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未結案卷:旗津船塢的沉默鐵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3 分鐘
raw-image

改編自1975年真實刑案

父親張明哲生前總說:「真相就像船塢裡的鐵鏽,剝落一層,底下還有一層。」

二十年前他猝然離世,留下「旗津船塢連環案」的未竟手稿。

七條人命,一個被槍決的工頭,看似塵埃落定。

直到我在他遺物中發現第八個名字。

而指甲縫裡的皮屑,血型指向的O型真兇,或許從來不是那個被絞死的陳永雄。

當我也站在父親倒下的碼頭,才明白有些真相沉重如錨,一旦拉起,足以掀翻整片海域。


2015年,七月,一個颱風邊緣擦過港都的悶熱午後。雨水像憋了太久的嗚咽,終於傾盆而下,猛烈敲打著老家頂樓加蓋鐵皮屋頂,吵得人心慌。母親在樓下喊我吃飯,聲音穿過嘩嘩雨聲,帶著點無奈:「介安!下來啦!你爸那些舊東西,再看也看不出朵花來!」

raw-image

我應了一聲,目光卻像被焊死在面前這口沉重的樟木箱上。箱蓋敞開,散發出陳舊紙張和淡淡樟腦混合的、屬於時間的氣味。這是父親張明哲的遺物箱。他走得太突然,十五年前那個同樣濕漉漉的梅雨季,心肌梗塞猝然倒在他奮戰了半輩子的社會線採訪桌上,才五十五歲。彼時我二十五歲,剛踏入報社大門不到一年,還是個跟在老記者後面扛腳架、遞麥克風的菜鳥。

箱子裡大多是泛黃的採訪本、一摞摞用橡皮筋捆著的舊剪報、幾枚生鏽的報社徽章,還有一些意義不明的零碎——比如這塊躺在箱角的鐵塊。它沉甸甸的,形狀扭曲,佈滿深紅的鏽跡,一端異常尖銳,像某種被暴力折斷的兇器。父親當年總愛摩挲它,眼神複雜,卻從不解釋。我只隱約記得,這玩意兒似乎和旗津那個拆船碼頭有關。

指尖拂過冰冷的鏽跡,彷彿觸碰到父親未曾言說的沉重。箱底一個硬殼文件夾吸引了我的注意。牛皮紙封面,沒有任何標識,邊緣磨損得厲害。掀開,幾張發黃的黑白照片滑落出來。

raw-image

照片上是七十年代旗津拆船區的景象:巨大如鋼鐵山脈的廢棄輪船,像擱淺的鯨魚般傾斜在泥灘上;螞蟻般渺小的工人身影,在鏽跡斑斑的船體上攀爬切割,火花四濺。照片背面,父親熟悉的、略顯潦草的鋼筆字跡寫著拍攝時間和地點:「1975.10. 旗津聯合拆船公司三號船塢」。

文件夾裡是厚厚一疊手稿紙,標題觸目驚心:《沉船之骸——旗津聯合拆船公司連續失蹤案調查手記(未完成)》。父親的名字「張明哲」簽在最後一頁的右下角,日期凝固在「1988.3.17」。

我的心猛地一跳。這就是母親偶爾提起、報社前輩也諱莫如深的那個「未結案卷」?那個據說讓父親耗盡心力、最終未能發表的案子?我快速翻動紙張,油墨字跡有些暈染,帶著那個年代特有的、廉價紙張的酸澀味。敘述在一種極其壓抑的筆調中展開:

「1975年秋,旗津海風漸涼。『聯合拆船公司』三號船塢巨大的陰影下,恐懼像鐵鏽一樣無聲蔓延。短短三個月內,已有三名工人離奇失蹤——林鐵生、王焊輝、蔡阿海。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家屬的哭喊被海風撕碎,廠方只含糊其辭『工人流動性大』,警方初判為『可能自行離去或失足落海』。」

「失蹤並未停止。76年開春,又有兩個名字消失:負責氧切的許明義,年輕力壯的搬運工吳國忠。恐慌像瘟疫般在工棚瀰漫。工人們私下傳言,那些空蕩蕩的廢棄船艙裡,藏著吃人的『鐵鏽鬼』。廠方迫於壓力,加強了碼頭夜間巡邏,卻一無所獲。」

「真正的恐怖在76年夏天降臨。六月,一艘即將完成拆解的萬噸貨輪『海豐號』底艙深處,清理油污的工人周大福發出淒厲慘叫——在佈滿油污和鏽渣的角落,一具高度腐爛的男屍蜷縮著,頭部遭受過可怕的鈍器重擊,依稀可辨是三個月前失蹤的吳國忠!隨後一週,如同打開了地獄的閘門,其他失蹤者的遺體,如同被隨意丟棄的破舊零件,陸續在不同的廢船底艙、輪機艙深處被發現。死狀相似:頭部遭受致命鈍器擊打,死亡時間跨度竟長達近三年!累計七條人命,在同一個巨大的鋼鐵墳場裡無聲消逝。」

