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概念的由來:
在2008年的時侯,發生了規模龐大的次級金融風暴危機,造成股市和房地產的大縮水,於是人們開始思考,是否有別的方式去取代這種中心化模式的金融
這時候呢,有一個自稱中本聰的帳號,發表了一篇闡述如何用區塊鏈機加密技術所製造一個去中心化的貨幣,這就是去區塊鏈的由來啦。
區塊鏈的概念:
可以理解成:加密過後的分散式帳本
白話說:一個公共的電子記帳系統,把每一個人的資產,放在一個個彼此相連的區塊上,當區塊彼此之間有交易發生時,所有區塊上的帳本都會同時記下這筆記錄,這就保證了其安全與用戶的性任,而且也擺脫了中心化的控制
解決第三方信任問題:
依靠複雜的密碼學來加密資料,再透過巧妙的數學分散式演算法,讓互聯網最讓人擔憂的安全信任問題,可以在不需要第三方介入的前提下讓使用者達成共識,以非常低的成本解決了網路上信任與資料價值的難題。
區塊鏈技術可以說是互聯網時代以來,最具顛覆性的創新技術
可以說是21世紀的偉大創舉。
區塊鏈上的三大特色
1.去中心化:每個帳本都有保管資料和紀錄的權力,而不是專門記錄在某一個政府機構或央行手上。也是一種劃時代的概念
2.交易公開透明:每一件事情,一發生就會立刻記錄在每個帳本上,讓全部人的人都可以調閱任何人的交易紀錄,完全的公開透明。
3.高度隱密性:
區塊鏈上的帳戶,只認密碼(私鑰)而已,也因為缺乏中心化的控管,因此交易的時候,無法知道參與者的真實身分,這高度的隱匿性也讓機加密貨幣變成非法洗錢的新興管道。
再者,如果密碼遺失或是被竊取,會失去帳戶內資產的控制,沒有辦法討回裡面的東西,因為區塊鏈是只認密碼,不認身分的。
4.永久性: 只要被寫入資料後,就不能竄改
區塊鏈種類
1.公鏈:沒有階級之分,每個人都可以隨時查看人和節點的交易裝況,市面上大部分區塊鏈都是公有鏈
2.私鏈:有准入原則(被授權的人才可以寫入交易),屬於中心化管理,適用「公司機密價值」轉移時使用
3.聯盟鏈:集結不同組織與公司所形成,把同等權利參與者當成試驗證者
介於公鏈與私鏈之間,但較偏向私鏈
常見公鏈
1.bitcoin 比特幣: 第一個誕生
2.Ethereum 乙太坊 :實現智能合約等去中心化應用
3.Solona (SOL):交易速度快 手續費低
4. Binance Smart Chain (BSC) 幣安智能鏈: 幣安推出的公鏈
5.Cardano: ADA
6.Tron:TRX
共識機制
區塊鏈上的記帳規則,主要有「挑選記帳者」及「獎罰機制」
挑選記帳者:區塊鏈會制定一套規則,盡可能公平與隨機地挑選記帳者,降低區塊鏈被惡意人士、駭客攻擊的可能性。
獎懲機制:使用獎勵與懲罰制度,促使記帳者做出良好行為(正確記帳)來保持區塊鏈的安全性。
挖礦??
了解共識機制後,挖礦在一目了然啦!
礦機:驗證交易資訊的電腦
礦工:擁有礦機的人
礦:掉落的獎勵
挖礦: 驗證交易的過程,會掉落獎勵
常見共識機制
1.POW 工作量證明(越努力猜題,越幸運)
讓礦工們為一道困難的數學題(很難猜,但很容易核實)計算出答案
最先解出答案者,即獲得打包新區塊的資格,並獲得加密貨幣作為獎勵。
最長鏈原則
代表: 比特幣 乙太1.0 萊特幣 狗狗幣
優點:
數學題答案只能用「猜」的,礦工需要貢獻電腦算力猜出這個「隨機答案」。然而就算礦工擁有的運算能力再強大,至多只能提高猜中的可能性;也就是說,算力差的礦工也有搶答成功並獲得挖礦獎勵的機會。
這使得 PoW 擁有極高的去中心化程度與安全性,令其他共識機制望塵莫及。
缺點:
很耗費資源且非常沒有效率 產生區塊的速度慢
許多大型礦場為成功挖礦,不惜砸下重本購買性能好的電腦,並投入大量電費成本,造成市面上顯卡與電腦大缺,且浪費大量資源,中共基於此考量,已下令全國禁制挖礦行為,並嚴格控管加密貨幣。
2.POS 權益證明
依照代幣持有數量與時間,決定誰有資格驗證交易。(有錢的人會越有錢)
賞罰機制:如果驗證錯誤交易,可能銷毀其貨幣
質押:把貨幣押入來,來獲得相對應的驗證交易獎勵
代表: 以太坊2.0 、Cardano(ADA)
優點: 解決能源浪費問題,提升效率
缺點:強調資本主義,造成貧富差距擴大
3.DPOS 權益授權證明
投票選出利益相關者,再選出驗證者來驗證
優點:效率很高
缺點:非常中心化
區塊鏈分層
layer0
layer1 :我們所熟知的那些公鏈
layer2
layer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