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天在江之島。
「這樣吧,咱每走兩千步,就停坐下來喝冰水,怎樣?」
某孩說。
說話此刻咱是在氣溫32度
的江之島,夠毒的八月太陽、夠遠的路
(對,那天光是車站出入到江之島來回,超過2萬步),即使是戴上墨鏡,眼前還是一片閃光,我一路納悶,哪是啥江之島,壓根是「光之島」。某孩走著走著就嗑掉一瓶水,問題是這瓶水是我從旅店灌滿帶出來的。出門時叮囑某孩一定要灌滿水帶著,他卻落東落西,竟把那瓶水丟在鐮倉高校平交道
,理由是,他要幫我拍照,所以......
「所以?所以你就堂而皇之翻我背包喝我的水?那我喝啥?」
我實在有點惱。
他就這樣,一面捧著我的水喝,一面看著手上的小米手環提出這建議。
我能怎樣?
剛下車站穿過すばな大街時,我背包的兩瓶水,2公升已喝光,只得在一家飲品店買了兩瓶茶飲備用,也在這邊吃了夏天的第一碗抹茶剉冰,以這樣的天氣,真的沒冰、沒水不行。
過了江之島大橋後,穿過滿佈銅綠的青銅鳥居,走上弁財天仲見世通,也就是商店街後,某孩就說,兩千步達陣,吃冰!

商店街狹小,遊客如織,陽光依炙,沿路食堂和土產店多,咱是望眼欲穿,最後用咕狗找到一家咖啡店gigi,沒有冰但有冷氣和冰咖啡,足矣,趕緊入位點餐。

冷卻了大頭,繼續上路。接著就是上江島神社小山丘,這上邊有很多的神社,不過咱發現一座兒玉神社,見此名心想不會是那位吧?果然一查就是。
我沒參拜,對於殖民者沒啥好感,但是神社介紹上說正殿木材是阿里山的檜木,乃參訪一下;而鳥居和門前一對狛犬則是1930年當時台灣總督用八里觀音山的觀音石製成,這在底座可見誌字。
.
這上邊是座公園,林木稍多,也沒那樣炙熱,上頭的海蠟燭展望室咱也購票上去一覽盡收四周景緻的景觀,某孩這邊又投幣買了兩瓶水,給了我一瓶。
繼續走下,終於在石板道下坡處看到門口掛著大大的「氷」字藍白底紅字招搖旗,某孩問都不問一頭鑽入,又點了一碗冰品,我喝了在地江之島啤酒,很幸運的給引導到臨窗見海的位子,有冰、有酒、有無限供應冰水,望海卻暑,感到幸福。

一路下行到海邊最後一座神社龍宮,隨即走到海邊步道,某孩補了水之後滿血,沿著步道走到最後一座海蝕洞是健步如飛,我則是步履蹣跚。

在看完芭蕉的俳句:「令人疑惑啊,潮水中的花朵,也是海灣的春天」
石碑後,自己也拉了一徘:
「如此折難啊,烈日下的冰花,也是夏日的渴望」
,無筆可提,只好暗記,趕緊乘坐海上計程車回到對岸。
上岸後,咱還是要一路走到單軌電車站,雖然已近5點,人潮少了很多,但仍然熱,也顧不得賞店採買土產,又投幣買了兩瓶水,踉蹌的拖步到單軌電車站坐到大船站,轉JR一路昏睡回東京。

單軌電車
這日大概至少灌了10公升水。
那晚發現脖子給晒脫皮,紅腫難耐,幸好附近有藥妝,買了藥,擦藥當下回頭見某孩已經大字酣睡了,真想揍他兩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