我屏住呼吸,彷彿能聞到父親文字裡透出的濃重鐵鏽和血腥味。七條人命!在當年資訊相對閉塞的南台灣,這絕對是一樁驚天血案!父親的手稿字裡行間充滿了調查記者的銳利與憤怒:

「警方壓力陡增,專案組進駐。偵辦焦點很快指向工頭陳永雄。此人四十出頭,體格粗壯,在聯合拆船公司工作超過十年,人脈深厚,手段強硬。工人們私下抱怨他剋扣工錢、手段兇狠,卻敢怒不敢言。警方秘密調查發現,陳永雄有利用職務之便,盜賣拆船所得高級鋼材的重大嫌疑。而最後一名受害者,年輕的搬運工李志強,性格耿直,出事前曾多次與人抱怨『要告發某些人』,矛頭直指陳永雄。」

「真正的突破口來自法醫的顯微鏡。在最後遇害的李志強緊握的拳頭和指甲縫隙裡,技術員奇蹟般地提取到了不屬於死者的微量皮屑組織!血型檢驗結果:O型。專案組立刻秘密採集了陳永雄的血樣——同樣是O型!在當年缺乏DNA技術的條件下,這幾乎是指向兇手的鐵證。」

「證據鏈迅速閉合。面對審訊,陳永雄最終崩潰,供認因李志強揚言要揭發其長期盜賣廢鐵牟利,雙方在『海豐號』底艙爭執,他情急之下用隨手撿到的沉重船用榔頭猛擊李志強頭部致死。至於前六人,他同樣供認不諱,動機如出一轍:這些人或發現其盜賣勾當,或曾與其發生激烈衝突,被他以『看貨』、『加班』等藉口騙至無人廢船深處,用鈍器殺害藏屍。」

「1976年底,陳永雄被判處死刑,迅速執行槍決。此案震驚全台,直接推動了《高危行業勞工安全保護條例》的出台,強制要求拆船、遠洋漁業等高風險行業必須建立嚴格的出入登記、工區監控及定期巡查制度。喧囂過後,旗津的拆船聲浪依舊,似乎一切塵埃落定。」

手稿在此戛然而止。後面本該是父親的深入剖析、對制度漏洞的追問、對受害者家屬的追蹤……但只有一片刺眼的空白。

我靠在吱呀作響的舊藤椅上,胸口發悶。七條人命,一個伏法的工頭,一部推動立法的血淚史——這似乎是一個完整的閉環。父親未完成的遺憾是什麼?僅僅是沒寫完報導?我下意識地再次拿起那塊沉甸甸、帶著尖銳斷口的鏽鐵,冰冷的觸感直透心底。

目光無意識地掃過父親手稿末尾附錄的受害者名單:林鐵生、王焊輝、蔡阿海、許明義、吳國忠、李志強……一共七個名字,七個被時間掩埋的悲劇。手指劃過第七個名字「李志強」時,一絲極細微的異樣感掠過心頭。紙頁在「李志強」這個名字下方,似乎有一道極其輕微、幾乎無法察覺的折痕,像是曾經夾過什麼東西。

鬼使神差地,我拿起手稿,湊近窗邊微弱的天光。雨水在玻璃上蜿蜒流淌,光線迷濛。就在「李志強」名字下方那道幾乎看不見的折痕邊緣,一個極其模糊、淡得如同幽靈水印的鉛筆字跡,隱約浮現出來。

不是七個名字。

是八個。

那淡得快要消散的鉛筆字跡,歪歪扭扭,帶著一種倉促記錄下的潦草,寫著一個陌生的名字:劉水生

劉水生?

心臟像是被一隻冰冷的手攥緊,猛地一縮。父親手寫的受害者名單上只有七人!警方檔案、法院判決書、所有公開報導裡,都只有七名受害者!這個「劉水生」是誰?是父親筆誤?還是一個從未被發現的……第八名死者?這塊生鏽的鐵片,是否就是父親當年從某個不為人知的現場帶回來的「紀念品」?

窗外的雨聲陡然變大,噼啪作響,彷彿無數隻手在急切地拍打著窗戶。父親那句彷彿帶著鐵鏽氣息的話,穿越二十年時光,重重砸在我的耳膜上:

「真相就像船塢裡的鐵鏽,剝落一層,底下還有一層。」

旗津聯合拆船公司的三號船塢,在四十年後的陽光下,早已不復當年「鋼鐵墳場」的猙獰。巨大的龍門吊車鏽跡斑斑,如同史前巨獸的骨架,沉默地矗立在佈滿褐色鐵屑和油污的泥地上。遠處,一艘看不出原色的舊貨輪半沉在淺灘,幾個工人像螞蟻一樣攀附在它巨大的殘骸上,切割槍噴出的刺眼藍白色火焰和尖銳噪音,撕裂了海風的鹹腥。空氣裡瀰漫著濃重的鐵鏽、海鹽、機油和金屬燒灼混合的複雜氣味,沉重地壓在肺葉上。

