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後半部分提到如何將投資思維與日常習慣結合。
我閱讀的時候覺得有一些內容與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線上課程提到的有相似部分,覺得開心,因為我也在執行中。
像是 自問自答×五分鐘=持之以恆。先自問自答「這是投資?還是浪費?」,再利用5分鐘原則(降低「啟動」門檻),最後持之以恆、持續往前邁進。這就是怡慧老師提到利用原子習慣養成長期好習慣的方式啊!
“真正的投資,永遠放眼「未來」。”
「這是投資?還是浪費?」,這個問題在想要養成一個好習慣、建立身份認同的時候,就已經回答了:我想要自我投資!
每件事情最難的部分就是「開始」的時候。檢視自己的日常作息,在每日的習慣中「順便」捆綁一個新習慣,簡單的兩分鐘、五分鐘,長期下來,就能輕鬆養成一個好習慣囉!
還有,書中也有提到“在日常生活中豎起天線”。
作者認為體驗比資訊更有價值。體驗之後會形成自己獨有的「體感」,而後可以選擇跟隨或不跟隨那樣的價值觀。但無論如何都別漠不關心或不屑。
漠不關心的人終將與社會脫節。尤其年紀越大,對流行的事物越不好奇,不願意改變的慣性讓他們不願意嘗試,終將如前面說的越與社會脫節。
而擁有投資家眼光的人,就是會比較留意變化的人,他們會在生活中豎起「積極了解流行」的天線,他們也比較願意搶先嚐鮮體驗,也更能發現商機。
讀這一段時感覺到這是我個人比較薄弱的部分,值得警惕!還有感覺的出來有投資思維的人應該就是常常去做那個第一個吃螃蟹,再把自己的體驗分享出來的人吧!
像是最近台中新開的海洋館,開幕當天在FB上就有許多開箱文分享他們的體驗。以前只會看看評價就滑過去了,現在因為這本書,突然覺得也許他們就是書上講的那種有投資家思維的人吧!會去嚐鮮體驗分享,慢慢找準自己的定位,找到商機,經營品牌。
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豎起天線呢?書中建議要把「好奇」的開關打開,對於新事物不要排斥,而是試著去好奇、去嚐鮮體驗,創造屬於自己的「體感」。
最後是「輸出」,就如同開箱文的分享、閱讀心得分享一樣,將自己的感受想法分享出來,這就是你高價值的第一手體驗呀!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無法複製的,誰敢說你分享出來的東西是毫無價值的呢?
不必擔心自己發文之後會被嘲笑、很丟臉,或是覺得不夠完美而裹足不前,作者認為只要有輸入有輸出,各種行為都是投資。即使是偏離目標的結果,透過「決策」與「運氣」反思修正,這都是對自己成長有幫助的養分。
結語:
只讀了這本書後半段的第一個習慣,但真心覺得跟原子習慣線上課程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迫不及待地想分享出來~我現在也為了培養好習慣努力調整當中。期待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投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