右?
目前最常引用的三套第三方量化工具如下:
- Media Bias/Fact Check(MBFC):50 餘項加權指標,評比「政治傾向」與「事實可靠度」並分成七級(Left→Right)(Media Bias/Fact Check)
- AllSides:透過「跨光譜盲測小組+群眾投票」將媒體歸為 Left/Lean Left/Center/Lean Right/Right(AllSides)
- Ad Fontes Media:分析標題、用詞與事實驗證紀錄,產出「可靠度×政治傾向」雙軸圖(Ad Fontes Media)
這些模型都用內容分析、專家複評與統計加權,讓主觀觀感變得可量化,雖然仍非百分百客觀,但已提供可比較的公共基準。
2. 分類結果速覽(全球主流選摘)
- 左派/進步:The Guardian、朝日新聞、MSNBC、HuffPost
- 傾左/中左:半島電視台、CNN(整體 Lean Left)(Media Bias/Fact Check)、ABC News、德國之聲、BBC News(美國受眾常感偏左)(AllSides)
- 中立/置中:Reuters、AP、AFP、RFI(被 MBFC 列「Least Biased」)
- 傾右/中右:The Economist、Financial Times、Nikkei、華爾街日報新聞版
- 右派/保守:Fox News、Daily Mail、產經新聞、Sky News Australia
- 極右/宣傳型:Breitbart、RT Russia Today
同一家媒體的「即時線稿」與「評論版面」可能落在不同象限;例如 WSJ 新聞頁多屬中右,社論則被評為明顯右派。
3. 為何跨國光譜會位移?
光譜基準隨國家政治文化而移動──
- 日本:整體媒體環境較保守;朝日被視為「左派」,若放到北歐可能僅算中左。
- 英國 vs. 美國:BBC 在英國自稱公營中立,但美國保守派讀者常覺其「Lean Left」。
- 斯堪地那維亞:高福利社會為共識,當地「右派報」在稅制議題仍支持政府支出,放到美國會被部分選民視為偏左。
這種「視差效應」說明:左右標籤是相對值,不可脫離國內政治座標單獨閱讀。
4. 「左」「右」到底怎麼定義?
綜合 MBFC、AllSides 的權重項目,可抽象成兩大維度:
- 經濟維度 左:重分配、社會福利、政府監管; 右:自由市場、低稅負、私有財產至上
- 社會文化維度 左:進步、少數權益、國際主義; 右:保守、傳統價值、國族主權
若一個媒體在兩個維度都偏向同側,就容易被歸為明確的「Left」或「Right」;若經濟議題偏左、文化議題偏右(或反之),則常落在「混合」或「Center」。(Media Bias/Fact Check)
5. 左右對社會的影響、利弊

結論:無論左右,媒體多元化可互補盲點;關鍵在於讀者跨讀不同立場、維持資訊飲食均衡。
6. 結語
媒體光譜評鑑不是貼標籤遊戲,而是提供「導航座標」。理解評分方法、留意國情差異,再主動比較左右聲音,才能避免困在單一敘事裡,讓公民判斷更立體、更有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