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來襲】台廠誰會跌?誰有戲?一場供應鏈重組的投資啟示錄
一:川普關稅重磅回歸,對台灣產業帶來什麼衝擊?

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的「川普對等關稅」,讓全球出口商再次站上供應鏈重整的戰場。這回,美國依據國別設定關稅稅率,對台灣祭出20%的對等關稅,並同步對半導體、鋼鐵、汽車零件等實施232條款,部分品項關稅高達25%至50%。這意味著台灣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將普遍面臨價格競爭力下滑的風險,尤其是出口依賴度高、替代性強的中小型企業,首當其衝。
而在產業層面,報告清楚列出20大主要出口產業的潛在損失估算,從工具機、扣件、手工具一路延伸至通訊、電子材料與食品生技,這不是單一產業的危機,而是系統性價值鏈的轉移警訊。
但換個角度想,這場關稅危機,也是一場重新洗牌的機會——有備而來者,反成黑馬。
二:深度解構:四大重災區產業即將面臨估值重估
1. 工具機與模具:價格雙殺、競爭失衡
工具機出口占比高達71%,對美出口雖僅15%,但日本關稅僅15%且日圓大幅貶值,台廠相對處於雙輸局面。模具產業更面臨日本與韓國的價格蠶食,估計衝擊幅度達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