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諾克本的首位亡靈──英格蘭騎士亨利‧德‧布恩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英格蘭騎士亨利‧德‧布恩(Henry de Bohun)為赫里福德伯爵漢弗萊四世‧德‧布恩(Humphrey IV de Bohun)之孫,父親漢弗萊五世‧德‧布恩(Humphrey V de Bohun)於第二次男爵戰爭中加入叛亂男爵的一方,並於1265年在伊夫舍姆戰役中陣亡,因而未能襲爵。1275年,祖父赫里福德伯爵漢弗萊四世‧德‧布恩去世,爵位傳與亨利‧德‧布恩的兄長漢弗萊六世‧德‧布恩(Humphrey VI de Bohun),作為次子的亨利‧德‧布恩則僅獲得騎士地位。

亨利‧德‧布恩一生沒沒無名,直到班諾克本之役才使他名留青史。自從1306年3月25日安南達爾領主羅伯特七世‧布魯斯(Robert VII the Bruce)在少數蘇格蘭貴族的支持下,於斯康加冕為「蘇格蘭人的國王」以來,蘇格蘭王國便再度向英格蘭王國的統治發起抵抗。起初,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布魯斯在英軍的打擊下,幾乎潰不成軍,不過在其堅持奮戰下逐漸獲得蘇格蘭人的支持,並在1307年趁著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Edward I)新逝之機,逐步展開反擊。一直到1314年之前,始終避免與英軍正面對決的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布魯斯終於感到是時候與英軍對決。因此當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二世(Edward II)親率大軍北上之時,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布魯斯便謀劃著與之決戰的計劃。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二世下令英格蘭貴族參與戰鬥,亨利‧德‧布恩也在兄長赫里福德伯爵漢弗萊六世‧德‧布恩的率領下參戰。

