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安靜崩潰」的職場新現象正在蔓延,員工因經濟前景不確定與高跳槽風險,即便對工作不滿也只能留任,導致巨大的心理壓力。
這與美國政府當前的財政困境相呼應。7月關稅收入雖創新高達 280 億美元,但預算赤字卻擴大至 2910 億美元。國債規模已突破 37 兆美元,並以驚人速度增長,可能擠壓國防預算,並動搖美元霸權。
美國的政策正在與全球市場產生深刻互動。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未來可能會將從某些在中國銷售的先進半導體晶片收入中抽取 15% 的模式,擴展到其他產業。他與其他官員預期聯準會可能在 9 月降息,並聲稱關稅不會引發長期通膨。
然而,芝加哥聯準銀行總裁古爾斯比指出,聯準會仍需評估關稅對通膨的影響。摩根大通預計關稅可能使 GDP 減少 1%,通膨上升 1 至 1.5 個百分點,多數分析師也認同物價將穩步攀升,足以使核心通膨升至 3% 左右。
這導致全球資金從估值偏高的美國市場流向非美市場。美國的單邊主義政策也促使多國調整策略,例如印度因美國的高關稅壓力,正積極修復與中國的關係並深化與金磚國家的合作。戰略學者 Hal Brands 警告,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正同時面臨軍事、經濟與規範的三大崩潰風險。儘管市場波動性指標 VIX 仍處於低點,但專家擔憂這只是潛在動盪前的平靜。
在產業方面,美國的「製造業回流」正在加速。為促進關鍵礦產和材料產業,川普政府宣布撥款 10 億美元,用於擴大供應鏈中的採礦、加工和製造技術。奇異家電也將投入超過 30 億美元,把冰箱等生產線從中國和墨西哥轉回美國,預計五年內創造逾 1000 個工作機會。福特汽車則投資 20 億美元,在肯塔基州生產一款起價約 3 萬美元的平價電動皮卡,預計 2027 年上市,以應對銷量放緩並學習中國比亞迪和特斯拉的低成本策略。但關稅成本預計將對福特 2025 年的利潤造成 20 億美元的損失。在半導體領域,美國政府對中國晶片的嚴格審查,意外為中國本土 AI 晶片製造商創造了國產替代的機遇,寒武紀等公司股價因此飆升。韓國三星據報也成功打入輝達的高頻寬記憶體(HBM)供應鏈,並試圖透過降價與競爭對手 SK 海力士競爭。
日本和韓國的經濟動態也反映出全球格局的變化。儘管日本批發物價漲幅已連續四個月放緩,但因食品價格長期上漲,日本央行內部正討論是否應轉向更鷹派立場,市場預期最早可能在 10 月升息。在與美國達成關稅框架協議後,不確定性緩解,推動日經指數創下歷史新高,吸引全球避險基金加碼日股,同時增加對南韓的空頭倉位。韓國就業市場面臨挑戰,7月就業增長放緩,製造業和建築業持續萎縮,年輕人「躺平」人口創下歷史新高。但其ICT產品出口,特別是受AI伺服器投資推動的半導體出貨量,卻創歷年7月新高,顯示高科技產業正成為其增長引擎。
在中國,政府正透過《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為個人消費貸款提供最高 1 個百分點的貼息,藉此透過金融槓桿提振汽車、家居等七大領域的消費,以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此外,中國機器人產業正迎來熱潮,相關企業近百萬家,今年前 7 月融資總額已超過 1000 億台幣,遠超去年全年。儘管產業仍處於早期階段並面臨挑戰,但業界普遍看好其未來前景。在地緣政治方面,中國商務部宣布對歐盟兩家金融機構採取反制措施,以回應歐盟將其列入對俄制裁名單的舉動。
國際能源市場也充滿不確定性。國際能源署(IEA)警告,由於供應增加和需求成長放緩,明年全球原油市場恐面臨史上最大的供應過剩,庫存累積速度甚至可能超越 2020 年疫情期間的水準。這對國際油價構成下行壓力,符合川普政府壓低燃料價格的政策目標。俄羅斯則宣布延長其 OPEC+ 補償減產措施至 11 月,為增產爭取更多空間,這也將加劇供過於求的局面。在政治層面,俄羅斯總統普丁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通話,以及即將與美國總統川普的會談,凸顯出地緣政治博弈的複雜性,烏克蘭對此表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