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流學Cymatics
聲音可視化,透過介質(例如:沙、水、澱粉…)產生圖案讓聲音被看見。
以前第一次認識這個有趣的現象的時候,突然想到這些圖案好像跟小時候在課外讀物看過的麥田圈有點類似。
上網一查,原來早就有這個猜想被提出並且被研究了~~還以為是什麼新奇的想法勒~哈哈🤣




圖片來自網路,Freddy silva研究CROP CRICLE的資料
有一些古老的說法認為,聲音是宇宙的初始能量
我們所見的物質世界是聲音與介質互動後的結果
在一些宗教中的”咒語”也是聲音能量,並非是為了文字含意而流傳。
聲音是個很奇妙的東西~
人可以透過文字傳遞的思想、描繪的故事感受到很多情緒。
但文字是邏輯的產物。我們需要認出字,看懂詞語,理解段落中的涵義才能得到那個伴隨的感受。當中或多或少還要參考自身經歷是否有呼應。
聲音也需要介質傳遞,但是隨之而來的情緒感受卻不用。
(PS:近幾年發現聲音在某些條件下(略),“貌似”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我不用知道聽到的是什麼音高(頻率)、什麼機制(樂器)發出的,也能感受到情緒。
雖然每個人根據其情感接受器的種類與頻寬(??)不同,共振後的感受也不同。
但不能否認透過聲音帶出的情緒可以超越語言文字、種族文化、國家地理,甚至星球(???)。
比如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我聽到西班牙的傳統音樂(有點像在吶喊,而且樂器伴奏都屬於比較快節奏、緊湊的),我就想哭,甚至有一種我一定在那個環境裡(痛苦地..XD)生活過的感覺。
--------------------------------------------------------------------
人耳聽力的接收頻率極為狹窄,應該說人的五感在眾多生物中一點都不出色。
但是誰知道呢?奧妙的人體中只有耳朵這一個器官在承裝接收器嗎?
在某個超越我們思維認知的範疇外,我們在“聽”並“感受”,只是我們還沒有探究過它,不知道怎麼透過文字描述它。
如果需要介質震動的聲波是如此,那麼不需要介質的電磁波是不是更有可能無時無刻在被傳送與接收,並且“感受”?