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8.02
**美股與台指夜盤出現久違的大幅回檔,帶來情緒波動,屬於期待已久的調整,雖然回檔幅度仍不足。
*如果部位未滿可利用回檔分批布局,但目前持股已滿,等待更大幅回檔甚至跌破前期小平台再考慮加槓桿。*因4月錯過槓桿機會而影響心態,本波未積極參與短線與題材股,這一波已將資金轉入0050靜待時機。
*回檔是汰弱留強契機,觀察反彈能否快速站回關鍵位置,反彈弱勢且型態破壞的個股可能被市場淘汰。
**軟體持股中,Confluent因失去一客戶大跌 20–30%,
但其他產品如Apache Flink與WarpStream表現正向,預計調整模式後續觀察。
*Cloudflare財報亮眼但估值極高,不急於加碼,與PLTR、CrowdStrike等同列為高估值軟體類股。
*Amazon雲端成長短暫落後同業,可能因供給瓶頸,後續有望恢復動能。
*Meta因AI強化Instagram與Facebook演算法提升廣告轉化率,廣受市場認同,Reality Labs投入雖長期虧損,但在 AI敘事下轉為利多。
**Cloudflare的AI生態系策略
*四大業務方向:網路安全、企業內部安全、開發者平台(Workers AI)、網路新規則。
*指出AI改變資訊消費方式,使用者改向AI查詢,跳過傳統搜尋與廣告鏈,可能導致內容創作者收益減少、生態崩壞。
*Cloudflare率先推出防爬蟲與付費API方案,嘗試建立新生態系,讓內容創作者、廣告商與用戶多方共贏,並在市場中卡位為 AI 時代的內容仲介。
**Google與AI伺服器需求
*Google第六、七代伺服器已全數售罄與租出,顯示AI需求強勁,後續CAPEX可能持續增加。
*過去對AI投資過熱的疑慮暫時解除,目前終端需求與服務供應商銷售數據均強勁。
**市場敘事與股價反應
*在AI熱潮中,能在Earnings Call說出市場想聽的故事比量化數字更能驅動股價。
*高估值公司如Cloudflare、PLTR仍可因敘事強而續漲,但需警惕 2021 年軟體股崩跌教訓。
*講者將強化移動停利(Trailing Stop)機制,避免獲利回吐。
**操作心法與觀察重點
*回檔後快速反彈的標的,代表市場惜售與高需求,可能成為下一波焦點。
*觀察財報訊號的強弱,尤其敘事與市場期待的契合度,現階段質化判斷比量化數據更重要。
**台灣面對美國關稅的初步反應與談判狀況
*美國對台灣關稅原定8月1日實施,但目前美方表態仍可持續談判,數字未必為最終版本。
*市場初期反應偏正面,台股當天開低走高,顯示投資人對關稅消息反應冷靜。
*雖然夜盤後續下跌,但不應過度解讀為關稅所致,單就公布當下看,市場接受度尚可。
**對15%與20%關稅的解讀與比較
*同業普遍預期台灣關稅應與日韓同為15%,因台灣在談判上更積極表態。
*若最終確定為20%,雖不理想,但也非災難等級,屬於可以談判與修正的空間。
*匯率回貶至接近30元,也有助於緩解出口企業壓力。
**關稅對台灣上市櫃企業的影響
*多數大型企業已有海外設廠(如美墨),能有效減輕關稅衝擊。
*例如台積電與蘇姿丰提及,美國製造成本雖高但仍是不得不接受的遊戲規則。
*墨西哥生產雖初期虧損,但屬轉型陣痛,長期而言可能利於市場拓展與免稅優勢。
**中小企業處境艱難,產業結構面臨考驗
*中小型加工廠、傳產、塑膠業者受匯率與關稅雙重擠壓,難以轉型或分散風險。
*國內外都出現大量中小企業抱怨破產,特別是在社群平台如X(前Twitter)上分享實例。
*對低毛利產業而言,此波關稅無疑是生死考驗,甚至出現社會對弱者的道德審判風潮。
**政策應對與轉型契機
*政府應思考如何協助中小企業轉型,但也需避免觸怒美方對補貼的敏感神經。
*支援時機與方式要謹慎設計,避免補貼反而造成美方加劇制裁。
*與其正面對抗美國,不如思考如何配合其政策方向,並在其中尋求轉型突破點。
**樂觀面向:轉型者的機會與前景
*每一次變局都是少數企業崛起的機會,儘管成功率不高,但能轉型者將享受高報酬。
*過去貿易戰也曾帶來轉單效應,未來可能出現類似情形,讓已海外布局的企業率先受益。
*股票投資人相對幸運,因大型企業有資本與策略資源可以因應挑戰。
**關稅政策背後的美國戰略與現實考量
*美國透過設廠誘因與高關稅,實質上在要求各國用投資來補貼其財政赤字與債務問題。
*關稅成為迫使資金回流、支撐美國內部經濟與債務支付能力的重要手段。
**關稅差異若能壓低至與日韓持平,將有利台灣企業維持全球競爭力。
*匯率穩定亦是關鍵,避免因台幣升值而進一步侵蝕出口利潤。
*有海外產能與轉型能力的廠商,將是未來投資的重要標的與領先指標。
*不論環境再嚴峻,仍應持續尋找具有正向成長潛力的契機。
QA部分
**穩定幣長線前景與短線炒作
*穩定幣被視為未來金融基礎建設,尤其在美國Genius Act後獲得高度聲量與關注度
*長期看好其FinTech應用,亞洲國家終將跟進,但當前市場多用作炒作標的
*推動者未必真想建設基盤,而是利用題材吸引投資與炒作
**三牛一熊、Sell in May等口訣缺乏數據與邏輯支持,僅供參考不可盲信
*操作應回歸自身研究與市場實證,避免被固定周期論綁架
**散戶洗籌與小型動能股操作原理
*小型股籌碼單純,散戶追高易形成短期賣壓與盤跌
*主力常透過拉高後壓回洗掉意志不堅者,降低未來上漲阻力
*觀察高檔爆量與集保散戶戶數暴增可判斷籌碼鬆動
*跌破關鍵均線時恐慌拋售者多為蹭車仔,清洗後量能收斂可迎來快速上攻
*案例如長榮航太,先跌破盤整區再快速上漲,顯示成功洗籌碼
**市場瘋狂期往往長於投資人理性期,僅以泡沫評斷易錯失行情
*與.com泡沫相比,現階段席勒本益比與Forward P/E仍未至極端
*下跌修正屬常態,不宜每次回跌即冠以泡沫稱號
**指數化投資門檻低且長期報酬暴力,適合一般人累積資產
*透過市場報酬可輕鬆擊敗定存,建立基本金融素養與資產配置觀念
*良好市場環境與企業耕耘使台灣投資者共享成果,形成多贏局面
**修正後無法回升股票的處置與耐心
*修正後無法迅速站回起跌點之標的,下一波多頭往往表現較弱
*可選擇汰弱留強或耐心等待題材催化,視對公司熟悉度與資金調度而定
*台積電相關個股如采鈺、精材等子公司,如果獲得母公司訂單仍具爆發潛力,但需時間配合
*多頭循環中拖油瓶難免出現,關鍵在於資金控管與持股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