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委屈自己的香港媳婦,委屈自己的台灣媳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那日,我把〈回娘家,為什麼有人不喜歡〉這篇文章,發給香港《東週刊》的編輯。
隔了一天,他回了我一則訊息:
「呢種奶奶,喺香港嘅話應該俾個新抱X到上天花板喎。」
(換句話說,在香港,要是婆婆真敢阻止媳婦回娘家,早就會被罵翻天。)

作為在香港長大的女人,我太清楚。
在那座城市裡,媳婦極少選擇沉默地吞下委屈。
大多數女人有自己的工作與收入,娘家也常是堅強的後盾。
婆婆若過於強勢,媳婦敢頂回去,甚至不必自己出手,娘家就會先替她討公道。
這樣的底氣,來自於獨立,也來自於社會氛圍。
可正因為我知道香港的情況,所以當我來到台灣時,更深刻地感受到一種不同。

香港媳婦:底氣來自「不必討好」

在香港,家裡空間有限,三代同堂的情況並不普遍。
媳婦與婆婆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距離,摩擦自然少了許多。

我有個朋友說得直白:
「婆婆要是敢嫌我回娘家,我媽第一個就能把她罵翻。」
這話聽來豪氣,卻是實情。

因為在香港,多數女人有能力為自己打傘,
她們不需要仰望婆婆的眉眼,才能決定今天過得好不好。

台灣媳婦:安靜裡藏著無數心事

而在台灣,畫面常常不同。
尤其在中南部或傳統家庭裡,與公婆同住仍很常見。
媳婦若回娘家的次數多了一些,就容易被貼上「不顧家」或「不懂事」的標籤。

一位台中朋友悄悄告訴我:
「婆婆從來沒說過什麼,可是臉色就擺在那裡。那個臉色,比說出口更叫人難受。」

我也知道,有些婆婆會輕聲叮嚀:
「不要太常回娘家,這裡才是妳的家。」
那話聽似溫和,卻在無形之中,把媳婦推向另一種抉擇。

既然嫁人了,先生的家才被視為她真正的歸屬;
而娘家,從此像是一段需要經過允許才能回頭的路。

於是,很多媳婦選擇沉默。
她們會代替工作忙碌的先生孝敬公婆,凡事多設想一點,
甚至主動帶著公婆出遊,只為了換來表面的和氣。

她們並不是不勇敢,
而是這片土地的文化,
讓「忍下來」看起來比「據理力爭」更能換到安穩。

婆媳的戰爭:其實不該只留給女人

婆媳的故事,從來不只是家庭裡的私事。它折射的是整個社會如何教女人去承擔、去妥協,而很少教男人如何分擔。

我們常把婆媳矛盾說成「兩個女人的戰爭」,彷彿天生註定要互相對立。
可真實的缺席者,往往是那位身處中間的丈夫。

也許,婆婆並非有意刁難,而是延續了她當年的規矩;
也許,丈夫不是冷漠,而是被習慣教育成「這些事自然由女人承擔」。

許多婆婆,或許只是把自己當年的委屈,無意間重複在媳婦身上。
而許多丈夫,也不是不在乎,而是習慣了把愛放在心裡,卻忘了表達。

如果他們願意與媳婦站在同一陣線,
很多傷人的「臉色」和「叮嚀」,或許就不必出現。

婆媳衝突的背後,其實是這個社會依舊把孝道與照顧的責任默默交到女人手裡。
在這裡,女人的勇敢,往往被定義成「忍下來」。

婆婆的臉色,往往比千句叮嚀更重。

在台灣,很多媳婦不是不勇敢,
而是勇敢被包裝成沉默。

有時候,沉默不是軟弱,
而是被迫的勇敢。

身為香港人,我看到台灣媳婦的安靜。
那份安靜,並不是軟弱,而是一種溫柔卻孤單的勇敢。
只是,她們的勇敢太常被社會視而不見。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媳婦敢不敢爭,
而是我們願不願意給她們支持。

