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一些瞬間覺得「哇!我真的長大了」。
我有,真的小到微不足道,但對我來說卻意義非凡的時刻。
像是在德國租房子,需要買床墊和各種家具的時候。
除了在無數網頁之間比較各種不同材質跟功能以外還要考量自己口袋的深度(然後再發現自己口袋太淺根本沒得比較)。拿著手機看到眼睛酸的那個瞬間,覺得: 哇!我真的要對自己負責了。
想想小時候去試床墊,我要負責的就是快樂的跳躺到潔白的床墊上,看看好不好躺,但說實在身為小朋友的我根本就沒有感受到差異,最終結果也會是躺在爸媽選擇的那塊床墊上。不用考慮錢錢,沒有想過舒適度,更遑論材質和功能,滿心想著的只有等等可以去湯姆熊玩賽車跟去美食廣場吃好料。
現在,考慮過各種面向甚至打給爸媽討論的我,雖然獲取一些建議,但最終所有的選擇權都在自己身上。你可以花大錢買頂級貨過非常滋潤舒服的生活,也可以選擇一切從簡從二手開始,在簡樸的生活中用省下來的錢去體驗生活。這些選擇沒有好壞對錯,只有適不適合。但感觸從這裡開始產生,因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呢?
我不知道,
我想要省錢,但全都用二手的他不也會比較快壞掉,我還是得換,而且我也不是沒賺錢,為什麼不能善待一下自己?那如果我來買些好東西的話,可是這樣會不會亂花錢?我會不會過得太奢華?是不是應該把所有的錢都省下來才對,以後可能會有緊急開銷。腦中有千思萬緒在互相拉扯。
但好像就是在這些猶豫和掙扎之中,透過不斷的選擇,逐步建構出自己的喜好和風格。我喜歡什麼呢?我喜歡簡單,我喜歡看劇,我喜歡房間空空亮亮的,我想要有一塊白板讓我天馬行空。
最後,我跟要搬走的室友買了大部分的二手家具,省下來的錢,我跑去買了一台相對比較貴的投影機,和一塊小白板,每天都很快樂的打開投影機,看著寰宇新聞假裝自己回到台灣。時不時有些實驗的發想,就站在白板面前跟自己對話。而接下來,我可能還會想買一塊地毯,不過又會有更多問題了,像是,我喜歡什麼顏色呢?
這就交給未來的我吧!長大,也許就是在一次次看似瑣碎的選擇裡,慢慢看見自己真正喜歡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