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追蹤】2025年7月份營收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沒有想到今年已經過超過一半了,下半年的第一個月營收已經公布了,固定每個月記錄營收其實還是對自己的長期投資思維有所幫助,如果要讓自己的投資決策愈來愈正確,愈來愈不犯錯,我們可以去思考為什麼這家公司的月營收年增率是長這樣,有些公司的月營收年增率就是起不來,因此獲利跟去年相比就沒有成長,這樣子的公司股價基本上也不會有太大的起色,畢竟一家公司的價值主要還是來自於營收與獲利的成長;而有些公司的月營收年增率就是很漂亮,因此獲利跟去年相比成長許多,看到這樣的公司,我們應該要去思考是甚麼底層因素讓它的營收在今年度可以增長(客戶的需求為什麼變多?展店為什麼可以帶來更多獲利?),然後再進一步思考這樣子的增長是否可以在明年/後年/大後年持續?或者反過來想,是否有甚麼因素會讓公司業績、營收與獲利的增長停止下來?這些就是風險,往往都是這樣風險讓公司失去營收與獲利的成長,連帶著影響公司的股價。

  • 中租(5871):

月營收尚未公布,然而從中租這1,2的營收與獲利表現來看,可以確實看到租賃業的獲利能力與市場利率水準高低有明確的關聯,利率高的時候租賃業的業績也較差,使得營收與獲利年增率出現負成長,而利率這種總經數據又是難以預測的,因此我覺得租賃業比較像看天吃飯的產業。

  • 敦陽科(2480):

單月月營收年增率22.3%,累積月營收年增率20.3%。原則上無其他事項更新,想法與上個月內容相同。

  • 寶雅(5904):

單月月營收年增率2.5%,累積月營收年增率6.6%,無其他事項更新。

  • 望隼(4771):

單月月營收年增率20.8%,累積月營收年增率13.5%。第二季財報已經公布,Q2毛利率有維持在40%以上,算是不錯的表現,Q2儘管月營收年增亮眼,然而EPS因為受到台幣升值導致的業外匯損影響而下降至2.58元(年增-10%),使得Q2的獲利能力下降,今年度Q2台幣強升影響,相對於內需公司,出口導向的公司就得多承受一份匯率不確定的風險。

  • 大學光(3218):

單月月營收年增率-6.0%,累積月營收年增率0.6%。無其他事項更新,想法與上個月內容相同。(我還是很好奇,眼球產業應該是個長期趨勢,大學光在近視雷射與眼科醫療上也是有競爭優勢的,但是結果就是顯示營收與獲利增長不起來的原因)

