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家人提起,台灣某新聞人物的故鄉是湖南郴州。他不解,怎麼了?我說,就「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的郴州。
秦觀《踏沙行--郴州旅舍》:「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處尋。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從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秦觀為北宋詞人,詞作纖細溫婉,很多人熟悉的「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鵲橋仙》便是他的名句,可見一般人對秦觀的作品未必陌生,只是不知出處。秦觀尚有「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浣溪紗》、「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滿庭芳》。另,秦觀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並稱蘇門四學士,與蘇軾關係密切。明代的三言二拍,紀錄很多民間流傳的故事。之一的《醒世恆言》,有篇「蘇小妹三難新郎」流傳甚廣,亦有傳統戲曲演繹。內容大致是蘇軾之妹蘇小妹才高八斗,連蘇軾與蘇小妹比拚文采,都落居下風。蘇小妹傾慕秦觀文采,接受秦觀提親,卻於洞房外設置三道題,秦若答不上不准入洞房,隔日再解題。前兩題秦觀輕鬆交卷,誰知卻被第三題的對子難住了,幸得蘇軾在旁暗示,激發秦觀靈感,總算完成,這才順利進入洞房。
然而其實蘇軾沒有妹妹,且秦觀元配為徐氏,可知「蘇小妹三難新郎」純屬虛構的民間故事,但南宋已開始流傳蘇小妹軼事,歷經多代增補,至明代發展為完整故事。蘇小妹故事超越時空限制,深入人心,這個現象相當有趣,如今不妨猜測一二。蘇軾太受歡迎,而蘇家一門三傑,除了蘇軾,其父蘇洵、弟弟蘇轍亦有文名,讓人不禁好奇,蘇家之女不知才華多高?可是昔日閨秀無法拋頭露面,於是展示其文采最合理之處,便是在婚禮考驗新郎。至於女婿人選,秦觀或因身為知名詞人(無名文士勝之不武,未免無趣),其作多歌詠男女情事,又與蘇軾交好。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文名更勝秦觀,惟黃學佛甚勤,形象是端嚴的道學先生,與故事需要的旖旎浪漫格格不入。結果被蘇小妹刁難、差一點出糗的夫婿,便被後世文人派給了秦觀。
不過如今的湖南人,多以毛澤東的同鄉為榮,而郴州亦屬長征的紅色城市之一,據說紅軍曾在郴州歷經二十二天戰鬥,至今當地仍流傳一些革命遺跡和故事。看來郴州人或許更熟悉「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敘事,早已遺忘纏綿感傷的「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有點可惜。大小敘事都重要,生命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