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賴NPO財務資訊的基石:人員與制度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財務報表與評估(5)

財務報告作為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的主要工具,其品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正確的財務資訊會導致錯誤的決策,所以,財務領導的第一步是確認財務資訊是可信的。影響財務報告品質的三個主要因素:

一、適合的財會人員

會計是財務資料的產製者,他的工作要能滿足領導人的需求且富有彈性。在台灣,會計人員是否具備非營利組織會計的經驗並非重點,具有二~三年以上會計總帳經驗,加以訓練便能幫助對方認識非營利組織會計的特色並應用在實務上。考量NPO的形象與聲譽極其重要,建議領導人將關注點放在軟性核心職能上,重要性由最高排序而下分別是「瞭解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及應有專業態度」、「行為符合會計人員所應有的職業道德及應有專業態度」、「肯定會計工作對組織之貢獻」、「在壓力的情境下仍會以正面的方式來面對問題」、「能適時提供決策者所需之會計資訊」、「對於專業判斷能力具有自信」及「會自主地探索新知並兼顧行為特質的養成」。此外,以下兩項硬實力應列為基礎條件:「熟悉電腦的基本原理與應用軟體的操作,並運用在日常的工作上」及「熟悉如何根據會計事項,正確完成會計事務工作」。

要特別留意的是,在普遍的狀況下,會計人員對組織的財務管理不甚熟悉,如從領導人的角色看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要素與設計、財務健康或永續的內涵及指標、現金流量預測與管理,甚或要求編製本書中對內、對外利害關係人的各類財務報告,都存在某種程度的挑戰。是故,若組織沒有累積相當經驗的財務主管,但為了發揮執行長的領導力,邀請外部專家作為諮詢是相當重要的。

二、適切的會計制度

會計制度(Accounting System)是處理會計事務之準繩,是組織管理不可缺乏的工具。鑒于組織經營觀念的日新月異,會計理論及管理控制不斷革新進步,爲適應在管理經營的分析及會計事務處理的依據,故設置會計制度。會計制度的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總說明、帳簿組織系統圖、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項目、財務報表、會計事務處理程序及財務及出納作業程序。「會計項目」是會計制度的骨架,凡會計憑證之填製,會計簿籍之記載,財務報表之編製、比較與分析,均有賴會計項目爲工具,可知其重要性。其功能為:區分借貸之對象、設置整理之依據、供决算報表之綱領、便與各期及與同業相關項目之比較及作為分析統計之依據。

管理者為求對內管理報表能夠滿足經營管理和決策需要,可以參與會計項目的規劃,令會計人員設計出盡量兼顧各方法令與需求的會計項目,包括財務會計準則(如民法、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及主管機關針對財團法人或社團法人所發布的相關行政規則、解釋函令),稅務稽徵主管機關發布之法令、行政規則與解釋函令,及組織領導者內部管理之指導原則。

會計學中有幾個假設與原則構成會計處理的基礎,其中「應計基礎」( Accrual Basis ,或稱權責基礎)是非常重要且必須了解的。其涵義是:收入與費用應在其實際發生的期間認列,而非以現金收付的時間為準。也就是說,不論現金是否已收付,只要經濟交易或事件已發生,即應在該會計期間入帳。這個原則強調以實際「發生」為認定標準,與「現金基礎制」是相對詞。最常發生的情境是當會計期間終了時,對應收收入、應付費用、預收收益、預付費用等事項應加以調整。

應收收入以政府補助款為例:在滿足條件且有合理確信可取得補助款時,即應認列收入,即使補助尚未實際撥付。這時會計科目列為「應收政府補助款」(資產類)及「政府補助款收入」(收入類)。假設大道中心於2024年5月獲得衛福部核定一筆「身障服務創新計畫補助」共新台幣300萬元,計畫期程為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款項分兩期撥付,第一次於2024年7月撥付200萬元,第二次於2025年3月撥付剩餘款項。權責發生制下會計處理:2024年度應認列收入:按計畫執行期間及實際支出進度比例(例如7-12月執行支出為180萬元),即使尚未收到全部款項,也應認列相對應收入180萬元。剩餘尚未收的補助款120萬元,應列為「應收政府補助款」。2025年度再認列剩餘收入120萬元,以配合實際執行的支出進度。此原則可讓財務報表使用者瞭解組織過去收付現金及未來收付現金的權利和義務。

應付費用以年終獎金為例:應付費用是指:組織已經發生但尚未支付的費用,在該會計期間應認列為費用,並作為負債列示。年終獎金通常是在年底根據當年度績效或服務期間所決定,且實際發放多數會落在次年(如隔年1月或2月)。假設大道中心每年12月底編列年終獎金,總額新台幣230萬元,實際於次年1月10日發放。會計年度結算日為每年12月31日。2024年12月31日(認列費用、建立應付)權責發生制下的會計處理會計科目列為「年終獎金」(費用類)及「應付費用」(負債類)金額分別是新台幣230萬元。 2025年1月10日(實際發放)時會計科目列為沖銷「應付費用」(負債類)及「銀行存款」(資產類)金額分別也是新台幣230萬元。 

