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繪本的世界裡,
家庭生活要真實呈現不容易,
太過真實會像流水帳,太過搞笑又會降低共鳴感。

吉兒.莫非的「小象寶這一家」系列,
正好踩在這條細細的平衡繩上。
她畫的是熟悉到有點想翻白眼的日常。
這個系列目前出了三本,
《讓我安靜五分鐘》、《象寶爸過生日》、
《小象寶也想去舞會》,
故事情節各自獨立,
想從哪本書入手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一起來看看這些書:

🐘《讓我安靜五分鐘》
是從封面就能讓爸媽會心一笑的故事。
畫面上,象寶媽戴著花帽,
泡在滿滿泡泡的浴缸裡,
長鼻子上有茶,毛巾搭在一旁,
這是一幅典型的「自我療癒」場景,

故事從廚房開始,
象寶媽正在準備一個茶盤,
裡面有茶壺、牛奶、糖⋯⋯
像是替自己精心安排的下午茶。
但背景的孩子們顯然各有打算,
彷彿隨時要出手干預。
當象寶媽端著茶盤朝浴室前進時,
三個孩子立刻排成隊攔截,輪流發問:
「去哪?」「為什麼?」
構圖裡,她是唯一面朝出口的人,
而孩子們全都朝向她。

象寶媽終於進了浴室,
脫下睡袍、浸進熱水裡,
茶杯、報紙、泡泡和蒸氣
在她身邊構成一個完美的靜謐小宇宙,
這是全書最接近她願望的一刻。
(如果故事在這裡結束的話)

但下一秒,大寶帶著笛子衝進來,
滿臉期待的問:「我可以吹給你聽嗎?」
象寶媽拒絕不了。
蒸氣還在、泡泡還在,
但彷彿能聽見空氣被直笛的聲音劃破,
那是安靜澈底瓦解的瞬間。
🐘吉兒.莫非的幽默,
從來不靠角色誇張的表情,而是靠細節的錯位感。
她喜歡在每個場景的另一頁畫上一組靜物,
茶盤、浴缸邊的毛巾、化妝品、報紙⋯⋯
這些物件是場景的提示,也是情節的伏筆。
在《讓我安靜五分鐘》裡,
茶壺和蛋糕象徵媽媽的計畫,
浴缸的茶杯和毛巾是她對安靜的幻想,
而直笛則是這個計畫崩盤的信號。

🐘這種「物件預告」的手法,
在系列的另外兩本書裡同樣精彩。
《象寶爸過生日》裡,
象寶媽在托盤上的水果、酒杯
預告了一個安靜晚上的願望,
但很快被孩子們的卡片製作、顏料淹沒。

雖然象寶爸想休息,
最後還是被故事書和孩子們的笑聲包圍,
安靜的兩人約會宣告失敗,
但象寶爸依舊收穫了很棒的生日禮物。

🐘《小象寶也想去舞會》
把「安靜願望」換成了「盛裝出門」的企圖。
象寶媽穿著粉紅長裙、戴著項鍊準備赴舞會,
卻在每個準備步驟被孩子變成遊戲現場,
化妝臺成了塗鴉板,珠寶袋變成捕魚網。
最後象寶媽如願出門了嗎?
🐘三本書的情節結構雖然不同,
但核心都是「大人的計畫如何在孩子的參與下改寫」。
媽媽想泡澡,孩子帶來直笛;
爸爸想安靜過生日,孩子想要聽故事;
媽媽想去舞會,孩子帶來高跟鞋和化妝品。
這些「干擾」是孩子最自然的親近,
孩子們總是想把大人拉進自己的世界,
無論是讀書、遊戲還是裝扮。
🐘在吉兒.莫非筆下,
小象寶一家過的日子是熟到不能再熟的日常,
父母渴望片刻安靜,孩子想要不間斷的關注,
於是生活就在這兩種需求之間擺盪。
這種擺盪,不是誰對誰錯的角力,
而是家庭生活的自然律動。
她沒有讓孩子成為不懂事的小搗蛋,
也沒有讓父母成為受害的烈士,
而是讓每一方的心思都合情合理,
孩子只是想分享、參與,大人只是想喘口氣。
🐘或許,這就是象寶家庭系列最迷人的地方,
讓我們在混亂裡看見愛的形狀,
那愛有時像泡泡一樣短暫,
有時像直笛聲一樣刺耳,
有時像高跟鞋一樣不合腳,
但它們都是日常的一部分。
也許爸爸媽媽得不到完整的五分鐘,
但會得到一整本關於那五分鐘的故事,
還有那些被打斷的瞬間,
本身就是一輩子的故事。
《讓我安靜五分鐘》+《小象寶也想去舞會》
+《象寶爸過生日》
作者|吉兒.莫非
譯者|種子飛翔工作坊
出版|小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