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夜市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然而隨著我移居日本,又經歷疫情,過了將近十年再重新回到這裡,同樣的街道也伴隨著許多轉變。
一條說不上長但也不算短的夜市,承載著許多記憶裡的味道。只是近幾年的波動,店家的物價、份量,或設備進化,甚至是抵擋不住局勢而先行退場,進進出出新奇的攤販也不勝枚舉。印象深刻的在某天約莫六點多,一個夜晚開始的時段,我走出家門,一如往常經過小饅頭以及蔥油餅的攤販,一如往常他們也都是人潮不減。然而當我晃一圈要回家,不過一小時多,再次路過時,他們都早已收攤不見身影,使我不禁感嘆起時代的轉變!
阿婆蛋餅
鄰近台北橋下來的那一頭,走進夜市沒多久擺在中間的小攤販。在我幼稚園國小時,還是阿婆在賣的餅。一台小餐車一口鐵板爐子,不鏽鋼的平台上總是沾滿了油。阿婆就在上面把一顆顆麵團的劑子桿成薄薄的圓形,下鍋煎炸。若要加蛋,阿婆會先往熱油鍋中下蛋,抓把蔥,再把熟透的餅給鋪上,不出兩分鐘,熱騰騰的蛋餅就能起鍋。
調料有三種:醬油、辣椒、甜辣醬。 她會問著:吃辣嗎?一邊刷上醬油,甜辣醬則是要說才會加。 對折成半圓再放進塑膠袋。
已經忘了有幾個年,好久不見阿婆的身影,取而代之看似是她的家人。以前推車上手寫的蛋餅招牌也替換成訂做印有阿婆的照片與電腦字型。價格也從一個餅20元,加蛋加5元,漸漸漲到現在。
阿婆的蔥油餅,是半煎炸的方式,餅皮咬起來偏脆軟。有時候品質不是很統一,單吃餅吃到最後會訓練到一點咀嚼肌,加顆蛋或許會緩和許多。

阿婆蛋餅
無地標,鄰近新北市三重區中央北路8號(國際通百貨前)
小饅頭
吃完蔥油餅,再繼續往裏頭走沒多久,便會遇見同樣擺在路中間的小饅頭。
其實小饅頭以前是擺在側邊的電線桿旁,這也是在我的回憶裡不可缺少的一抹味道。老闆和現在是同樣的阿嬸,每天晚上她總是呆呆地坐在高高的蒸籠後面等著生意上門。檯面上就兩三摞蒸籠,熱呼呼地冒著蒸氣,賣著小饅頭和小籠包,印象中的小饅頭是一籠8個20元,不知道從幾年前開始小籠包從看板上消失,新推出了黑糖口味的小饅頭。
阿嬸的小饅頭沒有漂亮的外表,瘦瘦小小的長方形,剛出爐時飄著麵粉香。趁熱放進口中咀嚼幾下,麵粉中的甜味便在口中散發,那是一股單純的甜香,非常樸實卻是會令人想念。小時候的記憶裡,阿嬸總是那麼坐著整晚,上門光顧的客人寥寥無幾,然而近幾年網路美食帳號的功勞,還沒開始營業就已經湧上排隊人潮,而阿嬸也再不用坐著等生意到晚上十一二點,忙碌幾個小時便能早早收攤,或許她也沒想過時代的變化會有如此的效應吧!

手工小饅頭
無地標,鄰近新北市三重區中央北路26號中央市場前
在三和夜市陪伴我長大的味道還有很多很多,每次難得回台灣都會光顧一輪,有時候在外久了某個時刻也會突然懷念起那某一攤的某一味。
現在回到家鄉,再看看他們的變化,感嘆時代的轉變也替他們感到開心。或許現在許多遊客是因為網路美食帳號聞名而來,但在我看到的僅僅只是伴隨我成長的痕跡。被問起三和夜市有什麼好吃的美食,我也回答不出來,因為早已分不清那到底是真實美味還是記憶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