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眼猩猩射飛標
財經專家具有專業金融知識所選出的投資組合是否一定績效就較優(比大盤好)呢? 曾有一個笑話流傳著:假設我們讓一隻蒙著眼睛的猩猩對著一長串股票清單射飛鏢,選出來的投資組合可能和財經專家挑選的投資組合績效一樣好。當然,穿著正裝、昂貴皮鞋的財經專家們,可不願意被拿來和猴子相比更不認同主動式基金的績效會較差。
我們建議雖然不必像黑猩猩一樣蒙著眼睛,對著一系列股票清單隨便扔飛鏢來選出投資組合,但也不建議用自己花時間、挑股票。我們應該改為買進並持有廣泛的股市指數投資組合,例如市場指數型ETF。這樣的投資組合很有可能超越由專家操盤的股票基金。另外,由專家操盤的主動式股票基金通常都收取高昂的年費、交易成本和稅務,這隱形的昂貴成本長期下來對整體的投資報酬又非常不利。
股市捉摸不定,如醉漢漫步
一般投資人大都是金融門外漢也沒有專業知識背景。然而,我們對投資理財是有興趣也可望能夠致富。同時許多人認為,散戶因為缺乏專業知識和團隊,對複雜的衍生性投資工具不熟悉無法與專業財經團隊或華爾街專家抗衡,因此賺不到錢。這樣的看法是否正確呢?
其實,散戶可以像專家一樣甚至會有更好地獲利報酬。譬如,以2020年3月的新冠疫情為例,當股市崩跌時能夠保持冷靜、持續投入並最終獲得優異報酬的人,就正是那些穩健的投資人。許多財經專家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因購買不熟悉的衍生性證券而導致傾家蕩產,也如同2000年網絡泡沫化時同樣的許多財經專家買進過多高價科技股的結果。都是泡沫發生時持續堆疊追價買入,一旦泡泡吹破後在劇烈下跌中損失慘重。
事實上,股市是難以預測就好像是一個喝醉酒的人在路上走,你既無法預測他下一步會走向哪裡,也不能根據他過去的路徑來推測未來發展的方向。而這樣凡是未來發展和方向無法根據過去行為推測,我們可稱之為隨機漫步。而隨機漫步又無法預測正是對股市一個恰當的描述。在此狀況下要如何做一個投資者呢?
投資 vs 投機
一般投資者必須了解投資與投機的差別,這不僅影響投資的觀念和心態也會影響最終的投資決策。投資是指購買資產以獲得可預期的收入(譬如:獲得股票的股利、房地產的租金)或長期增長的收益。投資與投機的區別在於對需要獲得報酬期間的長短和對獲得報酬金額的可預測度這兩者的看法不同。
短線投機客希望在短時間內獲得報酬,可能在當天、幾天或幾週內就了結,他們在每小時的股價鼓動上賭博並希望(收盤前)能快速獲得5%或10%的收益後立即獲利了結出場。而投資人則著眼於未來數年甚至數十年長的穩定年現金流(著眼於較為穩定的年平均收益率)。他們相信股票市場長期向上也獲得因股價上升而來的資本利得。
作為一個長線投資人,應該相信致富之路是緩慢而穩定的。當然最起碼要求每年的獲利率需至少與通貨膨脹相同或更高,以保值並抵抗通貨膨脹帶來的侵蝕。大家要注意無形的購買力殺手: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現象。往往時間一晃經過30年或40年,我們會發現同樣商品的價格與現在是大大不同。其影響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巧克力、報紙,還是汽油和麥當勞的漢堡,其30年下來平化通貨膨脹率很有可能在4%甚至更高。這就像是老鼠咬布一樣最終會把整個布袋裡的米吃光。因此,我們必須採取適當的投資策略以維持實質購買力。不僅要保住本金還要能讓本金增值,且增值幅度要超過通膨速度。否則,生活水準將逐漸下降。
投資的迷人之處在於,所有的投資報酬都與未來事件相關,是一場依據預測未來能力來決定勝負的活動。在投資前應了解的一些投資的理論與看法。
初探投資理論
傳統上有兩大投資理論:磐石理論與空中樓閣理論。
(1) 磐石理論
磐石理論認為,不論是股票還是房地產,每種投資工具都有一個明確的價格標準,即內在價值。這個內在價值可以通過分析目前狀況和未來展望計算出來。早期有一位投資人約翰·威廉斯,他在《投資價值理論》中提出了折現觀念,即將未來收入折算成現值。威廉斯主張,股票的內在價值等於未來所有股利的現值。所以,他建議投資人將未來收入全部折算成現值。
因此,磐石理論認為股票的價值應以穩定獲利為基礎,而獲利來自公司未來能發放的股利及買回的庫藏股。因此,證券分析師不僅要預測股票長期成長率,還要預測成長持續時間。然而,這些預測往往既困難又不可靠。
追隨磐石理論的人認為,只要買進價格低於內在價值的股票,或是賣掉價格高於內在價值太多的股票就能成功。一個成功實踐者就是華倫·巴菲特。
(2) 空中樓閣理論
空中樓閣理論強調心理因素。知名經濟學家兼一流投資人約翰·凱因斯曾表示,專業投資人不會把精力放在估算股票的內在價值上,而是偏好分析投資大眾的未來行為,尤其在樂觀時期如何構築一未來美好願景與夢想(空中樓閣)。成功的投資人專注在搶先一步,預測哪些情況最容易推動大眾去開始築起這些夢想並提前買進。
