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M平方-Podcast-25.08.01
**關稅與國際談判現況
*美國公布台灣暫時性關稅20%,屬於尚未完成談判的過渡數字,川普慣用此手法作為談判籌碼。*此次為對等關稅更新,不適用於關稅豁免清單與新增豁免項目,半導體、伺服器、藥品原料等高占比出口項目排除在外。
*關稅有機會下調,關鍵取決於半導體談判內容,若能朝戰略合作方向發展更有利。
*美國將台灣關稅分為一般商品與半導體(232調查)兩部分,後者7月26日接近調查尾聲,預計90天內公布。台灣希望將兩者一併談判,暫時性關稅出爐後,一至兩週內關鍵在於以何條件換取稅率下降。
*其他國家為降低關稅皆投入鉅額對美投資:歐盟約6000億美元投資並採購7500億美元美國能源,
日本5500億美元投資並開放車市與稻米市場,
南韓3500億美元投資並採購約1000億美元美國能源及開放汽車與部分農產品。
台灣恐難避免投入千億級投資以換取關稅優惠。
*目前並非真正的對等關稅,許多國家對美零關稅,而美國對他們課徵關稅。
**歐、日股因談判順利過去一個月延續漲勢,約上漲1–2%。
*美元指數因談判進展與美國財政部發債回補TGA現金,回到100大關,流動性偏向收緊。
*美元單週升值約2.5%,台幣匯率回到接近30元,非美貨幣普遍貶值。
*市場呈現矛盾:股市顯示風險情緒好轉(risk on),但資金實際集中於美元,顯示避險與追漲同時存在。
**聯準會本次利率決策與內部分歧
*本次會議維持利率不變,為第五次連續不動,符合市場預期。
*與6月相比,7月會議前的緘默期出現明顯分歧,理事會成員Waller(鴿派)與卡格爾(偏鷹)公開發言立場相左。
*Waller指出美國就業市場有下行風險,特別是6月非農新增僅14.7萬,其中私部門僅7萬多,並可能在8月公布時下修至接近零增長,主張預防性降息。
*卡格爾則認為關稅未定且商品通膨回升,預期關稅將推高物價,因此反對提前降息,主張先觀察通膨。
*此次會議首次出現兩位委員(包曼、Waller)投反對票,另有一人棄權。
*核心分歧在於是否應「預防性降息」或「避免提前降息」,反映聯準會立場開始分化。
**FED整體態度緩慢朝鴿派轉向,但當前屬於「選擇不降息」而非「不能降息」,主要是保留政策空間以應對潛在風險。
*與2018年不同,當年聯準會持續升息至年底才預防性降息,本次則在高利率區間觀望,隨時可因經濟或股市走弱而降息,形成市場高檔震盪格局。
**鮑威爾記者會重點
*形容美國上半年經濟增速放緩,將Q1與Q2平均後為1.2%,低於去年的2.5%。
*GDP波動受關稅引發的提前進口影響,第一季因進口大增導致數據下滑,第二季則因進口減少優於預期。
*就業市場認同Waller的觀點,呈現輕微下行。
*關鍵觀察點在於關稅後的通膨衝擊,若後續兩次通膨與就業報告顯示價格衝擊為一次性,政策將更趨鴿派。
*消費動能溫和放緩但未衰退,為降息創造空間而不致引發經濟崩盤。
**美國財政部發債與美元流動性
*財政部Q3大幅發債,融資金額逾1兆美元,與美元指數走勢高度相關。
*發債資金將存入TGA帳戶(聯準會資產負債表負債端),短期內會收緊美元流動性。
*TGA餘額計畫由3600億美元回補至8500億美元,回補期預計8月至9月中旬,屆時美元緊張狀況可能緩解。
*此情況與2018年類似,當時川普推減稅引發大量發債,本次則是延長並永久化TCJA減稅政策。
**川普7月政策與長線投資機會
*8月投資月報除關稅外,重點轉向中長線。川普除關稅政策,7月推出多項法案,包括「大而美法案」、「天才法案」與AI行動計畫,透露長線機會。
*全球未來三大趨勢為生產力、霸權與貨幣之爭,川普2.0政策呼應這三方向:AI計畫提升生產力,大而美法案擴增國防支出至1兆美元以鞏固霸權,穩定幣綁定美元資產應對貨幣之爭。
*投資月報呈現完整政策脈絡圖,從美國三大問題出發,對應川普策略、立法進展與受惠產業。
**美國三大問題與川普對策
*第一,經濟趨緩威脅霸權。川普延續1.0時期擴張財政政策,包括延長TCJA減稅、企業稅收優惠永久化、增加國防支出至1兆以上。
