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 7 月份的經濟數據呈現出通膨壓力上升與勞動市場疲軟並存的複雜局面。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月增率達到 0.9%,創下自 2022 年 6 月以來最大漲幅,年增率為 3.3%。這波上漲主要由服務業成本推動,其中批發與零售貿易利潤率因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跳升 2%。儘管汽油價格下跌,但食品價格,特別是新鮮及乾燥蔬菜,仍飆升 38.9%。儘管川普聲稱通膨已降至「完美的數字」且幾乎「沒有任何通膨」,但經濟數據顯示,通膨壓力正在顯著回升。
與此同時,美國勞動市場呈現疲態,續領失業金人數高達 195.3 萬人,接近 2021 年以來最高水準。過去三個月的就業增長平均每月僅 3.5 萬個職位,第二季內需成長也創下 2022 年第四季以來最慢步調。這種通膨壓力與就業疲軟並存的局面,反映出川普政府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複雜影響。
關稅政策對美國貿易與產業造成了顯著扭曲。為規避關稅,進口商在 7 月份提前出貨,使洛杉磯港貨櫃量創下新高,但這被業界視為「假旺季」。隨著這波出貨潮結束,貨運量和現貨運費均已下降,上海至美國的現貨運費較峰值下跌近 60%。此外,第二季度瓦楞紙板出貨量跌至 2015 年以來同期最低,反映出消費需求疲軟。儘管川普聲稱股市和退休金帳戶正在飆升,但零售銷售數據卻相對疲軟。
經濟學家 David Rosenberg 警告美國可能面臨「通縮衝擊」,他認為關稅、移民管制和人口老化是三大主因。關稅雖能推升物價,但也會導致消費者支出減少,進而壓低物價。川普的移民管制政策使消費力最強的黃金年齡層移民減少,進一步衝擊消費。同時,美國人口快速老化,預計到 2050 年 65 歲以上人口將增加 47%,而老年人的消費傾向較低,這也會拖累經濟成長。
物流專家警告,關稅帶來的漲價潮可能「藏在倉庫裡」,預計 9 月後才會傳導至消費者。
在金融政策方面,PPI 數據的顯著上升,使市場對聯準會 9 月降息的預期從 100% 降至約 90%。聯準會內部對此存在分歧,舊金山聯準會主席戴利反對大幅降息。Bianco Research 警告,聯準會若不降息,川普可能會考慮解雇主席鮑威爾。聯準會的決定對市場影響巨大,目前前 10% 的公司佔據總市值的 76%,若 10 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達到 5%,可能引發大型科技股的獲利了結。
地緣政治與經濟的交織日益複雜。美俄元首峰會即將舉行,儘管川普發出警告,但美國也傳出可能與俄羅斯合作開發稀土金屬並解除部分制裁。中印關係在五年中斷後討論重啟邊境貿易,印度總理莫迪將於 8 月訪問中國,此舉正值川普對印度輸美產品徵收 50% 關稅之際。
在產業層面,歐洲汽車製造業正處於轉型困境。賓士執行長康林松警告,歐盟 2035 年「禁燃令」可能導致歐洲汽車業「崩潰」,原因包括充電基建不足、電池技術落後於中國等。賓士在中國市場面臨價格崩盤,利潤大幅縮水。與此同時,新興領域展現潛力,勞斯萊斯將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SMR)視為未來戰略核心,預計全球 SMR 市場在 2050 年將達一兆美元以上,吸引科技巨頭關注。金融科技領域,比特幣在友好的立法環境下創歷史新高,市值超越 Alphabet。加密貨幣交易所也正積極推出符合伊斯蘭教法的產品,預計該地區伊斯蘭金融資產在 2027 年將達 6.7 兆美元。此外,擁有 133 年歷史的柯達公司因缺乏流動資金償還約 5 億美元債務,持續經營能力面臨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