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播放器/前端評測】 Chord Mojo 2 黃銅外殼換殼記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Head-Fi 的崛起,本質是對空間現實的禮讓。袖珍、輕巧的設計哲學,說穿了,就是向香港「寸金尺土」低頭——想在蝸居裡築壇聽歌,先得過家中「財務大臣」那一關;就算半山豪宅,也難保有人偏愛清靜。便攜音響,也是在這種先天優勢下應運而生,讓我們在勞碌之餘,仍可在閒暇時間悄悄躲進一個,專屬於自己的音樂天地。

然而,妥協往往帶來犧牲。傳統音響那份「穩如泰山」的份量感與完整、立體的音場,在縮小尺寸的設計下被一併削去;雖然近年來便攜設備的能力有所提升,但當追求更高規格、更高音質時,便攜器材卻又開始「膨脹」— 變大、變重,音質高了,卻又失了「便攜」最根本的目的。說到底,都是人類那顆「精益求精」的心作祟。

也因此,當年 Chord 揭幕初代 Mojo,全行驚喜嘩然。真正震撼的並非mojo的硬體規格有多亮眼,也非 Hugo的光環餘溫,而是原來經典「英國聲」竟能收進一掌的體積內。那一瞬,大小與音質的長年拉鋸,似乎首次握手言和 — 讓人看到聲音與體積,其實可以同時達標。

換殼的緣起

raw-image

今次文章,重點不在Mojo 2出色的地方,而是與大家深入探討音響發燒友的根本。當你以為音響界只是換換換的過程,只看銀彈,不問殘值,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其實不是的。像攝影師換了鏡頭、單車換了套碳纖維輪圈,玩音響或者Head-Fi的人,其實最愛的往往不是器材本身,而是每一次親手「升級」的儀式感。

換過原子粒,換過膽管,甚至動過機內的「搭棚」線,才明白那種微妙的滿足,不只是聲音改變那麼簡單,更在於「親手動手」的成就感和期待。成年男人的心底總藏著個愛玩的孩子。

所以,當Peter Wong推出Mojo 2專用的黃銅殼,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才是我要的!」你知道嗎?Mojo 2這台機器歷經多年淬鍊,聲音性能幾乎已達瓶頸。即使換再多訊號線,聲音升級有限,感覺像卡在某個層次沒法飛得更高。要推翻這個瓶頸,不是靠換線材就能做到的。

黃銅殼的魅力,就在這裡。材質的密度和份量,能夠為內部元件帶來比原裝殼多了的「穩定性」和護甲般的抗干擾性能。初次握住這組黃銅外殼,質感比想像中熟悉。雖然重量較原廠殼明顯提升,但這種沉甸甸的紮實感,補足溫度,也令整部機體更有「份量」。表面電鍍黑色,既保留黃銅自然的紋理與質感,又避免了氧化失色,是實用與美觀之間相當貼心的折衷。

更換過程

Mojo 2是一部高科技產品,若果對自身手藝抱有懷疑,那就交給相熟又手工好的朋友,或者直接找Peter吧。

說到換殼,其實過程比想像中簡單。照著Peter給的步驟,扭螺絲、拆電池、換外殼,只要有適合趁手的工具,前後過程不過十來分鐘。當外殼終於分離的時候,你就會發現Mojo 2的電路板搭建,是有多密集了...

換好後重新組裝,開機那一刻,是有點感動的。

機器還是那部機器,功能沒有變,但整個氣質就完全唔同了。本來輕巧的Mojo 2,現在變成一塊有份量的「銅器」,放在桌上不再會因為插拔線材而滑來滑去,也算是加上了個額外功能?

聲音的蛻變

最叫人驚喜的,莫過於換上黃銅外殼後帶來的聲音變化。最初懷疑只是心理暗示,但認真對比幾遍後,才確信這一層厚重「真鍮」,的確讓Mojo 2踏上另一個層次。

背景的寧靜感,首先躍然而出。感覺就像進了樂曲中的VIP貴賓區,雜音遠遠消弭,只剩下舞台上的每一粒細節躍動。像在現場聽SRV那首經典 “Little Wing / Third Stone From The Sun”,樂隊各聲部位置分明,「mute線」和vibrato的微妙變化都收錄得明明白白。音場好像打開一道天窗,多了許多細密的空氣感與透明度。

配上Tablet,移動電影院是也

配上Tablet,移動電影院是也

中頻人聲的進步也同樣明顯。過去已算有厚度,換銅殼後便多了一重「醇」與「暖」。又以林家謙的《某種老朋友 — SUMMER BLUES Live》為例,開首那一句唱腔,不論顫音還是細緻咬字,全然在近與遠、輕與重之間游刃有餘。背景靜黑,人聲溫柔帶層次。鋼琴高音、合成器細節瑩透分明,副歌位置的穿透感更上一層樓,但始終不失從容,從不覺近得壓迫。