「喏,就這裡了,」帶我進來的老安全主任姓趙,頭髮花白,臉上刻著海風和歲月共同雕琢的深紋,指著眼前一片相對空曠、堆滿巨大扭曲廢鐵的區域,「喏,以前『海豐號』最後就趴在這裡。喏,還有那邊幾個艙口,喏,發現過人的……」他語氣平淡,帶著老工人特有的麻木,彷彿在指認一堆尋常的廢料,而非吞噬了七條人命的兇案現場。時間沖刷掉了太多東西,包括恐懼和記憶。

我的目的很明確:尋找與「劉水生」相關的任何蛛絲馬跡。這個名字像一根無形的刺,扎在心頭。我出示了記者證,也隱晦地提到了父親張明哲當年曾採訪過此案。趙主任渾濁的眼睛裡掠過一絲極淡的、難以捉摸的情緒,像是驚訝,又像是警惕。

「劉水生?」他皺起眉頭,費力地回憶著,粗糙的手指下意識地搓著工作服上的油漬,「姓劉的工人……好像是有過?記不清了,太久了。那時候人雜,來來去去的多,名字對不上臉很正常。」他含糊其辭,目光躲閃。

「趙主任,家父當年留下一些資料,提到一個叫劉水生的工人,可能在案發前後也在這一帶工作過,後來沒了消息。」我緊盯著他的眼睛,不放過任何細微變化,「您是老旗津了,又在聯合公司這麼多年,一點印象都沒有嗎?」

趙主任沉默地摸出皺巴巴的煙盒,點了一支劣質香煙,狠狠吸了一口。辛辣的煙霧在他皺紋深刻的臉上瀰漫開。「張記者,」他吐出一口煙,聲音低沉了幾分,「你爸……是個好記者。當年他來這裡,問得很細,也問過很多人。」他頓了頓,似乎在權衡,「有些事,過去就過去了。翻出來,對誰都沒好處。陳永雄都槍斃多少年了。」

「我只想知道劉水生是誰。」我堅持道,聲音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度,「一個可能被遺忘的人。」

煙頭在污濁的地面上被狠狠碾滅。「去問問老林頭吧,」他終於開口,帶著一種認命般的疲憊,「他以前在碼頭開小雜貨鋪的,給工人送煙送酒,消息最靈通。他兒子現在還在西子灣那邊賣魚。就說……老趙讓你去的。」他擺擺手,不再看我,轉身走向那喧囂的切割現場,佝僂的背影很快被瀰漫的金屬粉塵吞沒。

raw-image

老林頭的兒子林建成,在西子灣漁市場有個固定的攤位,賣些近海捕獲的小魚小蝦,生意寡淡。潮濕腥鹹的空氣裡,他聽我提到父親的名字和「劉水生」,正在刮魚鱗的手猛地一抖,鋒利的刀尖差點劃破手指。他警惕地抬頭,眼神銳利地掃過四周喧鬧的市場。

「到我後面來說。」他壓低聲音,用沾滿魚鱗和血污的手撩開油膩的塑膠門簾。攤位後是一個僅容轉身的小隔間,堆滿泡沫箱和冰塊,寒氣逼人。

「張明哲記者……我記得他。」林建成的聲音在狹小的空間裡顯得格外清晰,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敬意和……悲涼?「我爹臨死前還念叨過,說對不起張記者,有些話……沒敢說完。」他抹了把臉,手上腥氣更重。「劉水生,是我爹雜貨鋪的常客,也是拆船工,手腳麻利,話不多,跟我爹算半個老鄉。76年……大概就是陳永雄被抓前兩三個月?他突然就不見了。工錢沒結,鋪子裡賒的賬也沒還。我爹當時覺得奇怪,去找過工頭陳永雄問。」

「陳永雄?」我的心提了起來。

「嗯,」林建成點點頭,眼神複雜,「陳永雄當時臉色很難看,很不耐煩,說我爹多管閒事,說劉水生是『爛賭鬼』,欠了一屁股債,肯定是跑路躲債去了,讓別瞎打聽。還……還威脅我爹,說他鋪子開在碼頭邊上,人來人往,要是不想惹麻煩,就管好自己的嘴。」他頓了頓,聲音更低了,「我爹膽小,被嚇住了。後來……後來案子爆出來,陳永雄成了殺人魔,我爹才後怕得要死。他偷偷跟我娘說,劉水生消失前,好像也撞見過陳永雄和他那個弟弟陳永豪,在偷偷摸摸從船上往下卸東西,不是廢鐵,像是……整箱整箱的好銅料!」

陳永豪?弟弟?

