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是吸氣;寫,是吐氣。
閱讀與寫作,像是一場來回流動的呼吸。
讀,是吸氣,把外界的語言、觀點、情感慢慢地吸進身體裡,像是呼吸著一縷清新的風。
寫,是吐氣,把自己的想法、感受、模糊的念頭一點點釋放出去,像是將內心的空氣輕輕呼出。兩者互為補充,也互為養分,彼此交織成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有些段落,是反覆讀了好幾遍,字字句句在心裡沉澱後,才終於開始懂得它們的深意。
也有些句子,是寫完之後才忽然發現,原來自己無意間受了哪本書、哪句話的影響,像是種無形的靈感印記。 這樣的過程,往往不那麼清楚,它不像數學公式那般明確可推導,但卻真實存在,是一種「內化—轉化—表達」的生命循環。
所以,讀得越深,寫得越誠實;寫得越多,也越能細膩地讀出別人文字中的細節與情感。閱讀並非為了模仿別人,寫作也不只是為了展示自己,而是讓人更理解自己,同時也更靠近他人。
在這無聲的呼吸裡,我慢慢學會了等待與傾聽,不急於結果,也不執著完美。
每一次吸氣,都讓我感受到文字的溫度和重量;每一次吐氣,都是將心中模糊的思緒輕輕放下。 文字不只是記錄,它像一條無形的線,牽引我與自己相遇,也牽引我與那些同樣靜默的靈魂交會。
透過這樣的連結,我逐漸看清了自己的輪廓,也讀懂了他人的深情與脆弱。
寫作,像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旅行,帶著疑問,也帶著答案,帶著過去的痕跡,還有對未來的期盼。 它讓我在混沌中找到方向,在沉默裡聽見心跳。
於是,我願意一直這樣呼吸,在閱讀與寫作的流動之中,讓自己變得更真實、更完整,讓那些還未說出口的話語,終於在文字裡慢慢綻放。
這大概就是我和文字之間的約定,每一次吸氣,都用心接納這個世界的豐盈;每一次吐氣,都輕輕釋放內心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