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觀感
因為被《阿拉丁》驚艷到所以決定去看一下評價比這部還好的迪士尼真人版。
就從很常送到我推播的《美女與野獸》開始。
這部我也沒看過動畫版,只知道大綱。
這部的畫面特效很生動,還有服裝都很好看。
劇本也更立體完整,沒有大改劇本,而是原劇本的加強,修得更細膩。 白雪公主跟花木蘭是不是公主真人版的低標? 結果我只看這兩部然後大誤會迪士尼。
但我其實也沒有特別感動啦
我覺得這部的畫面很頂,
兩小時的電影音樂有50分鐘, 比《冰雪奇緣》、《阿拉丁》還高—
但我怎麼覺得沒什麼印象,也覺得一直在看文戲
沒有像《冰雪奇緣》的情緒營造後劇情推進的效果,這樣對得起音樂劇嗎?
一邊唱歌一邊演劇情的,恩,那首暴民之歌嗎?還有其他的嗎?
而且這些歌我怎麼覺得沒有特別好聽動人。 抱歉,Emma 的歌聲真的還好。
最後,我覺得有點拖戲,我對迪士尼的耐心只有祖傳90分鐘。
這種古早愛情故事竟然是我近期看過比較喜歡的戀愛劇情…?
其實美女與野獸是我近期看過比較喜歡的戀愛劇情。
《K-POP獵魔女團》 我很喜歡男主角的故事線,但是以戀愛劇情來說好像還好
雖然我是一個喜歡歡喜冤家套路的人,但《白雪公主》 這樣演我覺得很無聊
《Wicked》的戀愛線……不好說
反而美女與野獸的戀愛故事
從共同興趣開始談戀愛還有野獸讓貝兒先回家的劇情
這種尊重和願意放手才是現實中的浪漫,
而不是浮誇而擺到現實中會覺得有點突兀的電影式戀愛。
雖然一開始,好,先想像你是貝兒,
然後一個超壯看起來超兇還可以單手掐死自己而且情緒控管明顯有問題的人有點想要追自己,自己一開始還被囚禁,
怎麼想都覺得應該是害怕>>>其他感覺,尤其是>>>>>浪漫。
前面其實想像代入女主角的位置,會讓人覺得有點不舒服。
但差不多中間在演正常戀愛那邊就蠻好的。
但我必須說,為了人身安全著想,
一開始就先刪除這種看起來情緒控管有問題的追求者是合理的。
一開始給人野獸這種初印象的人,當然他可能跟野獸一樣是內在很好、需要理解的人
但也有比例這是一個爛到底,這次摔杯子,下次會家暴的人,而不是浪子回頭型。
一開始就表現出情緒暴力的人,就算他內在真的很好,也不能怪別人防衛。
因為還是有高機率,那不是誤會,是家暴前兆。
一開始就不要讓人有這種印象不就好了嗎,不要亂代入角色後裝委屈。
其他雖然是隨手但是爆字數的隨手記
- 女巫也太狠了吧
不覺得王子的僕人一起被詛咒很衰嗎,那個女巫無差別掃射誒。
後來茶壺太太說是因為他們當初放任爸爸把野獸養壞都沒有阻止,所以他們一起受罰
喔不是,你也太容易心甘情願了吧,
你的防衛機轉看起來是合理化自己的傷害,幫自己找個藉口,
你只是個僕人ㄝ,對自己的要求不用那麼高拉
我覺得女巫詛咒僕人比起共犯結構,更像納粹時期平庸的邪惡。
他們身為僕人不可能違背大主人,
但是他們仍然是沒有行為的人,被懲罰是因為這份選擇缺席的善良。但我還是覺得僕人很衰 - 想要王子學會如何去愛人,
但是把居民記憶消除、把他變成野獸,
這個目的與手段很不搭ㄝ
沒有人知道你在哪座城堡 → 怎麼認識新對象?Tinder?不行喔,沒有網路
這個難度也被拉得太高了吧!??
跟《神鵰俠侶》一樣
古墓派師祖: 你們要找到原意為你們犧牲的男人才可以離開這裡
還是古墓派師祖: 男性不能進來這裡
這是在搞吧。難怪李莫愁要離家出走 - 一開始野獸說貝兒是竊賊的女兒,人品能多好
蛤那你自己人品就很好喔,你以為你是什麼道德高標喔。
你自己做人爛得要命好意思嫌人家偷東西喔
是可以不借爸爸躲雨不給人家玫瑰啦。
那樣沒有犯法,也不用這樣情勒野獸說為什麼這麼小氣。野獸有資格生氣
但野獸在生氣之前對自己的人品完全沒自覺誒 - 雖然真人版加上了媽媽死掉後被爸爸帶壞的設定…… 但野獸書房很多書誒?
他有知識、有資源,僕人也不壞,他有足夠能力自省卻選擇不改變
那他被帶壞其實是一種選擇 - 加斯頓看起來才應該被詛咒
加斯頓想攻擊人家。有野獸這麼久也沒對村民造成影響啊,居民去攻擊野獸是吃飽太閑 - 再說一次,該被詛咒的是加斯頓
- 加斯頓的跟班是個有趣又複雜的人。
他有道德底線,有看出一些真相的智慧,卻沒有阻止加斯頓的勇氣。
好Glinda的角色,我喜歡。 - 結局原來很多僕人都認識村裡的人,所以時間線明明是一樣的,
我原來還以為他們已經被詛咒了100年了。
城堡跟村落也是被迫分離的兩岸一家親。
(「兩岸一家親」本身就已經被用得輕浮、消費化,我才覺得用起來很好笑。
這邊用「兩岸一家親」真的只是想諷刺這個詞被濫用的滑稽,不是在消費歷史創傷。
真的用這個歷史事件形容也不是甚麼問題,因為就真的是類似的悲劇,也不是甚麼很輕浮的劇情。)
語音分層與文化階級再現:從英國腔到台語的框架
美女與野獸的背景在法國,他們一邊繃啾,一邊有Emma濃厚的英國腔。
要高貴、優雅、有古典感,就找英國口音。平民、現代劇則是美國口音。
這設定常出現,像是《 Arcane奧術》也用口音來呈現不同階級的人
「英國腔 = 智慧與權力,美國腔 = 非貴族與庶民」
不過英國腔被認為古典優雅高貴,美國腔被認為現代平民,
不懂難道美國人不會不爽,想移除這種偏見嗎?
台灣也有類似的情況,在劇中使用閩南語的人大多都是特定社會階級、特定語氣、而且常常出現在髒話。這也讓很多人有種閩南語比較粗俗的文化印象。
不過在現在本土意識興起,這個現象有在緩解。
許多新生代樂團都用閩南語作為主要語言,也有更多民族用自己的族語演唱,根本是一種台灣的文藝復興。
我這邊用閩南語是因為我覺得台灣上有很多語言,雖然閩南語是使用人口最多,
但用台語指閩南語感覺會忽略其他本土語言,所以我都叫它台語裡的閩南語。
小結
這部的畫面跟特效是真的華麗流暢,
但除了這點外,我想不到他評價會比阿拉丁高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