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鬼滅之刃》最新的電影版上映了,也勾起我對這部作品的回憶。我第一次接觸《鬼滅》,是在 2020 年上映的《無限列車篇》。那時候還完全不認識主角群與世界觀,只是因為話題很熱,就買票進電影院觀賞。沒想到這部動畫電影,竟成為我接觸這部作品的起點。
電影中,主角們在列車上遇到了炎柱・煉獄杏壽郎。從那一刻起,我才真正意識到——原來「鬼殺隊」中有被稱為「柱」的精英,而「鬼」也有著上弦、下弦的階級制度。這樣明確的設定,迅速建立了正邪兩方的戰力層次,也讓我開始對這個世界觀產生濃厚的興趣。

動作與情感交織,正邪都有溫度
在看完電影後,我立刻補完了整部動畫與漫畫。越看越著迷,不只是因為畫面中的戰鬥場景精彩無比,更是因為每個角色的背景與信念,讓人感受到「正邪不再只有黑與白」。鬼殺隊中的柱們令人敬佩,他們每一位都將生命置之度外,為了消滅鬼族而戰。而讓我印象更深刻的,是那些「上弦之鬼」—雖然是反派角色,但他們的過往,有的令人不寒而慄,有的卻充滿悲劇與無奈。與其說鬼是絕對的惡,不如說他們曾經也是人,只是被痛苦、慾望或絕望吞噬。
很多作品都寫過吸血鬼,但《鬼滅之刃》成功地把西方的吸血鬼概念,融入日本大正時代的背景,還保有強烈的日式風格,沒有違和感,這點非常難得。編劇與美術的功力,真的令人佩服。
《鬼滅》真正打動人的,是那種「團隊信念」
讓我最震撼的,其實不是炫目的打鬥,而是鬼殺隊成員們那種毫不動搖的目標感與犧牲精神。他們沒有模糊的立場,也不是為了升遷或表現。他們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消滅鬼族,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團隊作戰、情報搜集、協同出擊,每個人都為了共同目標而努力。這種精神,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職場,其實極其罕見。
職場裡的「鬼殺隊」,我好像沒見過
剛畢業時,我也曾幻想公司是一個有目標、有團隊感的地方。大家一起努力、加班熬夜,都是為了公司整體的成長與發展。然而現實很快打破了幻想。
職場中的團隊,有時合作得不錯,但很快有人跳槽、換職位;升遷後的同事,也可能不再為團隊著想,反而開始劃分利益、相互競爭。理想中的「團隊」被現實消磨,留下的只是一種功能性協作,而非價值共同體。
這讓我深刻體會,《鬼滅》裡所展現的,不只是戰鬥與情懷,更是一種「我們渴望卻得不到的信任與團結」。
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鬼滅之刃》?
對年輕觀眾來說,《鬼滅》可能是熱血動畫,是精彩的打鬥與角色魅力。但對我們這些經歷過社會現實的成年人而言,它更多地是一種寄託。
我們渴望有那樣一群夥伴,能一起對抗挑戰,彼此信賴、共同成長。我們希望加班不是浪費,而是貢獻;希望努力不是為了績效,而是為了團體的榮耀與使命。
或許我們真正愛上的,從來不是主角多會打,而是那種能讓人義無反顧相信的團隊氛圍。而那樣的信任與價值,才是這個作品最深刻的能量。
結語:團隊的稀缺,才讓它如此動人
《鬼滅之刃》讓我們再次相信—也許這個世界仍然能有信仰與犧牲,也許我們還是可以遇見願意為彼此奮鬥的戰友。即使現實殘酷、職場冷漠,那份對團隊的嚮往,卻依然在我們心中閃閃發光。
如果你也有相似的感觸,或是曾在某個團隊中,短暫體會過「鬼殺隊式的熱血」,歡迎留言分享。
你心中理想的團隊,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