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中,七娘媽被視為守護孩童的神祇,無論是做契子契女、祈求平安,或是七夕「做十六歲、轉大人」的傳統習俗,都與七娘媽密不可分。從北部的淡水娘媽宮、新竹竹蓮寺,到中部的大甲鐵砧山西靈宮、嘉義太保福濟宮,再到南部的台南四協境開隆宮與高雄清海宮,這六間廟宇見證了信仰在地化的發展,也串連起一條由北到南的庇佑之路。
一、淡水娘媽宮(新北市淡水區)

淡水娘媽宮(圖片截圖於網路)
- 歷史沿革:創建於清咸豐年間,主祀天上聖母(媽祖),是淡水最古老的媽祖廟之一。
- 祭祀主神:天上聖母(媽祖)。
- 參拜流程:由正殿媽祖開始,依序參拜陪祀神明如觀音、土地公。
- 重大節慶:「媽祖聖誕」(農曆3/23),淡水地區重要祭典。
- 做十六歲轉大人:北部淡水地區青年多至媽祖廟「過火」象徵成人禮。
- 農曆七月禁忌:避免戲水、夜遊,廟方會舉辦中元普渡。
- 交通:捷運淡水站步行約10分鐘。
- 建築風格:三川殿形式,雕刻典雅。
- 特色小吃:淡水阿給、魚酥、鐵蛋。
- 附近景點:淡水老街、紅毛城、小白宮。
- 香客大樓:規模較小,無大型香客住宿。
二、新竹竹蓮寺(新竹市)

新竹竹蓮寺(圖片截圖於網路)
- 歷史沿革:建於清乾隆年間,為新竹地區重要觀音廟。
- 祭祀主神:觀世音菩薩。
- 參拜流程:先主殿觀音,再至媽祖、城隍與福德正神。
- 重大節慶:觀音佛祖聖誕(農曆2/19、6/19、9/19)。
- 做十六歲轉大人:新竹特色習俗,青年到觀音菩薩面前領「成年禮紅龜粿」。
- 農曆七月禁忌:避免在廟內亂拍照,寺方舉辦普渡大典。
- 交通:新竹火車站搭公車可抵。
- 建築風格:三殿式格局,結合閩南與客家信仰特色。
- 特色小吃:城隍廟口米粉、貢丸湯。
- 附近景點:新竹城隍廟、東門城。
- 香客大樓:有簡易休息設施。
三、大甲鐵砧山西靈宮(台中市大甲區)

大甲西靈宮(圖片來源:蕃新聞)
- 歷史沿革:主祀玄天上帝,建廟於清光緒年間。
- 祭祀主神:玄天上帝。
- 參拜流程:正殿拜玄天上帝,再拜其他陪祀神明。
- 重大節慶:玄天上帝誕辰(農曆3/3)。
- 做十六歲轉大人:當地習俗少年到玄天上帝前參拜象徵成年。
- 農曆七月禁忌:避免夜遊鐵砧山,宮廟會舉辦普渡。
- 交通:從大甲火車站搭計程車約15分鐘。
- 建築風格:融合北方式道觀與台灣廟宇。
- 特色小吃:大甲芋頭冰、大甲奶油酥餅。
- 附近景點:鐵砧山雕塑公園、大甲鎮瀾宮。
- 香客大樓:提供香客住宿。
四、嘉義太保福濟宮(嘉義縣太保市)

嘉義太保福濟宮(圖片截圖於網路)
- 歷史沿革:建於清乾隆年間,主祀保生大帝。
- 祭祀主神:保生大帝。
- 參拜流程:先向保生大帝上香,再拜配祀神明。
- 重大節慶:保生大帝誕辰(農曆3/15)。
- 做十六歲轉大人:嘉義地區青少年常來福濟宮「行成年禮」。
- 農曆七月禁忌:廟方舉行普渡,避免晚上靠近廟埕。
- 交通:嘉義高鐵站開車10分鐘。
- 建築風格:傳統閩南式,屋脊燕尾翹起。
- 特色小吃:嘉義火雞肉飯、太保米糕。
- 附近景點:故宮南院、蒜頭糖廠。
- 香客大樓:設有香客住宿。
五、台南四協境開隆宮(台南市中西區)