這個名字像一道閃電劈進我的腦海!父親的手稿和所有公開檔案裡,從未提及陳永雄還有個弟弟!

「陳永豪?」我幾乎控制不住自己的聲音,「他是什麼人?也在拆船廠?」

「在!怎麼不在!」林建成語氣帶著鄙夷,「仗著他哥是工頭,在廠裡混個閒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遊手好閒,吃喝嫖賭樣樣來。脾氣比他哥還爆,動不動就跟人幹架。陳永雄出事後,他就沒影兒了,聽說跑到北部還是哪裡去了。這種人渣,死在外面最好!」

劉水生因為撞破陳氏兄弟盜賣價值更高的銅料而「被消失」?這動機,遠比陳永雄供認的「盜賣廢鐵被威脅」更直接、更致命!而陳永豪——這個從未進入警方視野的幽靈人物,他扮演了什麼角色?父親當年是否也查到了這條線索?那個淡得幾乎消失的「劉水生」名字,是否就是父親留下的、指向更深黑暗的標記?

告別林建成,走在嘈雜濕漉的漁市場,鹹腥的海風灌入肺腑,卻驅不散心頭沉甸甸的寒意。父親當年,一定也站在這裡,嗅到了同樣的氣息,觸摸到了同樣的恐懼。他挖掘到了「劉水生」,甚至可能懷疑到了陳永豪,但這條線,為什麼在他手稿裡被刻意淡化,甚至近乎抹去?是證據不足?還是……遭遇了無法逾越的阻力?

回到臨時落腳的簡陋旅館,我立刻打開筆記型電腦,連上網路。目標鎖定:當年旗津案的法證關鍵人物——那份從死者李志強指甲縫裡提取的、鎖定O型血兇手陳永雄的皮屑報告鑑定人。經過一番周折,在一位退休警界前輩的隱晦指點下,一個名字浮現出來:吳振剛。當年的技術骨幹,如今已是白髮蒼蒼、賦閒在家的老人,住在高雄左營一個安靜的舊眷村。

幾經周折,我終於在眷村小公園的石凳上見到了吳振剛。老人穿著洗得發白的汗衫,搖著蒲扇,眼神卻依舊清亮銳利。提起「旗津」、「皮屑」、「O型血」這幾個關鍵詞,他搖扇的手明顯慢了下來,佈滿老年斑的臉上掠過一絲凝重。

「張明哲的兒子?」他上下打量我,眼神複雜,「你爸……可惜了。那案子,唉。」他長嘆一聲,彷彿要把積壓多年的鬱結都吐出來。

「吳伯伯,那份皮屑報告,是您親自做的鑑定,對吧?O型血,指向陳永雄,是鐵證。」我小心翼翼地切入核心。

吳振剛沉默了很久,只有蒲扇輕輕搖動的聲音。公園裡蟬鳴聒噪。

「是鐵證,也不是。」他終於開口,聲音低沉沙啞,「技術條件擺在那裡,七六年啊!顯微鏡下,血型抗原反應,O型,沒錯。指向陳永雄,邏輯上也通。但是……」他頓了頓,渾濁的眼睛裡閃爍著專業人員的執拗,「那份皮屑樣本,量太少了!非常非常微量!我們盡了最大努力,也只能做到血型分型這一步。而且……」

他身體微微前傾,聲音壓得更低,帶著一種揭秘般的緊張:「提取過程其實並不理想。指甲縫裡污物太多,油污、鐵鏽、纖維……我們反覆清洗分離才得到那麼一點點有效生物組織。做血型檢測時,反應……反應圖譜其實有些微的異常,不那麼『純粹』。當時專案組催得急,上頭壓力巨大,鐵證如山(指向陳永雄)的情況下,這點『異常』就被認為是樣本污染或者技術極限造成的干擾,沒有深究下去。」

他看著我,眼神銳利如刀:「小伙子,O型血的人多了去了。尤其是在那種地方,工棚裡隨便抓一把,O型血的比例不低。那份報告,在當時的技術和環境下,足夠釘死陳永雄。但放到今天看……它指向的,只是一個『O型血』的施暴者,未必是唯一的、或者真正的兇手。它鎖定了範圍,但……不夠精確。」

「如果,」我喉嚨發乾,聲音有些發緊,「如果當時還有一個O型血的人,和陳永雄關係密切,甚至可能共同作案呢?比如……他的親弟弟?」

「親弟弟?」吳振剛猛地一震,蒲扇停在半空,眼中爆發出驚愕的光芒,「陳永雄還有個弟弟?O型血?當年……沒人提過!完全沒有!」他喃喃自語,臉上皺紋劇烈地抖動著,「兄弟……如果是兄弟,血型很可能相同!如果是兄弟共同作案,在搏鬥現場留下皮屑……那點微量的異常……天啊……」

