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位在屏東市的歷史古蹟,你會想到什麼?慈鳳宮、朝陽門,甚至是近幾年成為重要景點的勝利新村,大概都會是可以預測的答案;但其實就在重要信仰中心、自由路的「天公廟」旁小徑內,還有一棟即將達到百年歷史的縣定古蹟—「宗聖公祠」,它不只有著華麗的建築、少見的中西合壁的風格,甚至還被喻為是「全台最美的祠堂建築」。

宗聖公祠是六堆曾姓客家家族興建的宗祠,同時也作為六堆子弟到屏東唸書,或者族人辦事寄宿、聚會的場所;至於「宗聖公」這個名稱,則是來自儒家代表人物「曾子」在元朝受封的名號。興建於1927年、歷時2年完工,宗聖公祠的倡議興建者曾寶琛(1862-1940)是清代秀才,並且曾經擔任六堆中「中堆」副總理,率領義軍跟日軍對抗;儘管他因為抗日被通緝,望族身份還是讓他在動亂後搖身一變成為殖民政府拉攏的對象。
根據介紹它的告示牌,宗聖公祠在建築工藝上宗聖公祠被認為與北埔「天水堂」齊名,是台灣「規模最大、建築最富麗堂皇的宗祠之一」,但戰後因為管理問題,加上地震、颱風等天災,導致損毀嚴重。2002年宗聖公祠被公告為縣定古蹟,並且由縣府徵收,成為台灣第一個透過土地徵收搶救的古蹟,並且在2010年經文化部補助獲得5400餘萬的資金進行重建,最後於在2013年終於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
宗聖公祠位在天公廟旁,從後殿四樓外的走道向下望即可看到。
第一次來到宗聖公祠的遊客,大概都會對最外側牌樓的裝飾印象深刻,儘管同樣是華人傳統建築常見的獅子,它們的樣式卻明顯不同於其他在寺廟前的石獅;更不用說旁邊搭配的天使、貝殼與卷草圖樣,滿滿洋風的元素和後方的傳統磚瓦建築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但這樣中西結合的風格,正是宗聖公祠的重要特色。不只是牌樓,左右兩側二樓(沒錯它有二樓)的涼亭頂,更可以看到穿著西式服裝的人偶,放在它所建造的年代,也代表著這棟建築帶有的現代與新潮。
另一個宗聖公祠的看點,就是其中大量的書法作品。不只是牌樓、前廳各個門口兩側的對聯,內部十數根石柱上,都刻著書法作品,而且它們還有著完全不同的字體。其中最特別的就是「竹葉體」,以竹子的枝幹和葉子構成的形象,雖然不是正式書法字體,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
此外,如果仔細觀察書法旁留名的作者,眼尖的遊客也會發現其中竟然有清末著名湘軍將領「曾國藩」的大名;讓這棟建築與歷史課本上的知識產生有趣的連結。

由清末將領曾國藩所提的楹聯,在名字上附有他的封號「武英殿大學士一等毅勇侯」。
不只書法,在以灰色調的洗石子工法為主要外觀的建築內部,也有大量圖畫、雕塑與剪黏等藝術作品可以觀察;尤其是二樓的涼亭設計,更可以讓遊客近距離觀看那些裝飾屋頂、通常比較難細看的巧思。而在大量的裝飾中,個人最喜歡的還是位在左右廂山牆的剪黏裝飾,不論是倒趴獅或或南極仙翁,都精細到讓人忍不住讚嘆。
另外,在三川殿大通(橫梁)上的彩繪,則是著名彩繪匠師「陳玉峰」的作品,儘管圖像已經斑駁,卻依舊可以看出其中「八仙」的生動神態;至於上面匾額上同樣已經看不太清楚的篆書則是「道紹尼山」,用來表示曾子承襲孔丘衣缽的地位。
既然是「祠」,當然也具有祭祀的功能。除了在正殿有曾子與歷代祖先的牌位,宗聖公祠的左右廂則分別祀奉夏禹(曾姓的遠祖)與曾點(曾子的父親)。另外,由於同樣具有提供六堆曾氏子弟聚會、寄宿場地的功能,在廂房的門上也可以看到南山戶(竹田、新埤兩鄉)、端塘戶(麟洛鄉田心村、內埔鄉老百勢)、蓼坡戶(新埤、佳冬兩鄉)、黃坑戶(竹田鄉西勢村)、九嶺戶(麟洛鄉麟趾村、內埔鄉美和村)、西山戶(內埔鄉美和村)等,象徵曾氏六大戶的匾額。
作為客家著名祠堂,宗聖公祠的建築本身其實也有著客家建築的代表性特徵。除了強調水與宗祠之間的關係,選在萬年溪彎曲處溪畔建造,希望透過類似古代官員所佩戴玉帶的「玉帶水」形狀,來為後世子孫帶來官運與財富,建築的後方也倚仗著屏東最雄偉的大武山。
另外,如果走到建築的正後方,會發現有個長滿青草的土丘。這個名為「化胎」的結構,據說是客家傳統建築的重要元素,代表著「有後、有靠山、化育萬物」等寓意。而在化胎與建築之間的凹陷處,仔細看還有五顆形狀各異的石頭,它們分別代表著金(圓形)、木(長方形)、水(波浪形)、火(三角形)、土(四方形),據說可以用來安定建宅時驚擾的五行之氣,並且增加屋主的氣勢。
可惜的是,其實在牌樓與萬年溪之間,原本還有一個半圓形的「半月池」,同樣也是與風水有關的構造,如今則已經被填平改建成民宅。
繞完一整棟建築,在驚艷於它華麗與精緻的同時,大概也會讓人感覺到可惜,儘管已經花了不少錢整修,包含門神、刻在牆壁與柱子上的字帖,其實有的都已經嚴重剝落,甚至無法判斷原本寫了什麼。另一方面,大概是因為位在巷子裡,造訪的遊客也並不多。
再過幾年宗聖公祠也將正式成為「百年建築」,這段時間它撐過了各種天災,經歷徵收、重建,幸運地被保留了下來;儘管風華已經脫落不少,但它依舊保留了過去客家大族的氣派與傳統宗祠的講究。儘管因為位處在巷弄讓它並不是那麼引人注目,但不論是宗祠本身的意義,或者是其中富含大量充滿藝術價值的作品,都絕對值得外地甚至屏東本地的遊客好好探索一番。

宗聖公祠
地址:屏東縣屏東市勝豐里謙仁巷23號
創建年代:日昭和2年(西元1927年)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09:00~12:00 13:30~17:00
(每週一及國定假日固定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