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皓角-25.08.20
**市場現況與情緒
*科技股顯著回檔拖累亞洲盤前情緒偏弱,納指受輝達重挫3.5%影響創4月關稅衝擊以來次大跌幅,標普期貨同步承壓。*美股高位震盪已久,市場等待第二隻腳回檔逾四個月,此輪回檔出現後承接買盤意願仍高。
*關注焦點轉向川普後勢、通膨控管,以及白宮傳出可能入股Intel對美國本土晶片與設備商的潛在提振。
*雖有大基建題材,美系設備商如應材與德儀股價拉抬並不突出,後續需觀察政策催化是否扭轉。
**投行目標價與指數定位
*關稅對等實施前,多家投行對年底目標多落在6500–7000點區間,4月1日關稅生效後一度調降,如今進入第三季又開始上調第四季行情假設。
*大盤處相對高位,市場多解讀為漲多後的技術性休息。
**本週五Jackson Hole談話聚焦通膨路徑與政策前瞻。
*CPI與PPI出現脫鉤,需辨識是核心通膨僵固性主導,抑或關稅通膨在10–11月才逐步顯現。
*歷史上Jackson Hole後美股多漲少跌,16次案例僅5次收跌,跌幅逾1%僅見2019與2022。
**通膨傳導鏈與商品價格
*花旗指出通膨傳導鏈較預期更長,上半年企業備貨仍在去庫存階段,CPI與PPI尚未全面呈現商品通膨。
*電子產品平均價格出現通縮,i16高庫存導致均價下滑約10–15%,i17上市恐擴散3C通縮效應。
*最壞情境的停滯性通膨機率低,因供應鏈未收縮且地緣風險降溫。
**政策互動:降息步調與市場定價
*市場對9月降息預期升溫,甚至出現兩碼討論,存在先降一碼後續視關稅通膨再調整的路徑設想。
*關鍵在於聯準會是否將先行小降 視為對市場預期的妥協,抑或維持更為數據依賴的節奏。
**烏俄局勢與能源價格鏈
*川普與澤連斯基及歐洲領袖會晤後,釋出戰後安全保證以美軍空中力量協防、歐洲提供地面支援的框架,並明言烏克蘭不會加入北約。
*川普對停戰時程展現信心,稱一至兩週可敲定和平協議,帶動原油進一步回落。
*歐洲官員透露烏方對美採購軍武原規模約千億美元並獲歐洲融資支持,但若戰事終結該規模可能縮水,歐洲軍工股出現全面回檔。
*布蘭特原油先前受伊朗事件上探每桶80美元,如今回落至約65美元且跌破所有均線,呈現空頭排列。
**川普對聯準會施壓與通膨敘事
*川普在社群貼文再批鮑爾Too Late,指稱延遲降息重創房市、普羅大眾難取得房貸,並主張通膨跡象不明顯。
*其政治訊號意在要求Jackson Hole釋出更鴿派論述,避免將商品關稅通膨再度強化為政策藉口。
**美國房市:價格與成交量雙弱、外資回流
*最新數據顯示房屋開工與總體銷售顯著走弱,房價開始下跌且成交量萎縮,南部與中南部漲幅領先區域回檔尤為明顯。
*疫情期間以2%多利率在亞特蘭大、奧斯汀、邁阿密購屋的買家回看成為相對划算配置,當前市場卻轉向價跌量縮格局。
*NAR報告顯示外國買家購入美國現有房產金額升至560億美元,年增33%,筆數至7.8萬筆,為八年來首度回升。
*外資多以現金或海外低利融資購屋,受利率影響較小,擠出本土自住需求並推升租賃需求,一部分物件轉作短租平台以追求報酬。
*川普施壓降息亦意在緩解按揭利率負擔,修復本土買氣。
**股市處高檔震盪,回檔中承接意願不弱,但後續走勢關鍵在Jackson Hole訊息、關稅通膨落地時間差與降息節奏。
*科技與半導體鏈受政策與資本開支訊號高度敏感,白宮若入股Intel將成情緒與資金面催化,需同時驗證設備商接單與財測改善。
*能源價格回落減輕通膨壓力但也反映需求與風險溢價降溫,需留意其對周期與工業股之影響。
*房市疲弱與外資買盤擠出效應並存,利率路徑對金融與耐久財需求的二階效應需持續追蹤。
**大局與地緣:烏俄收尾、焦點轉向西太平洋。
*川普重返白宮七個月後展現鮮明外交與戰略布局,若烏俄與中東趨勢穩定,軍事與市場聚焦將轉往西太平洋。
*中方不樂見俄戰敗的邏輯在於烏俄戰事牽制歐美力量於歐洲,一旦收尾,印太壓力相對轉向中方。
*美方持續強調印太優先,深化日澳菲軍事合作,並在台海、南海展現武力。
**俄油折價與中印受益鏈:制裁鬆動的潛在變數。
*中國長期以低價俄油支撐煉油與中間財出口,PPI通縮與廉價輸出與低油成本高度相關。
*中國據稱每日自烏拉爾原油進口約7.5萬桶,補上俄羅斯失去的歐洲市場缺口。
*印度月進口約40–50萬桶,兩者共同鞏固低成本供給優勢。
*若戰事收尾帶動制裁解封,低價俄油取得恐受衝擊,對中國煉油與低價輸出鏈造成壓力。
**美股概況與財報輪廓。
*二季財報整體優於預期(因先行下修基期),但原物料與非必需消費落後,能源與公用事業表現參差;AI板塊遠超預期且關稅傳導影響有限。
