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書寫劉宇寧的時候,
我偶爾會想起,那些同樣努力走過來的人。
肖戰,就是其中打動我的一位。
——他也曾走過漫長的無名時光,
也曾被網暴推進灰暗的深海;
想過退出,甚至計劃出國進修,
卻又選擇重返舞台,
迎著光,重新成為頂流。
——
舞台上的光,
總是偏愛更年輕、更熟練的人。
二十四歲,
在大多數練習生的世界裡,已經是退場的年紀。
第一次站上舞台,
燈光還沒亮,
心跳就快要衝破胸口。
唱到一半,
評委龍丹妮當場指出:「有破音。」
這評價,就像一把刀,劃破了他的鎮定。
一旁的李宇春,卻替他擋下那一刀:
「你聽錯了。」
節目結束後,
她拍拍他的肩膀,笑著說:
「她說的不一定對,我們下來再說哦。」
那句話,像一把傘,替他擋下當下的雨。
——
他不是科班出身,但很倔,不服輸。
「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那不是年少的逞強,
而是一次次跌倒後,握緊拳頭的決意。
——
節目結束後,他沒有立刻走紅。
接不起眼的角色、沒有台詞的群演、
甚至妝容誇張到粉絲認不出的「小妖」。
他知道,
只要舞台上還有空位,
他就有機會走過去。
——
2016年,
他和八位少年以「X玖少年團」出道。
第一次,媒體開始記住他的名字。
光芒卻短暫如煙火,
團體被戲稱「糊穿地心」。
每月三千元的薪資,扣掉房租生活費,幾乎所剩無幾。
他依然保留「X玖少年團肖戰」的簽名,
提醒自己,別忘了出發的地方。
——
後來,他遇到《陳情令》。
拍攝前,
他學武術、馬術、禮儀,
把劇本翻到起毛邊,邊角寫滿彩色註記。
那個夏天,魏無羨,
讓他從小透明,一躍成為頂流。
——
光剛亮時,風暴已逼近。
「227事件」將他從巔峰推入谷底。
代言下架,輿論壓力如潮水般吞沒他。
他沉默七十多天,直到對外說:
「如果爭議給大家帶來困擾,我真誠地說一聲對不起。」
那時的他,
沒有急著回到鎂光燈下,
而是一步步重建自己。
春天,用單曲《光點》試水回歸;
隔年,站上話劇《如夢之夢》的舞台,
八小時不NG,
用實力贏回掌聲。
——
多年後,《藏海傳》熱播。
他減重八公斤、提前三個月閉關苦練,
用多層次的情感詮釋,
刷新古裝劇的美學標竿。
——
沒有背景,被質疑「不適合」。
從小角色到主演,從被排擠到再次被喜愛,
他一次次站起來,才換來今天的自己。
「努力之後,會有一個很好的結果。」
不服輸的倔強,
支撐他走過黑暗,
如今,他清醒地站在光裡。
——
在娛樂圈的浪潮裡,
來的人很多,
留下的人很少。
肖戰的故事或許不是最華麗的,
但它足夠真實。
如果你,也正站在自己的舞台邊緣,
你會選擇退場,
還是游回來?
因為有時候,
那片看似危險的深水區,
正是下一段航程的起點;
也是你點亮自己光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