raw-image

(資訊來源:公開資訊,作者整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股市精算師 - 專注價值投資
126會員
8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股市精算師】,目前專欄【專注價值投資】有超過40篇的文章,專欄內容是用來紀錄自己的投資點滴,把自己在投資這條路上一路走來,所閱讀過的書籍、學習到的投資知識與投資經歷記錄下來。
2025/07/11
哈囉,大家好,截至今天,上半年的營收金額皆已公布,價值投資原則上就是專注於公司基本面,除了公司所屬產業的前景與趨勢、產品與服務很重要以外,每月最在乎的就是月營收,月營收有逐年成長其實就代表著一個證據,證明著公司持續成長,價值投資人基本上不太注重股價,看股價的唯一理由就是查看今天自己覺得值得觀察的股票
Thumbnail
2025/07/11
哈囉,大家好,截至今天,上半年的營收金額皆已公布,價值投資原則上就是專注於公司基本面,除了公司所屬產業的前景與趨勢、產品與服務很重要以外,每月最在乎的就是月營收,月營收有逐年成長其實就代表著一個證據,證明著公司持續成長,價值投資人基本上不太注重股價,看股價的唯一理由就是查看今天自己覺得值得觀察的股票
Thumbnail
2025/06/21
大家好,5月份的營收追蹤發慢了,今年以來歷經2月份農曆過年DeepSeek帶起的資服股熱潮、4月份的川普關稅、6月份的以伊戰爭,使得今年台股跟隨著世界動盪而波動不斷,老實說今年確實是個打擊投資人信心的年度,在這樣波動不斷的股市以及變動不斷的世界上,我們其實更要反思我們自己的投資哲學與原則,從自己過去
Thumbnail
2025/06/21
大家好,5月份的營收追蹤發慢了,今年以來歷經2月份農曆過年DeepSeek帶起的資服股熱潮、4月份的川普關稅、6月份的以伊戰爭,使得今年台股跟隨著世界動盪而波動不斷,老實說今年確實是個打擊投資人信心的年度,在這樣波動不斷的股市以及變動不斷的世界上,我們其實更要反思我們自己的投資哲學與原則,從自己過去
Thumbnail
2025/05/10
還記得上個月的月初剛經歷了美國第一次宣布對等關稅的衝擊,使得台股在4/7幾乎全面跌停,成交量還創下歷史新低,因為在那天大家都想賣股票,想跑得跑不掉,一般來說,股價大跌且沒有成交量被交易者視為重大負面訊息,代表沒有人想接,所以可能繼續跌,但是這真的是對的嗎?而到了今天5/9,以0050指標來看...
Thumbnail
2025/05/10
還記得上個月的月初剛經歷了美國第一次宣布對等關稅的衝擊,使得台股在4/7幾乎全面跌停,成交量還創下歷史新低,因為在那天大家都想賣股票,想跑得跑不掉,一般來說,股價大跌且沒有成交量被交易者視為重大負面訊息,代表沒有人想接,所以可能繼續跌,但是這真的是對的嗎?而到了今天5/9,以0050指標來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時間來到八月月初,查看月營收就像在等待開獎一樣,可能會很期待,但有些公司就是非常穩定成長,不會有太多的驚喜,投資其實就是這樣,有耐心是投資很重要的一項特質。 公布七月月營收就代表上半年的獲利已定,七月是下半年的開始,但因為未來只剩下五個月,只要公司經營穩定,今年一整年的營運變數不會有太大的意外
Thumbnail
時間來到八月月初,查看月營收就像在等待開獎一樣,可能會很期待,但有些公司就是非常穩定成長,不會有太多的驚喜,投資其實就是這樣,有耐心是投資很重要的一項特質。 公布七月月營收就代表上半年的獲利已定,七月是下半年的開始,但因為未來只剩下五個月,只要公司經營穩定,今年一整年的營運變數不會有太大的意外
Thumbnail
今日無操作,接下來陸續公布7月營收囉。
Thumbnail
今日無操作,接下來陸續公布7月營收囉。
Thumbnail
六月底剛好又出國,所以文章慢了一點才寫 順便整理了整體績效 除了自我檢視,也可以看看投入資金的整體成果 六月已經沒有大量賣出,只有賣出一檔營建股半張,然後繼續觀察 2024年上半年賣出總金額還是比投入多,不過帳面上的持股未損益依舊創新高 沒有超漲或是公司沒救了,那就持續持有吧! 至於股價
Thumbnail
六月底剛好又出國,所以文章慢了一點才寫 順便整理了整體績效 除了自我檢視,也可以看看投入資金的整體成果 六月已經沒有大量賣出,只有賣出一檔營建股半張,然後繼續觀察 2024年上半年賣出總金額還是比投入多,不過帳面上的持股未損益依舊創新高 沒有超漲或是公司沒救了,那就持續持有吧! 至於股價
Thumbnail
企業今年一半的營收和獲利基本上已定下來,對於投資人來說,就是要等待8月份公布的Q2財報,到時候便可以看看企業今年上半年的獲利表現如何,但是我們還是先從月營收來一窺公司的表現如何
Thumbnail
企業今年一半的營收和獲利基本上已定下來,對於投資人來說,就是要等待8月份公布的Q2財報,到時候便可以看看企業今年上半年的獲利表現如何,但是我們還是先從月營收來一窺公司的表現如何
Thumbnail
來看看上半年度的資產變化與投資績效等數據...
Thumbnail
來看看上半年度的資產變化與投資績效等數據...
Thumbnail
有人會問說營收又不等於獲利,那為什麼大家又會追營收呢?主要就是大部分的公司都會在每季的財務報表才會公布營收,譬如最近剛過完第一季,第一季的獲利要等到5月15日各公司公布財報才會知道,這樣時間過太久了,那有沒有甚麼簡化的方法可以大概估計獲利會不會成長呢?
Thumbnail
有人會問說營收又不等於獲利,那為什麼大家又會追營收呢?主要就是大部分的公司都會在每季的財務報表才會公布營收,譬如最近剛過完第一季,第一季的獲利要等到5月15日各公司公布財報才會知道,這樣時間過太久了,那有沒有甚麼簡化的方法可以大概估計獲利會不會成長呢?
Thumbnail
在每年3月的這個時間,幾乎所有公司都已經宣布第四季的財報,而我都把它視為投資人的眼光成績單,到底投資的結果有沒有如自己做的功課這麼預期,如果如預期是不是就可以加碼或者是獲利了結了呢? 老實說,我也都喜歡在每年的第四季與第一季做布局,因為可以快點感受的成績單的威力。 最近發現發文有個好處,就是
Thumbnail
在每年3月的這個時間,幾乎所有公司都已經宣布第四季的財報,而我都把它視為投資人的眼光成績單,到底投資的結果有沒有如自己做的功課這麼預期,如果如預期是不是就可以加碼或者是獲利了結了呢? 老實說,我也都喜歡在每年的第四季與第一季做布局,因為可以快點感受的成績單的威力。 最近發現發文有個好處,就是
Thumbnail
又來到3月初,各上市櫃公司開始發布前一個月2月營收的時刻了,今年農曆過年因為是在2月(前一年的農曆過年則是在1月),所以今年2月的工作日比較少,而這也將影響2月營收的『年增率』。 正常來說,營收的『年增率』要是正的才代表比去年好,但是因為今年農曆過年在2月,導致工作日數比較少,因此不能和去年同期的
Thumbnail
又來到3月初,各上市櫃公司開始發布前一個月2月營收的時刻了,今年農曆過年因為是在2月(前一年的農曆過年則是在1月),所以今年2月的工作日比較少,而這也將影響2月營收的『年增率』。 正常來說,營收的『年增率』要是正的才代表比去年好,但是因為今年農曆過年在2月,導致工作日數比較少,因此不能和去年同期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