他沒有再說下去,只是緩緩地、沉重地靠回石凳背,仰頭望著被眷村老樹分割得支離破碎的天空,眼神裡充滿了遲來的、巨大的驚悸和一種深不見底的疲憊。那把蒲扇,無力地垂落在他的膝頭。

夕陽的餘暉染紅了斑駁的眷村矮牆。吳振剛最後那充滿驚悸和疲憊的眼神,像一塊燒紅的烙鐵,深深燙在我的意識裡。O型血。兄弟。皮屑樣本的「異常」。劉水生。父親留下的生鏽鐵片。還有那個被父親寫在名單下方、又近乎抹去的名字……

所有的碎片,帶著尖銳的邊緣,在我腦海中瘋狂旋轉、碰撞,試圖拼湊出一個被刻意掩埋的圖景。父親當年,很可能已經逼近了這個真相的核心!他查到了劉水生的失蹤絕非偶然,查到了陳永豪這個關鍵人物的存在,甚至可能對那份作為「鐵證」的皮屑報告產生了和我此刻一樣的疑慮!

但他停筆了。

為什麼?是來自陳永豪殘餘勢力的威脅?還是來自急於結案、平息輿論的官方壓力?或者……是父親在權衡之後,認為翻案的代價過於巨大,會動搖已經推動的勞工安全改革,讓那七條人命換來的制度進步蒙上陰影?那個年代,記者的筆,有時重逾千鈞,有時也脆弱如紙。

raw-image

父親摩挲著那塊生鏽鐵片時,眼中那複雜難明的情緒,此刻我似乎能觸摸到一絲邊緣——那是一種深沉的無力感,一種洞悉了黑暗卻無法將其完全曝露於陽光之下的痛苦。他選擇將「劉水生」的名字淡化成一道幾乎消失的折痕,將未盡之言鎖進樟木箱,是否也是一種保護?保護可能倖存的知情者(如老林頭),保護他自己,甚至……保護那個看似已塵埃落定的「進步成果」?

我坐在旅館吱呀作響的木桌前,檯燈昏黃的光暈籠罩著攤開的父親手稿、那塊冰冷的鏽鐵,以及我密密麻麻寫滿線索和疑問的筆記本。螢幕上,游標在空白的文件上固執地閃爍。

真相是什麼?是陳永雄獨自扛下了所有罪責,掩護了他那個暴戾的弟弟陳永豪?還是兄弟兩人共同犯下這纍纍血案?劉水生,是否就是被陳永豪親手滅口的第八個冤魂?父親知道多少?他最終的選擇,是妥協,還是另一種更沉重的擔當?

作為兒子,我有責任挖出父親未能揭開的全部真相,告慰那八個沉冤海底的亡魂,告慰父親未竟的遺志。作為一個繼承了父親記者證的從業者,我知道,一旦動筆,掀起的將不僅僅是塵封四十年的罪惡,更是對當年司法程序、對已成定論的歷史結論的嚴峻挑戰。勞工安全條例的光環下,可能掩蓋著未受懲罰的真兇和更多不為人知的犧牲。這代價,是否值得?這風暴,是否能夠承受?

窗外的港都之夜,霓虹在遠處閃爍,倒映在漆黑的海面上,如同破碎的幻影。海浪不知疲倦地拍打著堤岸,聲音沉悶而固執,像無數亡魂在低語,也像父親臨終前未及發出的嘆息。

我伸出手,指尖再次觸碰到那塊生鏽的鐵片。冰冷,粗礪,帶著大海深處的鹹腥和凝固的血氣。它的尖銳斷口,彷彿直指人心最深沉的黑暗與光亮。

檯燈的光暈裡,父親手稿上那個淡如煙痕的名字——「劉水生」,在泛黃的紙頁上,似乎微微跳動了一下。

我深吸一口氣,手指放上了鍵盤。游標不再閃爍,開始堅定地向右移動,在空白的螢幕上,鑿出第一個沉重的黑字。

海風嗚咽著捲過空寂的旗津碼頭,四十年前的血腥氣早已被鹹腥覆蓋,唯餘鋼鐵在歲月裡沉默鏽蝕。我站在父親當年駐足的同一片泥灘,手中那塊尖銳的鏽鐵冰冷依舊。真相如沉船,打撈它,或許將攪動整片海域的平靜。然而父親,當我的筆尖刺破這層鐵鏽,你是否也曾在冥冥中,聽見了第八個名字在波濤下的迴響?