raw-image

6月23日,亨利‧德‧布恩率領一隊騎兵進行偵查,由於遙遙望見敵軍主帥羅伯特一世‧布魯斯身未披甲,騎著一匹瘦弱的小馬,在一小隊重騎兵的保護下觀察地形。亨利‧德‧布恩認為這是立下不世功勳的良機,於是立即挺槍拍馬上前,意圖襲取羅伯特一世‧布魯斯。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布魯斯隨後發現亨利‧德‧布恩來勢洶洶,便順勢將坐騎迴身一閃,躲過亨利‧德‧布恩突刺而來的一槍,並旋即掄起手上的戰斧,朝著亨利‧德‧布恩的天靈蓋劈去,亨利‧德‧布恩的致命一擊沒能得手,反倒吃了羅伯特一世‧布魯斯一斧,將其連人帶盔劈成兩半,登時斃命,成為班諾克本戰役的首位亡靈。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布魯斯雖然經過這次人身危機,但他卻不以為意,僅僅對於為了防身而過份用力,使自己心愛的戰斧斧柄斷裂而感到惋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柯達的歷史頻道:Gasta Marcus Hobbitia
10會員
121內容數
這一個以講述歷史為主的網站 本站關注的歷史議題大多十分特別。
2025/05/12
瓦爾特‧曼普家世高貴且富有。由於他的出生地與威爾斯緊臨的邊境地帶,因此他宣稱自身具有威爾斯人血統。在學期間,瓦爾特‧曼普與日後成為坎特伯里大主教的湯瑪士‧貝克特成為朋友。完成學業後,他返回英格蘭王國,接受赫里福德主教吉爾伯特‧福利奧招攬,成為其書記。
Thumbnail
2025/05/12
瓦爾特‧曼普家世高貴且富有。由於他的出生地與威爾斯緊臨的邊境地帶,因此他宣稱自身具有威爾斯人血統。在學期間,瓦爾特‧曼普與日後成為坎特伯里大主教的湯瑪士‧貝克特成為朋友。完成學業後,他返回英格蘭王國,接受赫里福德主教吉爾伯特‧福利奧招攬,成為其書記。
Thumbnail
2025/04/26
拜《世紀帝國2》與梅爾‧吉勃遜的《英雄本色》所賜,威廉‧華勒斯成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然而關於他的種種史實,卻未曾被正確的認識。歡迎點擊本文,來一窺這個既熟悉,卻又陌生的人物。
Thumbnail
2025/04/26
拜《世紀帝國2》與梅爾‧吉勃遜的《英雄本色》所賜,威廉‧華勒斯成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然而關於他的種種史實,卻未曾被正確的認識。歡迎點擊本文,來一窺這個既熟悉,卻又陌生的人物。
Thumbnail
2025/04/25
安德烈一世‧德‧夏維尼,法國普瓦圖貴族,為英格蘭國王理察一世的忠臣與十字軍將領。他於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中嶄露頭角,後來因領地爭端與政治動盪捲入英法戰爭,最終在米拉博戰役被俘,1202年死於囚禁中,留下堅定效忠與悲壯結局的傳奇一生。
Thumbnail
2025/04/25
安德烈一世‧德‧夏維尼,法國普瓦圖貴族,為英格蘭國王理察一世的忠臣與十字軍將領。他於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中嶄露頭角,後來因領地爭端與政治動盪捲入英法戰爭,最終在米拉博戰役被俘,1202年死於囚禁中,留下堅定效忠與悲壯結局的傳奇一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德國霍亨索倫皇室從普魯士時代以來,男性的名字就那麼幾個:腓特烈、腓特烈.威廉、威廉……etc。這是為什麼呢? 按照陸大鵬的說法,德語中存在一個概念:主導名(Leitname),用來指稱家族中反覆出現的名字。而這有一些一般性的規則: 如果A生了兩個兒子,長子用祖父名,次子用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德國霍亨索倫皇室從普魯士時代以來,男性的名字就那麼幾個:腓特烈、腓特烈.威廉、威廉……etc。這是為什麼呢? 按照陸大鵬的說法,德語中存在一個概念:主導名(Leitname),用來指稱家族中反覆出現的名字。而這有一些一般性的規則: 如果A生了兩個兒子,長子用祖父名,次子用
Thumbnail
胡安娜,著名的天主教雙王伊莎貝拉一世及費迪南五世之女,遠嫁到尼德蘭給當地的統治者,美男子菲利普。兒子就是著名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查理五世的西班牙頭銜,正是從胡安娜身上繼承而來的。 問題是在查理五世統治的大多數時間(1516-1556),胡安娜依然健在,直到1555年方死。因而胡安娜嚴格
Thumbnail
胡安娜,著名的天主教雙王伊莎貝拉一世及費迪南五世之女,遠嫁到尼德蘭給當地的統治者,美男子菲利普。兒子就是著名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查理五世的西班牙頭銜,正是從胡安娜身上繼承而來的。 問題是在查理五世統治的大多數時間(1516-1556),胡安娜依然健在,直到1555年方死。因而胡安娜嚴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法國聖女貞德與大公爵的戰役交叉的康比聶之戰,介紹了他們各自的故事與其背後的歷史背景,以及遊戲中的相關內容。聖女貞德與大公爵兩個角色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價值觀和歷史事件,他們的故事以及互相交織的戰役都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深刻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法國聖女貞德與大公爵的戰役交叉的康比聶之戰,介紹了他們各自的故事與其背後的歷史背景,以及遊戲中的相關內容。聖女貞德與大公爵兩個角色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價值觀和歷史事件,他們的故事以及互相交織的戰役都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深刻的影響。
Thumbnail
  「阿濯爾大人,您別難過!您已經成功地帶著家族,重回騎士的榮耀了啊!您的父親母親,也就是前任家主大人,在天上看到也會欣慰微笑的。」    後來伊萊特開始跟任琊說他的家族史。原來他們的祖上因為娶了初代王的堂姊──法利爾契.詹琳.斯普拉德,因而從普通的騎士身份成為貴族騎士,並且深受王室重用。  
Thumbnail
  「阿濯爾大人,您別難過!您已經成功地帶著家族,重回騎士的榮耀了啊!您的父親母親,也就是前任家主大人,在天上看到也會欣慰微笑的。」    後來伊萊特開始跟任琊說他的家族史。原來他們的祖上因為娶了初代王的堂姊──法利爾契.詹琳.斯普拉德,因而從普通的騎士身份成為貴族騎士,並且深受王室重用。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愛過一個人,卻從未得過他的青睞? 在克萊拉.居彭墨諾小說《叛變》裡,英格蘭國王金雀花的妻子和他的三個兒子聯手發起叛變,在這場充滿憤怒的家族內戰,衝撞的其實是眾人愛而不可得的遺憾。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愛過一個人,卻從未得過他的青睞? 在克萊拉.居彭墨諾小說《叛變》裡,英格蘭國王金雀花的妻子和他的三個兒子聯手發起叛變,在這場充滿憤怒的家族內戰,衝撞的其實是眾人愛而不可得的遺憾。
Thumbnail
此處向東駛去,約莫一小時,得見遠遠山頭矗立著一座黃褐色的巍峨城堡,這便是與新天鵝堡齊名的霍亨索倫堡。入堡參觀,必須經由專人帶領,他們都説,這座城堡紀念性質高過於實用性質,換言之,當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爲了緬懷祖先,在本源之地重建了這座城堡,然而,符騰堡並不隸屬於普魯士,但這座山卻是。城堡本身
Thumbnail
此處向東駛去,約莫一小時,得見遠遠山頭矗立著一座黃褐色的巍峨城堡,這便是與新天鵝堡齊名的霍亨索倫堡。入堡參觀,必須經由專人帶領,他們都説,這座城堡紀念性質高過於實用性質,換言之,當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爲了緬懷祖先,在本源之地重建了這座城堡,然而,符騰堡並不隸屬於普魯士,但這座山卻是。城堡本身
Thumbnail
1120年11月25日,白船號(The White Ship; 法語: la Blanche-Nef; 中世紀拉丁語: Candida navis)從法國到英國的旅程中,喝得醉醺醺的舵手,在黑夜中無法辨別方向 — — 大概也醉得無心辨別方向,畢竟對酒當歌之時,正是大船夢的高潮,抬手就可以指明方向,哪
Thumbnail
1120年11月25日,白船號(The White Ship; 法語: la Blanche-Nef; 中世紀拉丁語: Candida navis)從法國到英國的旅程中,喝得醉醺醺的舵手,在黑夜中無法辨別方向 — — 大概也醉得無心辨別方向,畢竟對酒當歌之時,正是大船夢的高潮,抬手就可以指明方向,哪
Thumbnail
安博林三番兩次從歷史紀錄消失,很多人認為安是在玩欲擒故縱;也有人認為安是在婉拒亨利的追求,試圖讓時間沖淡亨利的狂熱。 沒有紀錄就有腦補空間,安究竟是不是故意勾引亨利的可惡「小三」,還是只是一位被國王看上卻迫於王權無法say no的可憐女人,眾說紛紜。(要知道1524年亨利就不再與凱薩琳行房。)
Thumbnail
安博林三番兩次從歷史紀錄消失,很多人認為安是在玩欲擒故縱;也有人認為安是在婉拒亨利的追求,試圖讓時間沖淡亨利的狂熱。 沒有紀錄就有腦補空間,安究竟是不是故意勾引亨利的可惡「小三」,還是只是一位被國王看上卻迫於王權無法say no的可憐女人,眾說紛紜。(要知道1524年亨利就不再與凱薩琳行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