另一重要的會計基礎為「會計期間假設」(Accounting Period Assumption)。其涵義為以人為的方式,將單一組織繼續經營的過程,劃分為相等的段落,便於計算損益及編製財務報表。每一劃分的段落,稱為「會計期間」。「會計期間」可長可短,視組織的需要而定,若為一年則稱為「會計年度」。1/1~12/31為會計期間者稱為曆年制。我國商業會計法規定原則上採曆年制。 7/1~6/30為會計期間者稱為七月制。以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Depreciation)作為說明案例,折舊指將固定資產(如:房屋、設備、車輛)之成本,依據其使用年限與折舊方法,分期分年計入各會計期間的費用。其涵義為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通常使用多年,若一次列為當期費用,會造成該年度費用異常膨脹,無法正確反映每個會計期間的盈餘或資源使用狀況。

因此,會計期間假設要求合理分攤成本至各期間,讓每個報告期呈現公允的營運成果。大道中心於2024年10月1日購置餐飲交通車,總價新台幣750,000元,預估耐用年限5年,採直線法折舊,無殘值。權責發生制下與會計期間假設的運用:該資產的效益預期延續5年,因此應分攤至5個會計年度。每年折舊費用為:756,000 ÷ 5 = 151,200元。每年折舊分錄如下:借:折舊費用 151,200 貸:累計折舊 151,200。但該車輛是在10月1日購買,2024年僅使用三個月,即四分之一個年度,故當年折舊分錄如下:借:折舊費用 37,800 貸:累計折舊 37,800。即使這筆購置是在2024年10月付款的,但會計期間假設要求:僅認列2024年度折舊費用 37,800元;剩餘成本在2025至2028年度陸續分攤,呈現更穩定的盈餘與成本結構。

下一篇會繼續討論會計制度中很重要的一環:成本制度的成本分攤基礎(Cost Allocation Basis)。以及可資信賴的財務資訊之基礎設施的第三個部分-適切的會計軟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老師的沙龍-非營利組織財務永續領導力
4會員
22內容數
陪伴非營利組織領導人一起學習財務管理,讓愛穿上雙翼,邁向永續。 李老師是NPO資深財務主管,在暨南大學教授NPO財務管理。衛生福利部機構評鑑諮詢委員會財務會計組委員暨評鑑委員。台灣社會福利總盟友善社福採購倡議委員會委員。熱愛生命,並希望幫助他人成長。
2025/07/17
本文探討非營利組織財務報告與評估,區分對內及對外兩種收支報表,並以大道中心為例說明如何編製功能別收支表、分攤共同成本和行政費,以及如何向贊助者、政府和社會大眾呈現財務資訊,以提升財務透明度和爭取更多支持。
Thumbnail
2025/07/17
本文探討非營利組織財務報告與評估,區分對內及對外兩種收支報表,並以大道中心為例說明如何編製功能別收支表、分攤共同成本和行政費,以及如何向贊助者、政府和社會大眾呈現財務資訊,以提升財務透明度和爭取更多支持。
Thumbnail
2025/07/17
介紹完資產負債表,我們接續推介營運收支表。傳統上領導人被動接受會計人員提供的報表資料,可能沒想到更合乎實務管理的報表格式及內容。這個段落會根據利害關係人的需求,提供不同格式的營運收支表,讓財報發揮應有的功能與價值。
Thumbnail
2025/07/17
介紹完資產負債表,我們接續推介營運收支表。傳統上領導人被動接受會計人員提供的報表資料,可能沒想到更合乎實務管理的報表格式及內容。這個段落會根據利害關係人的需求,提供不同格式的營運收支表,讓財報發揮應有的功能與價值。
Thumbnail
2025/07/15
深入淺出地介紹NPO財務報告與評估,特別針對資產負債表的解讀與比率分析。內容涵蓋資產負債表的三大核心要素,並詳細說明淨資產中的受限制與未受限制淨資產之區分,以及如何透過比率分析評估NPO的財務健康狀況。以案例分析了大道中心資產負債表,並解釋了各項科目,讓讀者能更清晰地瞭解NPO財務報告的實務應用。
Thumbnail
2025/07/15
深入淺出地介紹NPO財務報告與評估,特別針對資產負債表的解讀與比率分析。內容涵蓋資產負債表的三大核心要素,並詳細說明淨資產中的受限制與未受限制淨資產之區分,以及如何透過比率分析評估NPO的財務健康狀況。以案例分析了大道中心資產負債表,並解釋了各項科目,讓讀者能更清晰地瞭解NPO財務報告的實務應用。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