後記:鏽跡下的迴聲

這本《父親的未結案卷:旗津船塢的沉默鐵鏽》,終於以鉛字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鍵盤敲下最後一個句點時,窗外高雄港的夜色正濃,遠方貨輪的汽笛聲穿過潮濕的空氣,沉悶而悠長,像一聲跨越四十年的嘆息。

作為張介安,一個在父親猝然離世後才真正穿上記者這身「戰袍」的人,完成這部作品,並非易事。它不僅僅是對一樁塵封懸案的追索,更是一場漫長而痛苦的父子對話,一次對自身職業信念的淬鍊與拷問。

父親張明哲生前摩挲那塊生鏽鐵片時的眼神,曾是我童年記憶裡一個模糊而沉重的謎。直到十五年後,我在他遺留的樟木箱裡觸碰到同樣冰冷的鏽跡,並發現那個幽靈般的第八個名字——「劉水生」,才真正理解那眼神裡蘊含的千鈞之重。那不是一塊普通的廢鐵,而是一塊來自深淵的碎片,一個未能言說的真相所凝結的痂。

追尋劉水生與陳永豪的蹤跡,如同在鏽蝕的鋼鐵迷宮中摸索。旗津拆船區的龍門吊依然矗立,切割的火花依舊刺眼,但當年籠罩碼頭的恐懼與沉默,早已滲入腳下每一寸浸透油污與鐵屑的土地。老安全主任趙叔閃爍其詞的疲憊,林建成在魚腥味瀰漫的小隔間裡壓低的聲線,還有法證前輩吳振剛伯伯在眷村樹蔭下,提及那「不夠純粹」的O型血皮屑樣本時,眼中爆發的遲暮驚悸……這些面孔與聲音,構成了通往過去的幽暗甬道。每一步前行,都彷彿踩在父親當年可能駐足的土地上,感受著他曾經遭遇的阻力、疑慮,以及那份洞悉黑暗卻不得不權衡的沉重。

這部小說的核心案件,靈感源自1975年發生於高雄旗津船塢的真實連環命案。歷史記載中,七名工人失蹤遇害,工頭伏法,案件推動了勞工安全制度的革新。如同書中所述,那是一個資訊相對封閉、技術條件有限的年代。我對這段歷史深懷敬畏,並在創作中嚴格遵循了「化名」的要求——無論是關鍵人物(工頭李坤山化名為陳永雄,其弟化名陳永豪,新增人物劉水生,法證人員吳振剛等)、受害者(林鐵生、王焊輝、蔡阿海、許明義、吳國忠、李志強)、涉案公司(旗津聯合拆船公司)及船隻(海豐號),抑或是知情者(趙主任、老林頭、林建成),皆為虛構角色。所有情節推進、人物互動及最終推演,均屬文學創作,旨在探討特定歷史背景下,真相的複雜性與追求真相的代價,絕非對真實人物或事件的影射或定論。

父親張明哲在小說中的掙扎與選擇,是我試圖理解那一代調查記者處境的鑰匙。為何他將「劉水生」的名字淡化成紙頁上幾乎消失的折痕?是證據鏈的脆弱?是來自陰暗角落的威脅?抑或是他內心深處,對「七條人命換來的進步」可能因翻案而動搖的憂慮?這成為小說最核心的叩問,也是我作為兒子與同行,對父親最深的致敬與詰問。他最終的停筆,或許並非放棄,而是另一種以退為進的守護,守護那些可能因真相大白而再次受傷的倖存者,守護那個在血淚中艱難萌芽的制度變革。記者的筆,有時是刺破黑暗的利劍,有時,也可能是遮擋風雨的傘。

書稿付梓前,我再次回到旗津。四十年光陰,足以讓驚濤駭浪歸於平靜,讓鋼鐵巨獸化為塵泥。當年的三號船塢舊址,如今只剩下零星扭曲的廢鐵和更遠處新式拆船作業的轟鳴。我站在那片曾吞噬八條生命的泥灘上,海風帶著熟悉的鹹腥與鐵鏽味。手中父親留下的那塊鐵片,依舊冰冷、粗礪、尖銳。它不再僅僅是一件遺物,它是一個象徵——象徵著那些被時間掩埋卻永不消逝的冤屈,象徵著追求真相所需背負的沉重,也象徵著剝開層層鏽跡後,人性深處難以直視的幽暗與微弱卻頑強的光亮。

raw-image

真相或許真如父親所言,像船塢裡的鐵鏽,剝落一層,底下還有一層。陳永雄是否獨攬了所有罪責?陳永豪最終去向何方?劉水生的骸骨是否仍在某艘鏽船的黑暗深處?這些問題,小說給出了基於線索的推演,卻無法、也無意提供確鑿的歷史答案。因為有些沉船,註定無法完全打撈。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曾傾聽過鏽跡之下,那微弱的迴響?我們是否記得,每一條看似冰冷的法規條文背後,可能浸潤著未被昭雪的鮮血與未能言說的悲鳴?

