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說:等雲來 第一眼看到了它,就愛上了它的呢喃。是一片靜謐的藍,海像是被時間輕輕攤平,雲層在遠方堆疊,潔白得幾乎沒有瑕疵。桓盯著照片看了很久,彷彿聽見海的呼吸,緩慢、深長,等待的年歲都變的浪漫。 頓時讓桓想到最近的一個個案。桓稱他「N」。 他四十八歲,長得清秀,工作穩定,但第一次來面談時,眼神裡卻滿是焦躁。他說:「老師,我覺得自己快來不及了。」 「來不及什麼?」桓問。 他低著頭,聲音幾乎聽不見:「愛情。」 接下來,他講了很多。他努力過,交友、聯誼、報名婚姻平台,甚至參加過幾次相親,卻始終沒有結果。他用盡方法,卻換來一個「空白」。他說:「我不明白,為什麼別人可以那麼順利,而我卻一直失敗?是不是我不夠好?」 桓沒有急著給答案,只靜靜聽著。他講到最後,感覺像一個長時間背負重量的人,終於找到可以卸下的角落。 面談結束後,桓打開手機看著這張海景照。照片裡的藍像一種回應,讓桓想到他,也讓桓想到人生裡那些焦躁的等待。 桓回憶起自己曾寫過的一句話:「海不會因為你的焦急而起浪,風也不會因為你的催促而改向。」 我們總以為努力會換來結果,但生命有自己的節奏。就像眼前的這片海,雲不會急著散開,浪不會立刻湧來,一切都依循著自己的時辰。 第二次與N線上面談時,桓對他說:「我想到一個故事,想講給你聽。」 那是一個老漁夫的故事。他一輩子討海,熟悉風向、潮汐。桓問他:「怎麼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出海?」 他笑笑說:「看天。」 桓愣了一下:「不是看海嗎?」 他搖頭:「天變,海才會變。要等天色對了,風向對了,浪才會順。急了,只會翻船。」 桓告訴N:「你現在,像那個急著出海的人。你有船、有網、有力量,卻沒等對風向。」 他沉默了很久,輕輕問我:「所以,我該等嗎?」 桓說:「不是消極的等,而是安靜地準備。該修網,就修網;該補船,就補船。風來的時候,你才能出海,走得遠。」 他聽完,聲線變得柔和輕盈許多。他說:「我懂了。等,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讓自己變得更好,迎接對的風。」 今天,他傳來訊息,附上一張他在海邊的照片。他站在沙灘上,風把他的頭髮吹得有點亂,他笑得很真。文字只有一句話:「我明白了等,也開始專注優化自己。」 桓看著他的照片,再望向今天分享給大家的這張照片,忽然有了另一種的明白,等待並不是一種虛度,而是一種深度的存在。 海沒有催促風,雲沒有追趕光,它們靜靜地,守著自己的節奏。 而我們,也可以。 這張照片,桓留了下來,不只是因為喜愛,更不是為了記住這片藍,而是記住這個輕盈: 當風還沒來,不必恐慌,不必追趕,只要靜靜地,守著自己的藍。 雲的愜意,海的輕鬆,彼此有著相依偎的重量,是濃烈的,也是舒適的;雲和海有了彼此,彼此也是彼此耀眼的光。 #去有風的地方 ———————ʕ·͡ˑ·ཻʔ♥︎ —————— ✍️ 文/ #桓若雲 🍃 攝/ #何宜哲 #愛自由的風 https://www.facebook.com/2025yun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