讓她們能在婆家的屋簷下,
不必再窒息,
不必再假裝沒事。

親愛的你呢?
在你的生活裡,是「敢怒」多一些,還是「敢忍」多一些?
或許,答案並沒有對錯。
但每一份「敢怒」與「敢忍」,都值得被看見。

或許下一次,當我們替自己發聲,
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讓後來的人,不必再走同樣的路。

你願意把這篇文章分享給身邊的人嗎?
有時候一句理解,就能讓另一個女人少掉一份孤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雪Angela beatrice
7會員
73內容數
香港居台作家,12 歲開始書寫第一部小說,22 歲開啟專職作家之路,25 歲出版首部小說。學生時期曾任模特兒,畢業後參演過數部電視電影的製作,後出版《找 1/2 顆荳蔻》、《咖啡杯的絮語》、《不能靠近的星星》、《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於中港臺澳星馬均有發售。現為一名作家、編劇、模特兒、畫家和部落客,目前定居於台灣。
夏雪Angela beatrice 的其他內容
2025/08/04
願我們不再讓任何一張病歷,成為年輕人被逼退場的最後證據。 從今天起,當身邊有人請病假,請先說一句:「好好休息,我在。」因為健康,比任何合約都重要。因為脆弱,也值得被守護。或許今天是她,明天,可能就是你和我。
Thumbnail
2025/08/04
願我們不再讓任何一張病歷,成為年輕人被逼退場的最後證據。 從今天起,當身邊有人請病假,請先說一句:「好好休息,我在。」因為健康,比任何合約都重要。因為脆弱,也值得被守護。或許今天是她,明天,可能就是你和我。
Thumbnail
2025/08/04
這場演唱會的淚水,不只屬於舞台。它屬於我們,這個世代。屬於所有在心裡喊過「幹夠了」,卻依然沒有放棄的人。
Thumbnail
2025/08/04
這場演唱會的淚水,不只屬於舞台。它屬於我們,這個世代。屬於所有在心裡喊過「幹夠了」,卻依然沒有放棄的人。
Thumbnail
2025/08/01
洗碗的時候,我習慣放點影片。 那天,點開一段很舊的片段—《大話西遊》。 原本只是讓聲音陪著日常,沒想到卻停下了動作,盯著畫面發起呆。 那部曾經讓我們笑到翻滾的無厘頭電影,這一次,我沒笑。 年少時覺得荒唐,長大後卻看出了疼。 那些從前聽不懂的對白,如今每一句都像是說給自己聽的。 就像那些轉身離開
Thumbnail
2025/08/01
洗碗的時候,我習慣放點影片。 那天,點開一段很舊的片段—《大話西遊》。 原本只是讓聲音陪著日常,沒想到卻停下了動作,盯著畫面發起呆。 那部曾經讓我們笑到翻滾的無厘頭電影,這一次,我沒笑。 年少時覺得荒唐,長大後卻看出了疼。 那些從前聽不懂的對白,如今每一句都像是說給自己聽的。 就像那些轉身離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黑夜柔緩撲面而來,流落在異處的星羣,便有力開拓一番光景。我閉上憂心勞煩,曾經的風雨舊事,都下沉遺忘了,一縷青煙的瞬刻,就穿越了昏暗的夢域,看見兩個女子在交談,她們在討論婆媳的事,其中一位女子感嘆地說,「我媽媽叫我忍。」另一名婦女也附和地說,「我媽媽也是。」兩人相談甚歡,婆婆走來,她們就對她微笑示意,
Thumbnail
黑夜柔緩撲面而來,流落在異處的星羣,便有力開拓一番光景。我閉上憂心勞煩,曾經的風雨舊事,都下沉遺忘了,一縷青煙的瞬刻,就穿越了昏暗的夢域,看見兩個女子在交談,她們在討論婆媳的事,其中一位女子感嘆地說,「我媽媽叫我忍。」另一名婦女也附和地說,「我媽媽也是。」兩人相談甚歡,婆婆走來,她們就對她微笑示意,