謹以此書,獻給我的父親張明哲,一位未能寫完故事的記者。

獻給所有在時代巨輪下,姓名被鏽蝕、被遺忘的無聲者。

願生者的追索,能為亡魂點亮一盞微弱的燈。

願對真相的敬畏,能讓未來的海域,少一些沉默的沉船。

張介安

寫於高雄,一個海風低語的深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罪案暗房 Crime Darkroom
5會員
158內容數
《Crime Darkroom》是張介安的小說解剖室 在這裡,台灣歷史不是教科書,而是層層剝離的傷口與未解的案發現場。 每一則改編小說都是從報導縫隙中滲出的暗影,在解剖台與放大鏡下逐步顯影。 你可能會懷疑這些故事是真的——那正是恐怖的開始。 如果你喜歡帶著歷史餘溫的懸疑感、帶著冷光的小說筆觸, 歡迎進入暗房,打開檔案。
2025/08/04
改編自2016年真實刑案 我猛地扭頭,心臟像被一隻冰冷的手攥緊。一個穿著灰色連帽外套的男人,像一截失控的鋼鐵機器,正瘋狂揮舞著一把沉重的菜刀,刀身在陽光下劃出令人眩暈的寒光。而刀光籠罩的中心,是那個小小的粉色身影。 林明義夫婦像瘋了一樣撲過去,林太太的哭喊撕心裂肺:「我的孩子啊!救命!」...
Thumbnail
2025/08/04
改編自2016年真實刑案 我猛地扭頭,心臟像被一隻冰冷的手攥緊。一個穿著灰色連帽外套的男人,像一截失控的鋼鐵機器,正瘋狂揮舞著一把沉重的菜刀,刀身在陽光下劃出令人眩暈的寒光。而刀光籠罩的中心,是那個小小的粉色身影。 林明義夫婦像瘋了一樣撲過去,林太太的哭喊撕心裂肺:「我的孩子啊!救命!」...
Thumbnail
2025/08/04
改編自1961年真實刑案 一隻老舊的牛皮紙檔案袋靜靜躺在書桌最底層抽屜深處,上面是他顫抖卻依舊力透紙背的字跡:「1961 海港市 陳宅案 絕密」。解開纏繞的棉線,一沓泛黃變脆的筆記滑出,幾張邊緣捲曲的黑白照片散落其間。其中一張,像冰冷的錐子刺入眼底——那是陳宅血案現場:客廳地板一片狼藉...
Thumbnail
2025/08/04
改編自1961年真實刑案 一隻老舊的牛皮紙檔案袋靜靜躺在書桌最底層抽屜深處,上面是他顫抖卻依舊力透紙背的字跡:「1961 海港市 陳宅案 絕密」。解開纏繞的棉線,一沓泛黃變脆的筆記滑出,幾張邊緣捲曲的黑白照片散落其間。其中一張,像冰冷的錐子刺入眼底——那是陳宅血案現場:客廳地板一片狼藉...
Thumbnail
2025/08/03
改編自1962年真實刑案 「那罐沙林毒氣裡,摻著比氰化氫更致命的東西——整個時代的謊言。」 我撫過卷宗裡發黃的劇照。歌仔戲《薛平貴與王寶釧》舞台燦亮,台下觀眾笑容凝在永夜前夕。四十二條人命,包括十二名孩童,在開演二十分鐘後成為神經毒劑的祭品。而真相,隨教授嚥下最後一口氣墜入深淵。
Thumbnail
2025/08/03
改編自1962年真實刑案 「那罐沙林毒氣裡,摻著比氰化氫更致命的東西——整個時代的謊言。」 我撫過卷宗裡發黃的劇照。歌仔戲《薛平貴與王寶釧》舞台燦亮,台下觀眾笑容凝在永夜前夕。四十二條人命,包括十二名孩童,在開演二十分鐘後成為神經毒劑的祭品。而真相,隨教授嚥下最後一口氣墜入深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安全/人權?隱形的監視vs.神祕的「二處」……Day 7,案情急轉直下!
Thumbnail
安全/人權?隱形的監視vs.神祕的「二處」……Day 7,案情急轉直下!
Thumbnail
一通報案電話,揭開了序幕 一道道封鎖線,隔絕不了撲鼻的惡臭 一具腐爛的屍體,暗藏了多少訊息…與不為人知的真相
Thumbnail
一通報案電話,揭開了序幕 一道道封鎖線,隔絕不了撲鼻的惡臭 一具腐爛的屍體,暗藏了多少訊息…與不為人知的真相
Thumbnail
阿三第一次看見這些金髮藍眼的鬼子,嚇得直往媽媽的懷裏鑽。混亂中,船長在洋水兵的挾持下,向大家宣佈:因為香港水師得到情報說,船上有國軍情報人員走私槍械,特來搜查。 但是搜查一開始,難民才發覺到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洋水兵一搜到珠寶黃金就沒收,他們稱這些東西是違禁品。 於是一場洋水兵公開的海上搶劫開始
