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廢文」兩個字,也能讓人沉默很久
那天,我收到一則留言,只有兩個字:
「廢文」
沒有表情、沒有脈絡,也沒有反饋。它就這樣孤零零地掛在我那篇文章下面,像一張無聲的否定票。
而那篇文章,是我以《喝咖啡聊是非系列|那個辦公室最討厭的人》為題寫的。
不是為了挑事,也不是為了八卦,而是想用一點幽默,把我們都曾經感受過的那種「職場微妙人際」說出來。
我只是想,讓咖啡有趣一點而已
我不擅長用很硬的知識開場。
所以我常常想:如果咖啡能搭配日常情緒,那它是不是就更容易被人理解?
星座、戀愛、辦公室生存──這些話題雖然輕,但背後藏著真實的體會。
我寫那篇文章,是因為我相信:
「一杯咖啡可以是一種觀察,也可以是一種陪伴。」
但當「廢文」出現時,我一度懷疑自己
是不是不該寫這麼生活?
是不是應該只講濃度、豆種、萃取溫度?
是不是輕鬆一點,就等於沒有價值?
我看著那兩個字,有點委屈,但更多的是困惑。
因為我真的認真想過題目、認真寫字,也真的很想,讓咖啡不只是知識,更是感受。
如果你問我:「那你還會寫嗎?」
我會說:會。
因為我相信,
寫作的價值不在於被所有人認同,
而在於你是否寫出了那個時刻的自己。
那篇文章,還是有人留言說:「讓人不禁會心一笑!」那就夠了。哪怕只是一個人看懂,我的文字就不是廢的。
廢文或非文,由我決定
我不會對「廢文」兩字反擊,因為它也許只是無心的丟擲。
但我想用這篇文章,安靜地說清楚:
有些人選擇把咖啡寫成專業論文,
我選擇把它寫進日常生活裡。
不一樣,但都值得。
作者|啡常時光
咖啡沒有標準喝法,文章也沒有標準寫法。有人看完說好笑,有人說是廢文——都沒關係,至少你點進來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