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Threads上看到一段話,我覺得很有共鳴,那就是:「內耗,就是把自己關在封閉的房間裡,自己跟情緒打架」。
焦慮、悲傷、悔恨充塞腦中,我也有過「果然,我還是不行的」這樣的感受。
在《停止情緒內耗的人際C位》書中提到:內耗,是因為總是把自己排在最後。
我發現,我們總是一邊努力滿足別人的期待,一邊忽略了自己內在的聲音,總是壓抑、討好、掙扎著,結果只換來更深的內耗與失落。
或許,是時候讓「腦中檢討大會」散會,轉而跟自己的情緒握手言和了。
📌當個深知「幸福是什麼」的大人吧
很多人以為,如果要學會愛自己,就必須得到別人的肯定或讚揚,但自我肯定的本質是:
➊深知對自己而言的幸福是什麼
➋相信自己所做的選擇
➌能夠好好珍惜自己
在我們看似漫長,實則短暫的人生中,能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陪著自己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我們真的沒必要總是為了獲得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而不斷掙扎;我們也沒必要在失敗後,而陷入自我厭惡的情緒裡。
與其追著別人的光,不如讓自己成為太陽。
是呀,我們都到了不再天真爛漫的年紀,我們會不自覺拿自己跟別人比較,我們也會後悔過去的選擇。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應該從內心的角度去思考幸福,然後,去義無反顧地愛自己原本的模樣。
📌討好不會換來尊重,只會讓人得寸進尺
想在別人的眼中當個「好人」,是再自然不過的情感。
但老是在意別人的想法,怕被周遭的人討厭,很有可能讓你變成「忘了自己需求」的人。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明明不想去聚會,卻硬著頭皮答應,回家只覺得更累;對某件事有不同意見,卻怕引起衝突而總是附和,最後連自己想法都模糊了。
或是,常常照著別人的期待行動,卻越來越不知道「真正的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其實,那種必須委屈自己才能得到的價值,不要也罷。
不再討好人,意味著你不必再偽裝自己,全世界,不!應該說是全宇宙,你最該取悅、討他歡心的人,永遠是你自己。

🌈結論與感想
人生難免會遇到挫折、低潮,或許我們不能決定壞事如何發生,也不能控制結果,但我們可以決定「壞事發生後,該怎麼反應」。
有些人會選擇否認情緒、獨自承受、越想越糟,最後可能身心俱疲、被困住、甚至掉入心理危機。
但也有人選擇允許自己難過、願意整理情緒、願意尋求幫助,最終不但走出來了,還從事件中獲得新的成長與力量。
《停止情緒內耗的人際C位》這本書告訴我們:不要急著變好,也不要急著裝沒事,「自己想怎麼做」才是第一要務。
當我們開始內耗時,請慢下來、停下來、靜下來問問自己:
▪️我是不是正在否認情緒?
▪️我是不是卡在負面思考裡?
▪️我有沒有願意去尋求幫助?
我想起,我在《遠離!傷人傷己的情緒風暴》中讀到:不讓自己陷入這種情緒的最有效方式,就是重視自己、寬慰自己。
當我們能問自己這些問題時,當我們不再委屈、不再凡事以別人為優先時,就是轉心向內、重視自己的開始。
#停止情緒內耗的人際C位#好書推薦#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