Thumbnail
阿三第一次看見這些金髮藍眼的鬼子,嚇得直往媽媽的懷裏鑽。混亂中,船長在洋水兵的挾持下,向大家宣佈:因為香港水師得到情報說,船上有國軍情報人員走私槍械,特來搜查。 但是搜查一開始,難民才發覺到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洋水兵一搜到珠寶黃金就沒收,他們稱這些東西是違禁品。 於是一場洋水兵公開的海上搶劫開始
Thumbnail
一個丈夫無心的玩笑,一個父親無意的舉動,波及一位無辜的路人,一個證人無中生有的證詞,一個無可挽回的荒謬判決,一個女兒無力回天的撕心裂肺救援。 他的簡介只有這兩句,但是根據我看完的感覺,我覺得這本書真正的簡介應該是作者的後記:
Thumbnail
一個丈夫無心的玩笑,一個父親無意的舉動,波及一位無辜的路人,一個證人無中生有的證詞,一個無可挽回的荒謬判決,一個女兒無力回天的撕心裂肺救援。 他的簡介只有這兩句,但是根據我看完的感覺,我覺得這本書真正的簡介應該是作者的後記:
Thumbnail
各位鄉親各位鄉親 來呦來呦來呦!請往這邊走,小心腳下的階梯青苔 這座就是被抓進去天字第一牢關的那位貪官的產權 也就是永遠都在蓋,蓋到今夕是何夕的近水第一樓 對對對!也就是傳說中的那位假宦—偉大人的老窩 大家不要客氣呀!動手敲敲打打,試一試鋼骨結構 才知道那位王八蛋貪汙了我們老百姓多少
Thumbnail
各位鄉親各位鄉親 來呦來呦來呦!請往這邊走,小心腳下的階梯青苔 這座就是被抓進去天字第一牢關的那位貪官的產權 也就是永遠都在蓋,蓋到今夕是何夕的近水第一樓 對對對!也就是傳說中的那位假宦—偉大人的老窩 大家不要客氣呀!動手敲敲打打,試一試鋼骨結構 才知道那位王八蛋貪汙了我們老百姓多少
Thumbnail
一九九五年,廣東番禺發生一起大型武裝搶鈔案, 一輛銀行運鈔車剛在市區銀行前停下,立即遭五名持槍匪徒搶劫, 在極短時間搶走一千五百萬,三名運鈔保全員全被槍殺身亡。 這是建國以來金額最大的武裝搶劫案, 匪徒手段如此兇殘,事件震撼全國,公安局馬上成立專案組, 由刑警王守月(林家棟 飾演),和何藍
Thumbnail
一九九五年,廣東番禺發生一起大型武裝搶鈔案, 一輛銀行運鈔車剛在市區銀行前停下,立即遭五名持槍匪徒搶劫, 在極短時間搶走一千五百萬,三名運鈔保全員全被槍殺身亡。 這是建國以來金額最大的武裝搶劫案, 匪徒手段如此兇殘,事件震撼全國,公安局馬上成立專案組, 由刑警王守月(林家棟 飾演),和何藍
Thumbnail
多年後一位舉報者聲稱目擊兇手樣貌,也參與提供線索協助調查,兇手的真相似乎也將呼之欲出。多年來,警方指向一位嫌疑人說:『這是調查以來最接近兇手的一次。』
Thumbnail
多年後一位舉報者聲稱目擊兇手樣貌,也參與提供線索協助調查,兇手的真相似乎也將呼之欲出。多年來,警方指向一位嫌疑人說:『這是調查以來最接近兇手的一次。』
Thumbnail
酷熱陽光照耀在刑場上,陳血像黃土的瘀痕。赤裸上身的沙民在圍觀,身上帶有奴隸刺青,喧鬧與紛亂。汗水,還有彷彿戰場發酵三天的血腥味,纏繞着所有人的鼻頭。 吸什麼進去,吐什麼出來,人們口裏自然也說不出什麼好話來。 「殺掉他,騎士都是罪人!」 骯髒的手,指甲縫裏帶着
Thumbnail
酷熱陽光照耀在刑場上,陳血像黃土的瘀痕。赤裸上身的沙民在圍觀,身上帶有奴隸刺青,喧鬧與紛亂。汗水,還有彷彿戰場發酵三天的血腥味,纏繞着所有人的鼻頭。 吸什麼進去,吐什麼出來,人們口裏自然也說不出什麼好話來。 「殺掉他,騎士都是罪人!」 骯髒的手,指甲縫裏帶着
Thumbnail
就算剝去時空背景,號稱「昭和幻想機器」的日影丈吉其推理實力也在《內部的真相》中一覽無遺。一起在台灣人家院子內發生的日本軍官命案,他居然能以不到十萬字的篇幅連續五次翻轉案情,可以說把讀者玩弄在指掌間......
Thumbnail
就算剝去時空背景,號稱「昭和幻想機器」的日影丈吉其推理實力也在《內部的真相》中一覽無遺。一起在台灣人家院子內發生的日本軍官命案,他居然能以不到十萬字的篇幅連續五次翻轉案情,可以說把讀者玩弄在指掌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