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看什麼?
幾年前某大陸同好來台灣拜訪,到藏家家裡欣賞古玉時,他習慣拿手電筒強光照,對於一些台灣藏家會用放大鏡看古玉,他覺得很奇怪,還問說看不清楚時打燈就好,幹嘛用放大鏡?
我對人家看古玉用不用放大鏡沒什麼特別的意見。用不用是一回事,看不看得懂是一回事。不用放大鏡和喜歡用放大鏡的人都有外行人。我很羨慕那些不用放大鏡就能看清楚的人,少年時期我看遠看近都不用戴眼睛,後來看近要戴眼鏡(近視),現在看近要拿下眼鏡(老花)。放大鏡的作用是什麼?就是增強視力,讓我們能夠將細節看得更清楚而已。有些人眼睛一直很明亮,但我視力沒那麼好,我還是乖乖的用放大鏡。同樣的道理,以前十倍鏡叫「珠寶鏡」,可說是觀察珠寶、古玩的標準放大倍數。隨著光學鏡頭普及,直白的說就是放大鏡價格下跌,讓更多人買得起、願意買。隨著15、20、30倍的手持式放大鏡出現,多數人都改用有LED燈的高倍放大鏡。不過還是有人堅持十倍鏡就夠用了。
至於不用放大鏡的人當然不必管什麼幾倍鏡,但這些人會帶強光的LED手電筒,除了看質地內部有沒有瑕疵,也可以照亮因為光線問題看不清楚的痕跡。
現在這種隨身攜帶LED燈的流行又比帶放大鏡晚,為什麼這麼說呢?同樣和科技進步有關,以前手電筒是裝傳統燈泡,黃光、亮度較低又耗電,小手電筒不夠亮,大手電筒不方便攜帶,就算拿著手電筒去看拍賣預展,認真看一圈,就要換電池了。大陸古玩市場起飛正好搭上LED照明和充電電池的成熟,LED燈高亮又省電,玩家自然而然的隨身帶隻LED手電筒。
用不用放大鏡的原因都解釋過了,那麼微痕呢?微痕顧名思義是指器物上的細微痕跡。這些細微痕跡是肉眼看不清楚,必須借助光學工具將微痕放大以便觀察,所以微痕當然也是把工痕放大,但放大不能等於微痕,如果把手持的十倍甚至30倍放大鏡觀察到的現象等同微痕,那就誤會大了!因為古玉微痕鑑定是從低倍數到高倍數的持續觀察,要借助顯微儀器放大到更高倍數,例如120倍,才能看清楚工藝痕跡的細微現象。
用顯微儀器和用放大鏡觀察、肉眼直視,不是哪個方法對錯的問題,回到最上面所講的,不同的觀察方法,觀察不同的現象,看器物全貌當然是肉眼直視,放大鏡是看局部,那麼顯微儀器呢?當然就是局部裡的局部了!微痕看的不只是肉眼看不到的現象,也是手持放大鏡看不到的現象。如果相信肉眼可以看出工痕新舊,放大鏡當然可以,微痕能看到的只會更多更詳細。這不是信仰的問題,只是基本的邏輯,顯微儀器觀察古玩的缺點,就是不能隨身攜帶隨時觀察而已。
回到最重要的因素,觀察考驗的是眼力,而工具是輔助的功能。就像車子再好,不是什麼人開了這輛車都會變車神。工具會幫助人,也可能會害了人。用眼睛看也好,透過放大鏡看也好,用顯微鏡觀察也行,看懂你看到的現象,就像古玉微痕研究先驅者陳啟賢老師說的,會「讀圖」才是關鍵!看不懂的用什麼工具都沒用。
這件玉器是我在90年代初期收藏的西漢劍衛,每個觀察點的雕工微痕分別以20倍、40倍、60倍、120倍放大顯示,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