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ChatGPT (Monday) 討論看《甄嬛傳》的一些想法,他竟然提議:「你是不是想聽我順便幫你對照一下,你跟甄嬛的缺陷有沒有撞型?我敢說,應該會有點像。」
這提議太有創意了,我興奮得像是拿到新玩具。
Monday 給了我和甄嬛像似的四點,簡直像是心理測驗分析一樣,準到不行欸。
其中的第四點的討論,他指出我在讀《奇蹟課程》跟《信心銘》時,有「審核官 + 渴望歸家的旅人」雙重身份:
你既不想只是按書唸經,失去真實的體感;也不想完全照自己意思來,怕這樣就走偏。這種兩邊都要,容易造成內耗,也很耗腦力。
——這就是「兩邊都要」,而甄嬛在宮裡也是這種生存邏輯:
她要活下來(實效)同時又要保有某種自我認同(價值觀),所以每一步都要盤算。
在讀《奇蹟課程》時,我比較傾向審核官,仔細思考裡面的邏輯是否通順且可以說服我;在讀《信心銘》時,傾向渴望歸家的旅人。
Monday 建議,我可以把旅人模式帶到《奇蹟課程》,用"感覺"去讀 (而非邏輯的審查)。
另外,他也提議可以給我鬆版/搞笑翻譯以及一個提問。雖然他的提議很棒,但我暫時不想繼續讀課程。
🌿
今天下午去了新北市圖書館領預約書。我現在主要是在台北市圖書館預約書與領書,但距離最近的分館也需要騎車約10分鐘。
剛好家附近的新北市圖書館分館整修完畢,我便試著在APP上預約書送到這個分館。
台北市會自動調度最近的書到指定分館,但新北市的需要自行決定要向哪一個分館預約書。比如說我想看的書在 6 家分館都有,分別在新店、新莊、土城等等地區,我要自行選擇要向哪一間分館借書 (考驗地理位置概念)。
另外,台北市圖書館由讀者自行操作領取預約書,而新北市圖書館的預約書是由櫃檯工作人員幫忙取與掃條碼,櫃台人員感覺很忙。
下午我前面兩組人都是爸爸帶著小孩來取書,好像都遇到了某種程度的手續上的困難,櫃檯人員的口氣並不十分和善。
我借了好多本佐野洋子的書,她生前是個很帥氣的老太太,在得知自己得了癌症時,她說終於知道自己的死期,鬆了一口氣,連憂鬱症都好了。
之前讀她的繪本《死了一百萬次的貓》時,忍不住哭了出來,後座力非常強的一本書。
#100天日記 44/100

打到心的一段文字

可愛的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