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s a long song - 194
1966#42 - I Am a Rock - Simon & Garfunkel
2025-09-25
🎤 歌手介紹:Simon & Garfunkel
- 組合成員:Paul Simon(詞曲創作主腦 + 吉他)與 Art Garfunkel(超清澈嗓音 + 高音和聲)。
- 美國60年代民謠雙人組,以詩意歌詞 + 精緻和聲 + 社會性議題著稱。
- 出道曲為 The Sound of Silence,後續推出多首膾炙人口作品,如 Mrs. Robinson、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 他們的音樂常探討孤獨、疏離、自我與現代社會的距離感。
🌟 關於 I Am a Rock
- 發行:1966年,收錄於專輯《Sounds of Silence》。
- 最早其實是 Paul Simon 在英國發行個人專輯時的作品,後來 Simon & Garfunkel 重錄,成為熱門單曲。
- 是 Simon & Garfunkel 在主流市場站穩腳步的重要歌曲之一。
- 氣氛與歌詞風格延續 The Sound of Silence 的疏離感、冷感與自我封閉主題。

🎼 音樂形式與編曲特色
- 風格屬於
民謠搖滾
(folk rock),搭配電吉他與簡單打擊樂。 - 旋律簡單、重複性高,帶有冷靜理性的氛圍。
- 編曲層次不複雜,強調歌詞與聲音的情緒傳遞。
- Art Garfunkel 的清亮嗓音與 Paul Simon 的主唱互補,讓「堅硬」的情緒唱得反而更脆弱。
✏️ 歌詞大意與情感特色
“I am a rock, I am an island…”
“我是岩石,我是一座孤島…”
- 歌詞主角否認自己需要愛、需要朋友、需要聯繫。
- 表面上在宣告「我不再受傷」,其實每一句都在掩飾內心的受創與逃避。
- 像是對過往傷害的防衛機制,築起牆,說服自己:「一個人比較好。」
- 最後反覆喊出 “And a rock feels no pain / And an island never cries”——自我催眠式的悲傷名言。
🎧 推薦聆聽重點
- 🎤 開場就直接唱出主角的態度:「A winter's day / In a deep and dark December...」
- 🎸 吉他聲像冰冷空氣中滴水聲,反映心境孤寂。
- 🎶 副歌 “I am a rock / I am an island” 重複多次,但每次都更像在說服自己,而不是說服別人。
- 適合在獨處、被傷害後、或想沈澱時靜靜聆聽。
❓是否為原創?有其他版本嗎?
- ✅ 是 Paul Simon 原創,由 Simon & Garfunkel 合唱發行。
- 原版收錄於 Paul Simon 英國專輯《The Paul Simon Songbook》(1965),Simon & Garfunkel 後來將其重新編曲錄製。
- 📀 雖然有翻唱版本,但原版最具有疏離感與內斂情緒張力。
🔁 延伸推薦歌曲
- The Sound of Silence:同樣孤獨主題+民謠風格。
- A Most Peculiar Man:描寫都市孤獨人物,情緒低調卻沉重。
- Eleanor Rigby – The Beatles:英國版孤寂詩,類似心理主題。
- Everybody’s Talkin’ – Harry Nilsson:主角想逃離人群,情緒輕盈但有共鳴。
🎯 一句話總結
I Am a Rock是一首對世界關上心門的自白詩,它讓人明白:說「我不需要愛」的人,往往是最曾經受傷的人。如果你喜歡這種內省系民謠搖滾+孤獨主題詩歌,要來孤島一起聽歌嗎?
Simon & Garfunkel - I Am A Rock (Lyrics) -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