此策略透過政府負債轉化為民間生產力,無意撙節支出。
*第二,債務負擔加重。川普仍偏好低利率,施壓聯準會降息,每降一碼可減3%利息支出,但聯準會獨立性使降息受限。
川普2.0時期擴大關稅範圍,不僅針對中國,還向盟友徵收,透過縮減貿易赤字補財政赤字。
估算10–15%對等關稅加上特定產業關稅,10年可增稅收2.7兆美元,抵消大而美法案新增支出的8成。
川普2.0策略更聰明,要求盟友投資美國並指定項目,回報多數屬美方,較稅收分配更直接。
*第三,美元與美債地位受挑戰,中國崛起與AI算力發展加劇競爭。
川普以制度設計應對,包括加密監管組合拳,推出Genius法案將穩定幣綁定美元與美債,延伸美元霸權至數位金融;
Clarity法案釐清監管權責,多數加密貨幣歸類為數位商品以避開SEC嚴格監管,將加密貨幣轉為強化美國地位工具。
戰略目標包括將潛在2兆美元穩定幣市值導向美元與美債資產,並向全球輸出制度以對抗數位人民幣與數位歐元,掌握數位貨幣時代話語權。
**穩定幣與美債結構的互補性
*市場對川普向盟友拿錢的信任疑慮,因美元體系吸引力與盟友承諾投資而部分化解。
穩定幣綁定美元與美債的策略,有助於長期鞏固美債需求。
現行規範限制穩定幣持有一年期內國庫券,但財政部近期發債以短債為主,逐步置換長債至短債,配合未來降息,有利穩定幣承接美債,成為堅實後盾。
此轉變類似2008年前聯準會以短債為主的結構,可能在3–5年內完成。
**CBDC與反制策略
*美國國會推動「Anti-CBDC」法案,原因在於全面推行CBDC會讓海外美元現鈔全部受監管,削弱美元在全球的吸引力。
支持穩定幣可在數位化的同時保留美元海外流通的靈活性,並將現鈔轉化為能獲取利息的資產(如MMF、短期國庫券),實際上是強制海外美元持有者購買美國國庫券。
此策略維持貨幣政策靈活度並擴大美債需求。
**川普政策與全球經濟格局
*川普透過新規範加強美元與美債地位,應對中國威脅。
維持市場對美債信任的關鍵在於美國持續維持全球霸主與經濟成長地位。
美中競爭焦點不僅是貿易戰,而是科技戰。
*美國7月推出AI行動計畫,涵蓋90項聯邦行動,強調算力與電力的重要性。
*中國則依靠電力與基礎設施投資,2025年能源投資將達8850億美元,超越美國的5890億。
*美國在電力領域加大投入,川普偏好核能等非再生能源,推出核能復興計畫並延長稅收減免。
*歐洲與日本也改變對核能的態度,將其納入永續能源,日本計畫2030年核能占比從5%提升至20-22%。
**AI產業發展趨勢
*市場對AI資本支出的減速有所擔憂,但屬短期現象,長期規模將持續擴張。
*過去投資集中於training階段,現已轉向推論(inference)與應用,帶動AI代理人(AI Agent)等新商業模式快速成長並變現。
*全球AI市場規模預計將由2025年的25兆元,於四年內增至100兆元,成長四倍。科技巨頭(除特斯拉外)財報表現佳並持續加碼AI投資,顯示產業景氣強勁。
**川普2.0長線投資邏輯
*核心政策包括擴張性財政政策、減稅、強化國防,並以關稅彌補財政赤字;貨幣政策趨於寬鬆,降低利率與支出。
*針對中國與美元地位,推行美元本位的穩定幣、發展核能與AI等核心競爭力。
*三大全球趨勢對應產業為:
1. 生產力之爭 → AI產業(搭配AI行動計畫)
2. 霸權之爭 → 國防產業
3. 能源與國力 → 核能(算力=電力=國力)
4. 貨幣之爭 → 穩定幣與黃金布局。
**投資外溢效應與其他受惠產業
*政府與民間的大規模生產力投資將帶動當地經濟與房地產價值提升(類似台積電設廠效應)。
*穩定幣資金目前主要停泊於美國國庫券,未來可能部分配置至房地產資產,帶來固定收益來源。若降息循環啟動,房地產亦將受惠。
*受惠產業包括:AI、國防、核能、美元本位穩定幣,以及美國房地產。
*投資人應掌握總經與政策底層邏輯,鎖定長線結構性成長的板塊與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