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鼎工程(9933)於2025年8月18日法說會揭示,在建工程3140億元,新簽約額392億元,全球商機達8630億元,聚焦天然氣與高科技設施。美國GCEH重整案進展順利,應收帳款風險降低,財務穩健。憑藉ESG領導力與台灣電力需求,中鼎預期下半年標案持續成長,鞏固工程龍頭地位。
會議摘要:
中鼎工程(9933)為台灣最大統包工程商,業務涵蓋煉油石化、天然氣、電力、環境及高科技設施,近年積極推動綠色轉型,連續三年榮獲標普永續年鑑Top 1%及道瓊永續指數全球營建工程業第一名。2025年8月18日第三次法人說明會中,公司分享營運成果、財務概況及未來展望。營運回顧
截至2025年7月底,中鼎新簽約額達392億元,較2024年同期成長,台灣市場佔86%,產業分布以天然氣(30%)、交通(24%)及煉油石化(22%)為主。在建工程金額3140億元,台灣佔86%,產業以煉油石化(20%)及水資源與環境(20%)領先。合併營收530億元,台灣佔56%,煉油石化佔45%,高科技設施佔19%。公司近期得標台塑石化雲林麥寮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儲槽統包工程及中油洲際碼頭天然氣氣化設施統包工程,下半年預計競標台電通霄循環電廠等大型項目,潛在商機可望帶動營收成長
美國GCEH重整案進展
美國子公司CTCI Americas涉及Global Clean Energy Holdings(GCEH)破產重整案,應收帳款約150億元。2025年7月28日,法院核准GCEH重整計畫,8月11日生效,GCEH更名為Grapevine Energy Holdings(GEH),旗下BKRF更名為Central Valley Renewable Fuels(CVRF)。重整計畫確認中鼎美國工程款請求權,2025年第一季提列30.41億元預期信用減損損失,第二季無需追加提列。中鼎美國指派兩名董事及一名觀察員進入GEH董事會,監督營運並提供為期一年的操作與維修服務(總價上限0.283億美元),確保債權人與GEH雙贏。
財務表現
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464.48億元,年減23%,主要因專案進度週期性波動。營業毛利43.48億元,毛利率10%,年增37%,顯示專案組合優化。營業費用40.56億元,較去年增加,導致營業利益2.92億元,年減86%。稅前淨利1.01億元,淨損4.28億元,歸屬母公司淨損9.63億元,EPS -1.20元。第二季單季EPS為0.32元,毛利率7.66%。資產總計1172.58億元,流動資產698.47億元(含現金257.05億元),負債總計959.34億元,權益213.24億元。2025年每股現金股利1元,除權交易日8月15日,發放日9月17日。
業務展望
中鼎聚焦ESG與高科技商機,未來12個月全球潛在商機8630億元,台灣佔4690億元,中東2490億元,東南亞及印度1170億元。天然氣接收站與儲槽工程為重點,累計實績包括18座儲槽(315.5萬公秉)及3568萬噸氣化設施。近期得標中油洲際及麥寮項目,未來將競標中油台中、觀塘及台電協和接收站,潛在商機4000億元。中鼎為國內唯一具備天然氣氣化與儲槽工程能力的公司,積極進軍亞洲市場。此外,燃氣電廠(累計19座,22895MW)、綠色能源(離岸風電水下基礎210座)及高科技設施(半導體、數據中心)為成長動能。
風險與挑戰
美國GCEH案雖進展順利,但應收帳款回收仍存不確定性。全球原物料價格波動及地緣政治風險可能影響成本與專案進度。中鼎將強化風險管理,優化合約條款,並提升財務靈活性。
中鼎集團2025年第三次法人說明會Q&A
Q1:中鼎GCEH廠房目前產能概況?何時達設計上限2.1億加侖?氫氣供應如何解決?
A(中鼎工程董事長楊宗星):GEH(原GCEH)廠房目前每日產能8500至9000桶,高於法院核准財務模型的8500桶。現階段財務模型未規劃擴產至1.5萬桶(約2.1億加侖),未來將依市場需求評估。氫氣供應由GEH與合作夥伴協調,確保穩定。
Q2:重整計畫中NAU獎勵政策要求年產2.5億至6億加侖,計劃如何達標?是否需擴建設備?
A(中鼎工程董事長楊宗星):目前財務模型未規劃達3億加侖以上,未來視市場情況評估擴建。現有設備足以支持當前產能,無立即擴建計畫。
Q3:第二季EPS 0.32元,是否有業外虧損或匯損影響?GCEH扣除認列損失後應收帳款多少?
A(中鼎工程董事長楊宗星):第二季因台幣升值及衍生性商品避險(mark-to-market)認列匯損。GCEH案扣除認列損失及匯損後,應收帳款約1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