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炫控股(8499)2025年法說會揭示雙核心策略:衡器事業穩定,電子材料事業聚焦併購與AI高頻銅箔。2024年營收20.39億台幣,淨利5.96億,2025年Q1營收成長25.9%。併購德佑新材與威斯雙聯,預計年增1.2億人民幣利潤;AI銅箔瞄準高速傳輸市場,2025年Q4量產,帶動集團爆發性成長。
會議摘要
一、鼎炫控股集團概況
鼎炫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8499.TW)成立於2013年,前身為創立於1967年的「台灣衡器工廠」,以衡器製造起家,現發展為以電子衡器及電子材料為雙核心事業的企業集團,旗下子公司遍布昆山、淮安、重慶、越南、泰國等地,業務覆蓋全球。衡器事業由台衡精密負責,專注電子秤,行銷80多國;電子材料事業由隆揚電子(301389.SZ)主導,聚焦電磁屏蔽、散熱材料、高頻銅箔及精密模切,應用於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及PCB線路板市場。2024年,電子材料事業佔營收64%,衡器事業佔36%,顯示材料事業已成為主要成長動能。
二、衡器事業:穩健現金流基石
衡器事業為鼎炫控股的傳統業務,經營近60年,1998年於昆山設廠轉型電子秤,成為台灣最大衡器製造商,年營收約8-9億台幣,產品出口80多國。應用領域包括工業(50%)、商業(33%)、醫療保健(8%)及實驗室(9%)。近年由第二代接班,經營穩定,毛利率維持36-37%,為集團提供穩健現金流。該事業無大幅擴張計畫,專注維持穩定運營,確保財務穩固。
三、電子材料事業:高成長引擎
1. 傳統業務:消費電子與汽車電子
電子材料事業由隆揚電子主導,2000年成立,2022年10月於A股創業板上市,釋股30%,鼎炫控股持股70%。主要產品包括電磁屏蔽、散熱、緩衝減震材料及特種膠黏製品,應用於消費電子(以蘋果供應鏈為主,佔比60-70%)及汽車電子(中控電腦、雷達、智能座艙)。疫情期間,受惠於遠距辦公與教學,2021-2022年營收與毛利快速成長;2023年因去庫存影響觸底;2024年起反彈,2025年Q1營收成長25.9%,毛利率回升至56%,淨利率達42%,顯示強勁復甦動能。
2. 併購策略:擴大產品線與市場
隆揚電子採「1+3」發展策略,涵蓋消費電子存量市場、汽車電子增量、電子銅箔增量及併購增量。2022年上市募集15-16億人民幣,其中10億用於併購,目標每年新增1億人民幣利潤。已完成兩項併購:
- 常州威斯雙聯:收購51%股權,估值2.5億人民幣,產品與隆揚電子高度協同,預計2025年Q3併表,3年貢獻1500萬人民幣淨利,增強傳統業務動能。
- 蘇州德佑新材:分兩階段收購,首階段收購70%股權,估值11億人民幣,預計2025年9-10月交割。德佑專注特種膠黏材料,替代3M、TESA產品,應用於手機、筆電、汽車電子,主要客戶包括三星、華為、小米、京東方。預計2025-2027年每年貢獻1.05億人民幣利潤,歸屬母公司約7350萬人民幣。併購策略有效擴大產品線與客群,降低對單一客戶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