**美國工業政策新玩法:補助轉股權與國安掛鉤。
*白宮討論以持股方案取代現金補助,計畫持有Intel約10%股權,直指成為最大股東的規模意圖。
*目前Intel大股東為貝萊德8.9%、先鋒、道富、瑞銀等,若美政府入股將重塑股權結構與治理期待。
*此舉延續國防供應鏈直接下場模式,先前國防部斥資收購MP Materials優先股、鋼鐵與半導體銷售分成等作法,將工業政策與國安強力綁定。
*市場反應推升Intel市值短期大增、月漲幅近三成,動能主因在政策預期與資本敘事。
*估值面瞬間擴張至50倍本益比水準,引發對基本面追趕能力與長期效率的質疑。
**對台鏈與成熟製程的可能分流效應。
*若Intel與聯電在美國6/12奈米合作深化,聯電有望受益並可能在232條款下獲較友善待遇。
*聯電既有客戶(高通、瑞薩、英飛凌、聯發科等)若導入合作製程,可對營收成長形成助力。
*成熟製程全球紅海化,但美系供應鏈屬性 可能緩和衝擊,優於中興、上海系等受限體系。
**台積電位置與美國在地化。
*台積電首度認列Arizona投資收益,顯示美廠開始運營獲利並享關稅豁免,強化在美供應鏈深耕。
*美方官員強調晶片自主、減少對台依賴,技術可源自台灣但產能需在美落地,政策目標明確傾向在地化。
**對中出口管制邊界
*美財政與商務部門為對中開放特定等級AI晶片(如H20)辯護,稱以可控供給避免華為版一帶一路式外溢。
*同時將配套內部改革,確保供應鏈與收益更多回流美國本土。
**Intel的路徑依賴與週期教訓
*十年錯失先進製程(10/7奈米遞延)、行動與GPU投入不足、管理更迭與策略搖擺,導致被台積電超車。
*在資本擴張期仍大規模裁員,凸顯組織僵化與轉型矛盾。
*個股多數呈現「高峰—低谷—結束」的趨勢,但能多次重回高峰者極少,須尊重週期定理。
*政策與國安敘事可推動短期估值重評,但長期仍需以競爭力與現金流驗證。
*單押政策受惠股風險偏高,宜關注整體供應鏈結構性機會或以ETF分散週期與個股失誤風險。
*對台鏈的相對利多在 在美生產、關稅豁免、友岸體系,領先者仍具位勢,但需持續追蹤規範與關稅細節落地。
***美國投資額持續擴大
*美國自川普當選後,投資額明顯加速增長。
*2024年全球FDI衰退11%,歐洲衰退58%、拉美12%、亞洲3%。
*唯一成長的區域是北美(3430億美元,+23%)與非洲(+75%,但基期小)。
*2025年投資額亮眼:蘋果6000億、星際之門5000億、輝達5000億、美光2000億、台積1650億、IBM 1500億、德儀600億、嬌生550億、羅氏500億,以及禮來、現代汽車、格羅方格、吉利德、通用汽車等也投入數百億。
*這些投資以AI工廠為主,推升美國本土基建需求,也造成嚴重缺工。
**美國出口與國際採購承諾
*2025年9–10月起,多國將落實承諾下單,美國出口額將大幅成長。
*阿聯酋承諾投資與採購1.4兆美元,包括145億波音飛機、660億能源、40億鋁廠。
*卡達承諾1.2兆美元,包括960億波音飛機、85億能源建設、970億工程合作與無人機採購。
*沙國投資6000億,歐盟投資6000億並採購7500億,日本投資5500億並採購6000億,韓國投資3500億並採購1000億天然氣,馬來西亞投資700億並採購1500億。
*台灣尚未公布承諾,但美國訂單表現已確定非常亮眼。
**台灣廠商赴美投資情況
*除台積電外,漢唐、帆宣、兆聯等供應鏈已赴亞利桑那設廠。
*環球晶投資35億,並加碼40億;鴻海4.5億、緯創5億、緯穎3億、英業達8500萬、光寶1億、台達電4.5億。
*電子五哥僅剩和碩尚未宣布赴美投資,導致股價從120元跌至70元,跌幅近5成。市場認為缺乏赴美投資也失去關稅豁免,加重壓力。
**投資啟示與風險分散
*個股波動大,未投資美國的和碩成為案例。
*分散投資能降低單一失敗衝擊。
*投資市值前五十大、FANG 或 SOXX 等ETF,有助順應生產力循環。
*投資策略可採「被動選股、主動擇時」,在情緒回調時進場,確保最差也能拿到大盤報酬,並嘗試藉擇時超越大盤。
**景氣循環與投資節奏
*當前需觀察市場情緒是暫停休息,或已開始反映景氣弱化。
*後續股價將取決於川普能否延長本輪景氣循環,或是步入兩到三年的庫存回調。
*庫存回調跌幅大小不一,但投資人應在景氣差時把握進場機會。
*投資的核心在於掌握生產力循環,長期跟隨具技術與競爭力的企業,適時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