Thumbnail
千瘡百孔的國家 胡言亂語的社會 貧苦無助的人民 啜泣垂淚的母親   無恥的台灣之子 可恨的台灣之父 你還敢叫台灣是你的母親嗎? 學庸2006.10.25/12:46 作品號03-0347-03
Thumbnail
千瘡百孔的國家 胡言亂語的社會 貧苦無助的人民 啜泣垂淚的母親   無恥的台灣之子 可恨的台灣之父 你還敢叫台灣是你的母親嗎? 學庸2006.10.25/12:46 作品號03-0347-03
Thumbnail
「親愛 女人」是描述具有母性的女人。她在生命過程經歷相戀、婚姻、或為人母親等人生階段,在思想上所發揮無論是傳統、或是女權意識型態上,發展對待自己所愛的各種行為表現。以其堅毅及內斂的性格,表達、流露出內含母愛的感情。還有為母則強的人生百態.....即使性別相異,卻值得省思。
Thumbnail
「親愛 女人」是描述具有母性的女人。她在生命過程經歷相戀、婚姻、或為人母親等人生階段,在思想上所發揮無論是傳統、或是女權意識型態上,發展對待自己所愛的各種行為表現。以其堅毅及內斂的性格,表達、流露出內含母愛的感情。還有為母則強的人生百態.....即使性別相異,卻值得省思。
Thumbnail
多年的壓力與悲痛下,無法很好的與自己和解的人。包含無法用自己認同的方式喜歡自己、無法滿意自己的付出,帶著遺憾來到老年的人⋯⋯
Thumbnail
多年的壓力與悲痛下,無法很好的與自己和解的人。包含無法用自己認同的方式喜歡自己、無法滿意自己的付出,帶著遺憾來到老年的人⋯⋯
Thumbnail
台語有一句話「好心予雷唚」(好心被雷劈),也就是好心沒好報的意思。 在你的人生經歷中,有沒有過類似的經驗呢?今天這個小故事,就是這樣的例子。 小夫出生後沒多久,就被送到大姑媽那裡撫養,一直到上小學才回到自己父母親身邊。大姑媽對於小夫來說,似乎比自己的母親還要親。逢年過節,小夫總會帶點小禮
Thumbnail
台語有一句話「好心予雷唚」(好心被雷劈),也就是好心沒好報的意思。 在你的人生經歷中,有沒有過類似的經驗呢?今天這個小故事,就是這樣的例子。 小夫出生後沒多久,就被送到大姑媽那裡撫養,一直到上小學才回到自己父母親身邊。大姑媽對於小夫來說,似乎比自己的母親還要親。逢年過節,小夫總會帶點小禮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我總纏著阿媽講她未出嫁前、做閨女時的故事,那時還是日據時代,一般人家若送小孩讀書上學,都只能學日文,而我阿媽卻受了正統的漢文教育。
Thumbnail
我總纏著阿媽講她未出嫁前、做閨女時的故事,那時還是日據時代,一般人家若送小孩讀書上學,都只能學日文,而我阿媽卻受了正統的漢文教育。
Thumbnail
凡夫俗子做到「無我」,那是修行的高階,一般人都在「有我」和「無我」之間拉鋸,而且常常是有我佔上風。 有一個女人,三十五歲那年父親中風,隔年母親腦溢血,當時五個兄弟姊妹中,只有她未婚,所以「理所當然」承接起照顧的責任。女人說,幸好自己當時未婚,否則家業與父母之間,她會陷入兩難。女人無微不至照顧兩
Thumbnail
凡夫俗子做到「無我」,那是修行的高階,一般人都在「有我」和「無我」之間拉鋸,而且常常是有我佔上風。 有一個女人,三十五歲那年父親中風,隔年母親腦溢血,當時五個兄弟姊妹中,只有她未婚,所以「理所當然」承接起照顧的責任。女人說,幸好自己當時未婚,否則家業與父母之間,她會陷入兩難。女人無微不至照顧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