這些空中樓閣象徵著對未來的希望和對未來的願景。凱因斯指出,沒有人確切知道哪些因素會影響未來的這些夢想的收益和政策。因此他是用心理學的解度解讀股市,而非財務學(冰冷數字)評估。我們可以認為,空中樓閣理論強調身為一聰明的投資人必須在市場剛開始時就先行進場。接著,這理論也被稱為更大傻瓜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你大可以以高於市價數倍的價格買入股票,只要確定之後能找到願意以更高價格接手的人即可。而願意接手的新買家也是預期未來會有人以更高的價格接手。每一個換省過程中,投資人都曉得最重要的是自己不要成為那最後一隻老鼠(最後一個接手者,價格買在最高點之後沒有人願意再出更高價接手),當然越晚進場的人風險越大。
總結來說,空中樓閣理論利用多數人的心理學來分析股票市場,重點在於心理因素。而歷史是由一連串的爛事所組成,如果我們不吸取過去的教訓,必定會重蹈覆轍。股市的泡沫堆積與破滅的一再上演不也是一樣。
賭一把 難持久
有大量證據顯示[1],無論是個人還是法人越想抓住市場的時機,往往錯得越離譜,通常會在市場樂觀時買在最高點,在悲觀時又賣在最低點。因此,即使一般投資者能在特定時間做出比市場更準確的判斷並獲得超額報酬,也不代表這種方式是可靠的,這種賭一把的操作長時間下容易陷入財務的深淵,畢竟運氣和風險是同時存在。
如果專注於單一股票,常會看到某些股票被炒作的痕跡。譬如:在前一年的第四季股價可能被推三到五倍,但隔年一月後立刻大幅下跌回歸本質。這樣的劇烈漲跌不斷在股市中重演,如同造一座山形也類似泡沫的形成與破裂路徑。不論是對單一股票還是整體股市,我們無法預測泡沫會膨脹到多大以及何時會破滅。所以無人/機構能預測股市的走向。
基本上,我們認為股市價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市場參與者的資訊和預期。只要這些資訊反映在股價上,股價就會隨機變動。股價是隨著新資訊的揭露而變動而真正的新聞是隨機發生的,無法根據過去事件預測。因此,在資訊完全傳遞有效的市場中,我們無法預測未來股價的變動(對部分開發中國家的資訊往往被人為操控,導致股價的高低並非由市場所決定)。
散戶致富的最佳選擇
股票市場是有效率的,指數投資是投資人的最佳策略。只要股價合理反映所有已知資訊,即使是一無所知的投資人,只要依目前市價買進多元分散的投資組合,其報酬率應該與專家相當。因此,指數型基金不只成本低其績效並不平庸,往往比主動式基金還高出。指數型基金持有整個市場所有股票,其獲利率等於整個市場報酬率。此外,因為指數型基金不必經常換股操作,其交易成本和課稅也較低。
在專業經營人管理的股票投資組合中,每年約有三分之二的績效不如簡單的市場指數型基金。即使剩下三分之一當年擊敗大盤,隔年表現也可能輸給大盤。若再長期觀察主動式基金十年或十五年的績效,會發覺高達九成不如市場,也就是其績效不如簡單的指數型基金。另外,就算有一位經理人去年打敗大盤,也不代表他接下來的一年仍能打敗大盤。俗話說,當你以為掌握了打敗市場的鑰匙時,鎖就被換掉了。
因此,我們建議任何想要舒適退休或財務安全的人,都應以指數型基金作為核心投資。
穩健投資的致勝之道
我們身為散戶想要累積財富,唯一可靠的方式就是定期定額儲蓄並投入指數型基金。若要降低風險也需分散投資並進行再平衡。基本上,我們要有信心,雖然是散戶,我們的財務狀況可以完全由自己決定。只要自己能掌握儲蓄和投資(這兩者都是我們能掌握的),就能過得更滿足、更有自尊、也讓自己的情緒表現更為健康。
事實上,一套單純的投資方式是邁向成功的可靠路徑,但重點在於要能嚴守紀律(也就是執行的毅力)。我們過去文章曾提過不同投資策略的範例(三位投資者在股市高低起伏中的投入策略與最終的獲利結果比較),其中一個投資人最終勝出另外兩人(判斷股市高低再做投資的決定)要高出70%以上。只因為他不論股市漲跌每月都固定地投入金額。長期來看,他的最終投資績效最好。但這看似簡單的投資方法卻很難做到。因為,當外在的噪音與恐懼氛圍排山倒海而來時,一般人要能不受影響並抵抗住真的很不容易。
例如,1987年美國股市一天跌掉20%;2000年網路泡沫化,蘋果和亞馬遜等科技股公司跌超過80%;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世界許多銀行破產;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許多國家封閉國境餐廳零售業關門悽慘。這些時候經濟災難似乎已到面前無可避免,但此時誰能夠嚴守紀律、規律存錢並堅持下去,其最終將會獲得豐厚的利潤。
在市場情緒最悲觀時持續投入金錢,將帶來最豐厚利潤。所以,即使是一輩子只領微薄薪水的上班族,只要每月存下一小筆錢投入指數型基金ETF,時間拉長超過20至40年,就能享受舒適無憂的退休生活。指數型ETF推出以過幾十年(台股0050已超過20年歷史)已有許多人見證這一點,小資族也能因此獲得舒適無憂又滿足的退休生活。
[1] 漫步華爾街。Burton G. Malkiel。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