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永遠備妥計畫
- 在實際進行投資之前,應該先備妥計畫,必須準備如何採取行動的一系列指示。
- 買進計畫必須詳細列載股票交易可能需要考慮的各種事項,包括交易的對象、理由、時間與方法。備妥計畫並不保證每筆交易都能賺錢,但相關計畫可以讓你取得控制、管理風險、減少虧損以及實現獲利等,並果斷處理各種可能發展。長期而言,好的計畫可以提升成功機會。
- 交易計畫的關鍵要素包含:
- 制定某種進場機制
- 如何處理風險的方法
- 如何實現獲利
- 如何決定部位規模與資產重新配置
- 交易計畫的目的,是讓期望明訂出一個最低標準,這種情況下,你才知道交易是否順利,獲得已知道交易是否出了差錯。
- 確保股票市場成功的最佳方式,就是要備妥應急計畫,採用如果...則...的程序,並根據最新發展作調整。在實際進行交易之前,交易者會預先思考所有可能狀況的因應方法:
- 如果行情朝預期相反方向發展,停損點在哪?也就是該部位準備承受得最大損失,或稱起始停損
- 如果部位停損後,重新進場條件?通常可能是因為走勢劇烈而打到起始停損,若再次出現買進架構,就可以重新進場建立部位,雖然時機可能落後,但也可能掌握到更大的趨勢。不要因為停損兩三次後就拒絕進場,以免錯過真正的趨勢。
- 什麼情況下應該趁著強勢停利?通常在盈虧比達到3倍以上,就不該讓獲利再度流失,因此可以把起始停損提高到損益兩平點,或用追蹤停損策略鎖定獲利。
- 什麼情況下應該趁著轉弱停利?
- 如果出現強力賣壓,如何停損?
- 若要進行突破交易,觀察重點是判斷價格突破後,是否出現連續幾天的買盤,這是區別機構買盤與散戶買盤的竅門。連續買盤通常由機構驅動,而散戶驅動的買盤通常不會持續太久。
- 威廉·伯傑評論股票投資之道:「我想持有網球,不是雞蛋」。當在回檔後買進標的,必須密切追蹤其後續行為,判斷該股票究竟是網球還是雞蛋,決定持有或拋售。若漲勢健全,拉回整理的其間相當短暫,很快就會出現支撐並創高(網球),成交量會隨著價格整理萎縮,並隨著價格創高而放量。
- 另一個判斷交易是否順利發展的徵兆,是觀察第一或第二星期的上漲與下跌天數分配。上漲天數越多,或連續上漲,代表法人機構不斷買入,後續發展更好。
- 大衛·萊恩針對「延伸性」股票進行研究,並提出MVP指標(動能、成交量、價格),但他建議應該等待漲勢拉回整理,或走勢呈現新的底部時再進場購買:
- 動能:15天內上漲12天以上
- 成交量:15天內平均成交量擴大至少25%
- 價格:15天內股價上漲超過20%
- 股票由適當的底部向上突破後,後續走勢應當繼續挺進,並在20 MA之上,若跌破20MA,對於勝率影響較大。
- 若股價突破後走勢反轉,連續三天創新低,代表警訊。但假如創新低的第三天買盤湧入,成交量顯著增加而使股價收高,作者會繼續持有;若第三天收低,代表沒有買盤進駐,或是夾帶大量創新低,就是負面訊號。
- 成交量可以透露交易成本的徵兆,若股票夾帶小量向上突破,隨後幾天卻爆大量拉回,這類現象相對負面。
- 須注意對於漲勢的負面現象(違例),若買進後,股市走勢出現的違例越多,對於績效越不利,通常必須縮小部位規模,甚至果斷結束部位。
- 若買進後,行情沒有立即發動,並跌回整理區間(蹲伏),作者會持續觀察是否在隨後出現反轉復甦,若反轉跌破,直接引發停損,就立即認賠。若部位建立後,在一兩周內呈現正常波動,並且不觸發停損,就不要恐慌,觀察後續是否出現反轉復甦走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