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沒有打算進電影院看這部,畢竟漫畫早就完結,劇情也看過了。但上映後不斷被洗版,心中那股對《鬼滅》的愛又被勾了出來,於是還是踏進電影院。因為早已知道劇情走向,所以少了驚心動魄的投入感,但音樂的張力與大銀幕上精緻的畫面,仍讓人感到震撼與賞心悅目。
防雷頁——————————————
一、炭治郎的「宣告」與鬥氣的消除
在與猗窩座的對決中,許多人質疑炭治郎為何不直接從背後偷襲,而是大聲宣告要取他的性命。乍看之下這像是「戰術上的愚蠢」,但我更傾向於理解為角色性格與精神核心的展現。
炭治郎本就是個陽光、正直到極致的少年。他的「宣告」並不是單純正直到接近天真的表現,而是為了徹底關閉鬥氣。所謂「殺氣」是單純的殺意,「鬥氣」則是一種「我要贏過你」的較勁心態。唯有把鬥氣完全放下,才能讓對手感知不到他的攻擊意圖。這和他父親當年面對黑熊的舉動相呼應——在揮刀前,先坦然告知黑熊「你若再逼近,我只能取你的性命」,那種氣場正因沒有殺氣與鬥氣,反而更強大。
猗窩座在回憶中也認出了這一點,覺得炭治郎與自己的師父相似——都是正大光明的人。正因如此,他才終於放下對勝敗的執念。
二、獪岳與選擇的歧路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善逸的師兄獪岳。他因一念之差誤入歧途,選擇了接受鬼的血。然而,作品早就告訴我們——即使成為鬼,仍可能像彌豆子、愈史郎一樣堅持善念。最終能否回頭重新來過,取決於自己的心。
這也呼應猗窩座在最後的覺醒。他並不是因為被擊敗才消逝,而是因為終於放下執念,願意隨戀雪離去。無論是人還是鬼,真正決定命運的,從來不是外在的環境,而是內心的選擇。
三、關於「選擇」
看完電影後,最深的感觸並不是戰鬥的壯烈,而是角色在「選擇」中所展現出的心念。炭治郎選擇正直而堂堂正正的戰鬥方式;獪岳選擇逃避而墮落;猗窩座在最後選擇放下並與所愛之人重逢。甚至作為觀眾,我原本也選擇不看,但最後還是踏進戲院,才有了這一份體會。
《鬼滅》不只是一部打怪故事,它一直在提醒我們:每個轉折點,選擇什麼樣的心念,就會走向什麼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