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前一篇我們聊到通膨對購買力的影響。由於通膨會持續侵蝕我們手中資金的價值,如果沒有適當的財務規劃,單靠節省開支其實難以跟上物價上漲的速度,更別說實現 FIRE 的目標了。接下來的幾篇文章,將會聚焦在如何建立一個更健全的財務系統,讓資產能穩健成長,逐步朝向財務獨立邁進。
二、四大模組介紹:你的財務系統運作引擎

在圖片中的藍色區塊,是財務運作的四大模組:「收入、支出、投資、槓桿」。對我而言,這四大模組彼此緊密相連,缺一不可,也是每一位追求 FIRE 的人必須徹底理解與靈活運用的核心基礎。它們就像是一台車的引擎,各個零件雖然分工不同,但唯有協同運作,才能驅動車輛穩定前進。若忽略其中任何一環,不僅難以提升財務效率,甚至可能導致整個財務系統失衡。因此,掌握並優化這四大模組,就等同於打造出專屬於自己的「財務引擎」,為實現 FIRE 提供源源不絕的動能。
在這四大模組中,收入與支出的核心目標,是持續擴大你的「資金庫」,並將這些資金有效地投入投資,讓資產能夠不斷增長。至於槓桿,則好比一個加速器,能在適當的情況下,讓資產成長的速度更快。除了槓桿之外,其餘三個模組幾乎是每個人一生中都必然會接觸的財務環節。若能在年輕時就理解這些模組間的關聯,並善加運用,或許就能更早邁向財務獨立的目標。接下來,讓我們更深入地探討「收入、支出與儲蓄」三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在財務自由道路上的重要性。
三、收入模組、支出模組的重要性
支出模組
常聽到一句話:「省下的就是賺到的。」某方面來說沒錯,但能省的其實很有限,畢竟就算什麼事都不做,人也得吃喝拉撒睡,這些基本開銷永遠跑不掉,如果生活為了省錢省到像苦行僧,那財務自由也失去了意義。所以我並不鼓勵極端的節儉,但必要的支出管理還是得有。我會把支出分成兩大類,第一種是固定支出,就像經營公司一開門就一定會有的費用,例如房租、水電、伙食、交通費等,這些都有一定的規律,可以先嘗試記帳三個月,掌握各類別的支出,再來編列預算,確保不會無意識超支。但記住,預算管理的重點是避免失控,不是把自己逼到像在過度減肥,壓抑反而容易反彈。另一種則是變動支出,這往往才是造成財務崩潰的主因,例如旅遊、購買奢侈品,就是衝動購買。這些支出不一定每個月都會發生,但一旦發生就很傷,不是說不能花,而是要看收入能否承受,如果真的想花在所謂的「想要」上,至少要確保已經完成儲蓄目標,剩下的餘裕再來享受。舉個例子,一位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月薪四萬,一人租屋生活,基本開銷大約二萬四千五,佔薪資六成以上,剩下的一萬五千五如果能存下來投資已經很不錯,但這還不包含交際娛樂等支出,如果變動支出沒控制好,很快就會變成「薪水還沒領到就花光」。所以真正該管理的不是那幾千元的固定開銷,而是我們無窮無盡的慾望,如果不先在慾望上劃界線,再多的收入都可能被蠶食殆盡。

這裡提供一個簡單的支出分配方法「50/30/20法則」,50%是每月固定收入、30%是你的慾望花費、20%是投資資金。當然這不是一個固定的比例,你想要變成60/10/30也沒問題。但大重點是賺到的錢先把投資資金扣下來,剩下的優先拿去支付固定支出,剩下的錢留下來購買欲望。
收入模組
老實說,光靠各種方法去管理支出,其實是相當辛苦的。當收入沒有穩定成長時,你能運用的資源本就有限,能夠做的事情自然也會受到限制。就像經營一間公司一樣,收入才是公司最重要的核心,沒有充足的收入,就無法聘請優秀的人才、擴展業務,也難以創造更多價值。
我會將收入拆解為三個關鍵來源:「本業、副業、投資收益」。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因為儲蓄基礎尚未厚實,投資規模也有限,因此本業仍是最重要、最穩定的收入來源;副業則幫助加速資金累積,讓你用來投資製造投資收益,但千萬不要一開始就妄想依靠當沖或短線交易,讓投資收益成為主要收入來源──除非你真的是極少數的奇才,但通常並非如此。快就是慢,慢就是快,試圖抄捷徑不一定會讓你更快達到目標,反而可能讓你跌入萬劫不復的陷阱。
這裡也不得不再提到前面提過的「支出模組」。在支出中,你應該有意識地編列一部分預算,投資在自己身上。無論是專業技能的提升、人脈的建立,還是健康的維護,這些投入都會在未來轉化為更高的價值,進一步提升你的本業表現或副業潛力,最終反映在收入的成長上。
因此,擴大收入,是所有年輕人都應該積極追求的核心目標。不要因為短期內難以看見成果,就選擇逃避或過早「躺平」,將人生鎖死在僅能追求即時快樂的循環裡。年輕時的努力,本質上是為了讓生活逐步改善,讓這些努力與投入成為長遠的回報。當收入持續成長並與投資相互結合,時間最終會成為我們的盟友,替我們帶來複利的果實,鋪就邁向財務自由的道路。
四、總結
今天就開始檢視你的收入與支出,為自己建立清晰的資金流,並預留投資空間。財務系統就像一台引擎,只有當收入、支出、投資、槓桿彼此協調運作,才能為你提供源源不絕的動能,推動你朝財務自由前進。下一篇將會聊到我對於槓桿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