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裡的主題音樂」專題於去年底告一段落後,曾有一個將音樂延伸成一幅畫的想法,想在水彩練習中實踐,類似在〈W51旅程VI-滄浪與聲聲慢〉嘗試的印象拼貼...,但仍不是很確定,也需要再多方嘗試練習一些時候。夏至,決定調整每週「從零水彩」專題練習,另啟一個音樂相關的專題"展間",一起親近音樂與「爵士鼓」!
這篇 合輯|錯過搖滾沒錯過《我有話要說》 裡曾寫了部分前言,關於我錯過了80年代搖滾的全盛時期,或許當年仍在戒嚴時期歌曲來源不多,當時的流行音樂以及西洋電影原聲帶,旋律性強的歌曲更吸引我,對於鼓聲通常自動過濾為背景"音效",沒留意聽。直到現在回頭翻聽80年代經典,一首首像新歌,歌曲中不同音色配角更亮眼,同一首歌曲裡也聽多一些不同的色彩層次。謝謝格友馬克先生分享的爵士鼓經驗談與多篇介紹的經典,呼叫1980年代系列📞西洋流行歌曲~重金屬搖滾經典神曲篇(六)。藉一個機緣,我送自己一份有紀念價值的學習禮物,也展開這一趟爵士鼓學習(探險)之旅!
在報名爵士課前,我曾擔心會不適應現場敲擊音量中途放棄,但另一方面喜愛歌曲的節奏與律動對我而言是正向加分。學習雖然是一件不算輕鬆的事,學習歷程中的大腦運作,不斷連結我們的神經迴路,「我們之所以能夠透過不斷學習使自己進步,是因為每一次的學習都會刺激腦神經突觸的形成,突觸互相連結、鞏固後會形成新的思考路徑,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 這個神經網絡動態調節的過程,稱之為「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中年才學打鼓太晚了吧...」「女生打鼓適合嗎...」「打鼓會不會太吵...」
營利事業受資本主義影響,容易造成「半盲文化」的缺失,過分偏重在追求有形、直接、現在的價值,忽略無形、間接、未來的價值。反觀非營利事業偏重無形、間接、未來的價值,忽略有形、直接、現在的價值,無法永續經營。--《王道論壇 六價值 為資本主義導盲》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榮譽董事長暨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學習」在每個人生階段中自得其樂,提升思維,對我而言是一件幸福的事。曾在社區大學擔任教務的我,走在學校教室外長廊上看課,像轉電視頻道一樣精彩,經過一間吹笛子的教室,隔壁寫書法,再來可能是篆刻與茶藝...,下樓川堂上有太極,再往地下室是國標舞與武術,欣賞教學互動與看別人學習,是工作薪酬外一份無形價值與心滿意足的回饋。學習的過程如創作,一樣也可以通過媒材(學習)引導,與自身過往生命歷程對話,探掘新的可能性,某種層度也像是「它」要教我們什麼(像「荷花」教我那樣),生活也因為由「創意」得來的體悟,注入能量與活力。
非單次性學習需要對自己付出時間與心力的承諾,通常在接觸一項新樂器時,我會給自己至少一年時間去適應與理解,爵士鼓相較水彩讓我覺得陌生,幾個月來猶豫想寫階段學習的摘要與心得,直到現在即將完成一季課程才著手。接下來會摘要與備忘我學習爵士鼓期間的各樣Q&A、閱聽爵士鼓相關訊息和參考的音樂影片,邊學邊寫也許會再回頭更新補充更多,與有機緣閱讀至此的你分享,也傳遞給有興趣的格友,在悅聽時更親近這一扇學習之門,還望前輩鼓手不吝指教,也與我一樣接觸爵士鼓的新手互勉。無論是初次來訪,或持續關注沙龍,謝謝您悉心給予我的回饋,和響亮的掌聲鼓勵~⭐️。
#節奏 #女人 #紅色 #雷鬼 #Magic!
魔幻樂團(Magic!)敲擊的雷鬼帶來夏日海風氣味,迎接專題啟航~ 🎉🎉🎉
前兩堂課還沒記住所有鼓的中英文名,我好奇問老師「輪鼓」是哪一顆?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肯定見怪不怪了,他以冷靜的語氣答覆我:「輪鼓」指的是一種打法...(喔~)。
- 摘自馬克樂透客/MarkHappyTalk留言(2024/06/24)
|The Animals - House Of The Rising Sun (1964);
|演唱版本眾多,原是一首十九世紀末的黑人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