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騎士亨利‧德‧布恩(Henry de Bohun)為赫里福德伯爵漢弗萊四世‧德‧布恩(Humphrey IV de Bohun)之孫,父親漢弗萊五世‧德‧布恩(Humphrey V de Bohun)於第二次男爵戰爭中加入叛亂男爵的一方,並於1265年在伊夫舍姆戰役中陣亡,因而未能襲爵。1275年,祖父赫里福德伯爵漢弗萊四世‧德‧布恩去世,爵位傳與亨利‧德‧布恩的兄長漢弗萊六世‧德‧布恩(Humphrey VI de Bohun),作為次子的亨利‧德‧布恩則僅獲得騎士地位。
亨利‧德‧布恩一生沒沒無名,直到班諾克本之役才使他名留青史。自從1306年3月25日安南達爾領主羅伯特七世‧布魯斯(Robert VII the Bruce)在少數蘇格蘭貴族的支持下,於斯康加冕為「蘇格蘭人的國王」以來,蘇格蘭王國便再度向英格蘭王國的統治發起抵抗。起初,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布魯斯在英軍的打擊下,幾乎潰不成軍,不過在其堅持奮戰下逐漸獲得蘇格蘭人的支持,並在1307年趁著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Edward I)新逝之機,逐步展開反擊。一直到1314年之前,始終避免與英軍正面對決的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布魯斯終於感到是時候與英軍對決。因此當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二世(Edward II)親率大軍北上之時,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布魯斯便謀劃著與之決戰的計劃。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二世下令英格蘭貴族參與戰鬥,亨利‧德‧布恩也在兄長赫里福德伯爵漢弗萊六世‧德‧布恩的率領下參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