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砲戰 #砲擊廈門車站 民國四十七年,金門前線,自8月23日之後,守軍面對著對岸數倍於己的敵軍火砲,總是挨打的時候多,還手的時候少。 砲兵600群指揮官嚴佛元上校,這位日後晉升為少將的砲兵群指揮官,在這個時刻,接到了胡璉司令官的直接命令。 一通沒有任何多餘寒暄的電話,只傳達了一個簡單而果決的指令:「砲襲廈門車站!給他們一點顏色瞧瞧」。 執行這項絕密砲襲任務的嚴佛元上校與幕僚研究後決定,利用國軍當時射程最遠的巨砲,隸屬於691營及692營的十二門 M59型155公釐加農砲。 此砲使用每枚重達四十三點九公斤的高爆彈,內含六點八六公斤的TNT炸藥,爆炸後的殺傷半徑高達五十公尺。 這款四十五倍徑砲管的加農砲,標準射程就能達到二十三公里。
而射擊目標,距離僅二十公里外的廈門車站,對它們來說,正在射程範圍之內。 當時,對岸似乎自恃廈門車站附近有丘陵作為天然屏障,認為高枕無憂。 然而,國軍的砲兵弟兄早已透過精密的彈道計算,精準掌握了這批砲彈的飛行拋物線。 九月九日,下午五時四十五分,十二門 155公釐加農砲的砲彈,同時劃過天際,沿著算好的拋物線,輕鬆越過車站前的丘陵,直搗目標廈門車站與其周邊設施! 根據《廈門市志》的記載,這場砲擊導致七棟大型建築物被夷為平地,十七節鐵路車廂被炸成廢鐵,鐵軌設施也遭受不輕的損失。 然而,《廈門市志》的記載中,死亡人數卻僅有兩人,這個數字與戰損規模明顯不成比例,明顯掩蓋真相的意圖,反而更啟人疑竇。 據口耳相傳的野史與部分退役情報員的口述歷史,卻揭開了更為血淋淋的真相: 當時,解放軍正好有一個營的兵力,剛抵達廈門,準備移防,正在下火車,進入部隊營房。 就在他們在車站整隊之際,加農砲的砲彈猶如雨點般從天而降,猝不及防地遭到猛烈火力覆蓋。 密集的爆炸聲中,一個營的士兵瞬間全滅。 加上車站人員與附近民眾,這場砲襲造成的死傷人數,估計超過七百人。 當時廈門各大醫院人滿為患,擠滿了哀號的傷患。 這場戰役,不僅是一次精準的砲襲,更是一次慘酷的歷史見證。 它證明了,在戰火無情的戰場上,每一個指令,都可能改變數百人的命運。

加農砲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