台南四協境開隆宮(圖片截圖於網路)
- 歷史沿革:創建於明永曆年間,為台南最古老的媽祖廟之一。
- 祭祀主神:天上聖母。
- 參拜流程:依傳統媽祖廟參拜順序進行。
- 重大節慶:媽祖聖誕(農曆3/23)、做十六歲(農曆7月)最盛大。
- 做十六歲轉大人:台南特有的「走大人」習俗,青少年要來此完成。
- 農曆七月禁忌:廟內舉行普渡,避免隨意開玩笑或指指點點。
- 交通:鄰近台南火車站,可步行或搭公車抵達。
- 建築風格:古色古香,木雕與石雕保存完整。
- 特色小吃:台南米糕、棺材板、鱔魚意麵。
- 附近景點:赤崁樓、神農街。
- 香客大樓:提供住宿。
六、高雄清海宮(高雄市後龍地區)

高雄清海宮(圖片截圖於網路)
- 歷史沿革:地方信仰中心,主祀媽祖。
- 祭祀主神:天上聖母。
- 參拜流程:依序參拜媽祖與陪祀神明。
- 重大節慶:媽祖聖誕、遶境活動。
- 做十六歲轉大人:南部信眾也會來此祈求平安。
- 農曆七月禁忌:舉辦中元普渡,避免夜間靠近海邊。
- 交通:可從高雄市區開車或搭客運抵達。
- 建築風格:鮮豔彩繪,雕梁畫棟。
- 特色小吃:鹽埕區小吃、旗津海產。
- 附近景點:旗津海岸、高雄港。
- 香客大樓:具備香客住宿設施。
&七娘媽拜拜指南
(1)拜拜的意義
- 七娘媽是兒童的守護神,亦是「送子娘娘」。
- 農曆七月初七「七夕」是七娘媽聖誕,許多家長會帶小孩來拜拜,祈求平安長大、聰明伶俐。
- 也有「七娘媽生」拜拜,替小朋友 「做契子、契女」,象徵孩子有神明庇佑。
(2)拜拜注意重點
- 拜拜時間:農曆七月初七,多於晚上舉行。
- 參拜對象:正向七娘媽,部分廟宇設有「七娘媽亭」或「七娘媽桌」。
- 小孩需到場:若是替孩子祈福或做契子,孩子需親自到場,象徵接受庇佑。
- 紅紙或紅布:部分習俗會在孩子身上掛紅布條或紅線,象徵驅邪保平安。
- 拜拜次序:先拜主神(七娘媽),再拜陪祀神明,最後普渡孤魂(若與中元普渡同日)。
(3)供品準備
(不同地區略有差異,以下為常見範例)
- 主供:
- 三牲(雞、豬、魚或素食供品)
- 水果(選擇七種寓意吉祥)
- 壽桃、壽麵(象徵長壽平安)
- 七娘媽粿(紅龜粿或紅桃粿,象徵孩子健康成長)
- 孩童相關供品:
- 針線、布料(象徵女紅、手巧聰慧)
- 牙仔(小孩換牙的象徵)
- 紅龜粿或小餅乾零食(小孩喜愛,表達心意)
- 紙品:
- 七娘媽金、壽金、童仔金
(4)其他習俗
- 契子契女禮:
- 家長為小孩取契名,獻上契子禮(紅龜粿、金紙),象徵認七娘媽為乾媽。
- 祈福儀式:
- 有的廟會替小孩過「七星橋」、「七娘媽亭」,祈求平安長大。
- 禁忌:
- 不可準備牛肉(部分信仰認為不敬)。
- 孩童拜拜時不可哭鬧過度,視為不吉。
- 供品需整齊擺放,避免缺角或破損。
「全台六大七娘媽廟巡禮:北到南的兒童守護信仰」
(ㄧ)淡水七娘媽廟(新北市)
淡水最具代表性的七娘媽信仰中心,許多家長帶孩童來此祈福,象徵孩子平安長大。
(二) 新竹竹蓮寺(新竹市)
新竹最知名的觀音與七娘媽信仰地,當地孩子「做契子」風俗盛行,紅龜粿是必備供品。
(三) 大甲鐵砧山西靈宮(台中市)
主祀玄天上帝,亦供奉七娘媽,每逢七夕都會舉辦「七星橋」儀式,寓意祈福轉運。
(四) 嘉義太保福濟宮(嘉義縣太保市)
保生大帝廟宇中設有七娘媽信仰,地方習俗讓孩童在此完成「做契子」成年禮。
(五) 台南四協境開隆宮(台南市)
台南做十六歲與七娘媽生最重要的廟宇之一,七夕「轉大人」儀式盛大,吸引全台信眾。
(六)高雄清海宮(高雄市)
南部重要的媽祖與七娘媽信仰中心,七夕時家長會帶小孩過「七星橋」,祈求學業與健康。
作者|悠遊時光
七娘媽信仰不僅守護孩童的平安與成長,更承載著做契子、轉大人的文化意義。透過走訪全台六間七娘媽廟,我們看見信仰傳承的溫度與家庭祈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