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ETtoday 文章主要分成四個重點方向:
1. 第一份薪水就開始退休規劃
- 23歲開始投資,每月3,000元、年化報酬率9%,65歲可累積800萬元,月領2.3萬元到90歲。
- 晚10年(33歲)才開始,同樣投入,每月可領金額幾乎減半。
- 若目標是 35歲擁有 300萬元頭期款,存款法(1%利率)要每月存 2 萬;若用 ETF(股70/債30、年化 8%),可提早 2~3 年達成。
- 關鍵:畢業後的前 10 年生活負擔輕,是理財黃金期。
2. 投資要避免「近鄉偏誤」
- 多數人偏好投資本國市場,但全球化時代可投資成長較快的海外市場。
- 研究顯示美、日、英等國投資人持股中本國比例超過 80~98%。
- 近鄉偏誤可能錯失國際成長機會,應善用科技跨市場配置。
3. 股息高≠一定好
- 股利折現模型(DDM)認為股票價值來自未來股息現值,但資本利得並不計為基本利潤。
- 高股息代表公司把現金分給股東,但留存盈餘少、再投資能力下降,可能影響成長。
- 有「股息替代盈餘效應」:配息多,成長率可能下降,抵消了配息帶來的好處。
- 高股息或低股息要依投資階段與策略判斷,沒有絕對對錯。
4. 主動型 ETF 的興起與挑選原則
- 主動型 ETF 由經理人主動選股,目標超越市場,不追蹤單一指數。
- 美國市場成長快:2019年佔比 2% → 2024年 7%,年均成長率超 20%。
- 優勢:成本低於共同基金(低 36%)、透明度高、適合效率低的市場(如債市)。
- 挑選重點:費用率控制在 0.4~0.5% 以下,且須長期勝過基準指數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