低頻更不用說,「一聽就明」。Avicii《Wake Me Up》的drop響起時,鼓聲下潛得更深,節奏帶勁,每一下都是結結實實的「膺骨之震」。沒有以往那種虛腫浮誇,現在輪廓分明,節拍力感十足,即使拉高音量,低頻依然乾淨無染,不致蓋過中高頻。整體節奏骨幹穩健得多,真正做到聽覺與身體同時「有著落」。

這種變化,不花巧、不誇張,只是剛剛好地把音響的質地往上拔高了一小級。像舊友換了新裝,成熟了、沉實了,但依舊是熟悉的暖

與Mojo 2的再遇

Mojo 2 的美好,在於它可以被反覆欣賞、細品也不會厭,是典型英國聲所代表的「退燒之美」。換上黃銅外殼,把熟悉帶向新境界,讓期待不止於聲音,也延續到每一次觸摸、每一次啟動、聲音響起的日常。如果說Hi-Fi的意義在於「追求更好」,那這次換新裝,就是朝著下一段旅程邁步,迎接未來更加美好、多變的音樂與品味。

轉載相片或內容前請預先通知,同時請於文內註明:@三月評測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三月」評測所 - 蒸餾室
1會員
6內容數
沙龍是修剪、而蒸餾是蘊釀。在被音樂充斥的蒸餾室裹好好沉淪?!吧。
2025/07/22
PW Audio推出Libra天秤座耳機線改版,價格更親民,維持高品質。採用Shielding Pro四芯獨立屏蔽結構和新型銅芯,搭配鈹銅插頭,提升抗幹擾能力和聲音表現。其聲音優雅細膩,三頻平衡,細節豐富,耐聽度高,適合長時間聆聽。提供鈹銅和鈹銅鍍金兩個版本插頭,滿足不同聽感需求。
Thumbnail
2025/07/22
PW Audio推出Libra天秤座耳機線改版,價格更親民,維持高品質。採用Shielding Pro四芯獨立屏蔽結構和新型銅芯,搭配鈹銅插頭,提升抗幹擾能力和聲音表現。其聲音優雅細膩,三頻平衡,細節豐富,耐聽度高,適合長時間聆聽。提供鈹銅和鈹銅鍍金兩個版本插頭,滿足不同聽感需求。
Thumbnail
2025/05/21
深圳耳機展2025 新品聽感分享:Cayin、Unique Melody、TRN、FiR Audio、Ranko、Vision Ears、Forté Ears、VOLK Audio、Advanced Acoustic Werker等品牌新品評測。
Thumbnail
2025/05/21
深圳耳機展2025 新品聽感分享:Cayin、Unique Melody、TRN、FiR Audio、Ranko、Vision Ears、Forté Ears、VOLK Audio、Advanced Acoustic Werker等品牌新品評測。
Thumbnail
2025/05/08
漢聲鯤鵬耳機線評測:兼具柔軟度與多樣性配搭的旗艦線材,提升細節、解析度與音場深度,適用於多款耳機,是追求高音質的樂迷們值得考慮的升級選擇。
Thumbnail
2025/05/08
漢聲鯤鵬耳機線評測:兼具柔軟度與多樣性配搭的旗艦線材,提升細節、解析度與音場深度,適用於多款耳機,是追求高音質的樂迷們值得考慮的升級選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分享最愛的調頻音樂,原來是小時候最愛的音樂盒
Thumbnail
分享最愛的調頻音樂,原來是小時候最愛的音樂盒
Thumbnail
最近在Threads 上被推了一些相關討論的文字(感覺這個平台很適合做回聲房,毫無保留的以提高使用時間為目的來投餵貼文),總之這個是前陣子就想分享的東西,趁這個契機把梗圖做好來說說。
Thumbnail
最近在Threads 上被推了一些相關討論的文字(感覺這個平台很適合做回聲房,毫無保留的以提高使用時間為目的來投餵貼文),總之這個是前陣子就想分享的東西,趁這個契機把梗圖做好來說說。
Thumbnail
這個主題是分享個人所喜愛的音樂風格,如果路過這裡正巧有你喜歡聽的,不妨給自己一杯咖啡的時間,用音樂來放鬆不斷放飛的思緒。
Thumbnail
這個主題是分享個人所喜愛的音樂風格,如果路過這裡正巧有你喜歡聽的,不妨給自己一杯咖啡的時間,用音樂來放鬆不斷放飛的思緒。
Thumbnail
初來這個網站 放一些以前畫的,有關音樂的圖
Thumbnail
初來這個網站 放一些以前畫的,有關音樂的圖
Thumbnail
*老樣子,空耳若有誤請高手指明 *中文歌詞使用https://keidoish.tistory.com/m/35 有爭議會刪除
Thumbnail
*老樣子,空耳若有誤請高手指明 *中文歌詞使用https://keidoish.tistory.com/m/35 有爭議會刪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